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光子时间拉伸的信号获取与生成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2:57
【摘要】:微波信号的获取及合成在雷达、无线通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电子学方法在获取及合成高频、大带宽信号时,会受限于器件带宽,而利用光子学大带宽、低损耗、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可实现高频率和大带宽的微波信号获取及合成,因而通过光子学方法产生及处理微波信号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了通过光子时间拉伸技术进行微波信号获取及合成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光子时间拉伸系统理论模型,开展了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理论进行了验证;本论文提出一种实时的频谱感知系统,并通过抑制输出信号的三阶交调分量,提高了频谱感知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本论文提出了多通道时间交织的连续信号获取方案,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系统噪声系数随频率变化的特点,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性能;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多通道的时分复用的矢量信号合成方案,并对信号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学术贡献如下:为了能够深入理解光子时间拉伸系统,本文建立了严格理论模型,分别推导了将单频、双频信号输入到系统时,输出信号的各阶谐波分量、互调分量的解析表达式。在此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参数进行研究,如系统带宽、信号增益、噪声系数、三阶截点、无杂散动态范围等,并利用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为了能够对宽频段的微波信号的频谱信息进行识别和提取,本文提出了 一种利用光子时间拉伸的频谱感知方案,实现了对输入信号频谱的实时感知,系统的拉伸比达到158,反应时间小于70ms。另一方面,本文提出了提高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的改进方案,利用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上下两臂的光强度以及相位差的调整,使光电探测器电流输出的两部分三阶交调分量幅度相同、相位相反,从而抑制输出信号的三阶交调分量。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调制器偏置点所需要满足的特殊条件,实验验证了这一方案与单臂马赫增德尔调制方式相比较,无杂散动态范围提升23 dB。为了能够对高频率大带宽的连续微波信号进行获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通道的时间交织的连续信号获取方案,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系统设计时关键参数所需要满足的特殊条件,讨论了该系统的噪声系数与输入信号频率的相互关系,同时实验实现了四通道连续信号获取系统,分别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获取质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噪声系数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关系符合理论预测。为了能够合成高频率的宽带微波信号,本文提出了 一种多通道的时分复用的矢量信号合成方案,建立了相关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几个关键参数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实验实现了双通道时分复用的矢量信号的合成,同时对合成的信号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图文】:

微波光子,链路,基本的


一种主流方案。当砷化镓/砷化铝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的波长在850邋nm附近时,梯度折射逡逑率的多模光纤具有较小的损耗;当激光波长在1300邋nm或者1550邋nm附近时,单模光纤具有逡逑较低的损耗和色散。基本的微波光子链路如图1.1所示,一个或多个微波频率的模拟电信逡逑号通过光纤或光子链路传输,分别在光子链路的发射和接收侧进行电光和光电转换。与同逡逑轴电缆或波导等常规电传输系统相比,微波光子链路的主要优点包括:尺寸小,重量轻,逡逑成本低,在整个微波和毫米波调制频率范围内衰减小且基本不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低逡逑色散和高数据传输能力。与同轴电缆相比,微波光子链路在重量和衰减优势特别引人注逡逑目:当传输信号频率在2GHz的时候,同轴电缆的重量为567邋kg/km,损耗为360dB/km,而逡逑石英光纤重量通常为1.7邋kg/km和0.5邋dB/km。即使考虑在早期的微波光子链路中,由于光逡逑电和电光转换的转化效率所带来的功率损耗高达40邋dB,徵波光子链路在长距离的信号传逡逑输和处理中仍然有着显著的优势。逡逑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

行波电极,干涉型,分段式,电光调制器


体的调制器从功能上可以分成相位调制器和强度调制器两种。其中相位调制器通过外加逡逑电压到电光晶体的一个光轴上,使通过晶体的光的一个偏振方向产生相位变化,而强度逡逑调制器则多通过马赫增德尔(Mach-Zehnder,邋MZ)干涉原理制成。图1.2展示的就是以铌逡逑酸锂为衬底的MZ干涉型强度调制器的基本结构,输入光信号经过在一个Y型波导被分成逡逑功率相等的两束光,分别通过两个直波导传输,直波导的y方向受到了外加电场的影响,逡逑使得经过直波导的光波的相位由于电光效应而发生变化。由于加在两个直波导上的电场逡逑不同,在经过第二个Y型波导时,两束光信号产生干涉,最终实现光信号强度上的变化。逡逑这种MZ干涉型强度调制器具有制作成本低,消光比高,插入损耗低、调制带宽大等优逡逑点,因此已经得到大规模的商用。现在商用的马赫增德尔调制器(Mach-Zehnder邋Modulater,逡逑MZM)的3dB工作带宽已经可以超过40GHz[24 ̄26]。文献[24]中,长度为2cm的MZM的3dB逡逑工作带宽超过7001^,,半波电压14为5.1¥,插入损耗只有3(^。文献[27]表明,现在已经逡逑可以制造K小于2V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015;O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利颖;;温度对噪声系数测量的影响及修正[J];电子世界;2019年16期

2 刘峰;邵晖;李远朝;潘博;何婷婷;;射频电路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12期

3 伍爽;刘宇红;;噪声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31期

4 孙金泉;喻廷翔;杨江平;;基于综合测试的雷达噪声系数测试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邓春艳;王军;杨扬;曹宗华;肖遥;;CMOS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优化研究[J];通信技术;2012年10期

6 李伟;王志功;李智群;;差分网络噪声系数的测试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8期

7 尚朝轩 ,故文华 ,祖士珍;虚拟仪器在接收机噪声系数测试中的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03年13期

8 朱嘉琪;放大系统噪声系数与电视机的超强接收[J];电视技术;2001年11期

9 廖文仲;;噪声系数测试[J];电子测试;2000年12期

10 刘红春,刘鸿运;放大器的相位噪声与噪声系数关系式理论推导[J];半导体情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勇;曹桂兴;;6GHz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2 刘洪;;谈谈“噪声系数”测试中的阻抗匹配[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二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刘宝宏;毛军发;;低噪声放大器的超低电压低功耗研究[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张得才;王洪林;;一种基于变频系统的温度补偿设计[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5 栗新伟;汤亮;季磊;韩胜男;乔东海;;基于TSMC 0.18um CMOS工艺的2.4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A];2014’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郝清;;“北斗1”低噪声放大器设计[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王冲;李智群;李芹;刘扬;曹佳;王志功;;基于65nm CMOS工艺的60GHz低噪声放大器设计[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綦凌飞;姚德淼;;优化设计微波FET放大器的方法[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9 戚友芹;刘墩文;;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方涌;李希密;;宽带高动态范围限幅放大器[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河南 郜振国;三极管噪声系数的简单测量[N];电子报;2006年

2 张晓军 董文斌;塔顶放大器在CDMA优化中的应用[N];通信产业报;2002年

3 通讯员 王启南;多个项目综合性能国际领先[N];蚌埠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伯禺;基于光子时间拉伸的信号获取与生成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李琨;低噪声放大器动态范围扩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徐跃杭;新型高频场效应器件特性与建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宝宏;CMOS工艺的低电压低噪声放大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齐本胜;皮卫星星载通信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余益明;硅基射频毫米波多通道前端关键模块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7 靳刚;卫星导航射频接收芯片单片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道通;多通道频带合成辐射计性能分析及实验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润曦;超高频射频识别阅读器集成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仲园;大城市复杂环境中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信道模型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涛;平方公里阵列中频阵的射频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2 谭雪薇;毫米波噪声系数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王健;无线通信系统中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的研究和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春红;V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抒民;V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陈升;硅基E波段差分低噪声放大器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赵萌;射频MOSFET噪声参数提取研究及噪声系数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凯;增益可调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D];湖南大学;2008年

9 孙安锋;微波低噪声放大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万力涛;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4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64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