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交流动电效应的微流体和微粒子输运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08:49
【摘要】:微流控芯片,也叫作芯片实验室,借助MEMS技术加工制作微通道网格,在微纳米尺度空间对流体和微纳米粒子进行驱动和操控,目的是将常规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的样品进样,样品处理,分离筛选,检测分析等一系列功能集成到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从而有效地减少样品和试剂消耗,降低反应和分析时间,提高分析效率和通量,具有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便携化等特点,在化学、生物、医药、微纳米材料合成等科学技术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为了实现微通道中微流体驱动和微纳米粒子操控,目前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微泵。其中,交流动电微泵,主要包括交流电渗、交流电热和介电电泳效应,通过在微通道中集成微电极对阵列,在电极对上施加低压交变电场,能够驱动微流体流动、混合样品,实现微纳米粒子捕获、分离、聚集、筛选等操控。交流动电微泵具有易集成,没有运动部件,设计加工简单,效率高,抑制电极电解反应、温度变化小等优点,在微流控芯片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交流电渗微泵的驱动流速,增强样品混合,本文利用数值计算研究了圆柱微通道中基于非对称圆环电极对阵列的交流电渗微泵同时驱动和混合性能。交流电渗效应产生的机制是非均匀交变电场与电极表面双电层内的离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平面电极交流电渗微泵线性泊松-玻尔兹曼理论模型,本文提出了圆环电极表面双电层的等效空心圆柱电容器模型,得到电极表面的电荷守恒连续性方程和电渗滑移速度边界条件,联立电场和流场方程,建立三维圆环电极交流电渗微泵的线性泊松-玻尔兹曼模型。对于稀释强电解质溶液,利用Kohlrausch经验关系式建立电解液浓度和电导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电极表面双电层等效电容、阻抗比例因子等随电解液浓度的变化关系。本文分析讨论了外加电场交变频率,电解液浓度,电极几何结构等对圆环电极交流电渗微泵驱动流速的影响,并且得到了流速最大时的最优几何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平面电极,圆环电极交流电渗微泵能进一步增强驱动流速,这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微通道中交流电渗流总是伴随着电极表面涡旋的产生,利用涡旋可以实现样品混合。根据建立的三维圆环电极交流电渗微泵理论模型,联立浓度场的对流-扩散方程,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微泵对样品的混合性能。研究发现,当采用内外圆管入口方式时,圆环电极交流电渗微泵能够改善样品混合效率。这是由于内外圆管中两种不同浓度的样品在涡旋作用下,能够在外部圆管区域和内部圆管区域之间进行交换,增强混合效率。对交流电渗流速度场,涡度场和浓度场的分析,合理地解释了混合机制。为了进一步增强微泵的混合效率,本文设计了不同圆环电极对的组合序列。本文数值研究表明,圆环电极交流电渗微泵,采用内外圆管入口方式,能够快速地驱动稀释电解液流体流动,同时对样品实现高效地混合。为了能够利用交流电热效应驱动高电导率流体,同时增强样品混合,本文数值研究了基于圆柱微通道内嵌非对称螺旋电极对的交流电热微泵的同时驱动和混合性能,适用于生物流体应用。交流电热效应的机制是在非均匀交变电场作用下,微流体中产生焦耳热,由于温度梯度导致电解液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梯度产生,在流体中出现了空间局部自由电荷,在非均匀交变电场力作用下自由电荷运动带动周围粘性流体流动的结果。交流电热流也伴随着电极表面涡旋的产生,能够增强样品混合。本文建立了基于小的温度梯度近似假设下的电场-温度场-流场弱耦合交流电热理论模型,并联立浓度场的对流-扩散方程,数值研究螺旋电极交流电热微泵的同时驱动和混合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螺旋电极交流电热微泵诱导产生的涡旋,沿着螺旋电极表面在微通道中呈现螺旋分布,其中心轴线沿电极长度方向,与微通道方程呈现一定的倾斜,从而在两方面影响流体流动:一是在微通道长度方向驱动流体流动,另一个是搅拌流体增强样品混合。不同的电极-间隔几何比例或螺旋电极倾斜角能够控制微泵的驱动和混合相对强度,并且得到了流速和混合效率都较大时的最优几何结构。本文数值研究表明,螺旋电极交流电热微泵能够快速地驱动高电导率流体流动,同时增强样品混合效率。根据所建立的交流电渗和交流电热理论模型,本文数值研究了圆柱微通道中基于非对称圆环电极对阵列的交流动电微泵,结合交流电渗和介电电泳效应,以及交流电热和介电电泳效应,分别实现对微粒子的同时输运和聚集。介电电泳是非均匀交变电场与极化粒子相互作用导致的粒子运动现象。对于微流体中的粒子运动,本文分别采用牛顿运动方程研究单个粒子的运动,以及Fokker-Planck方程研究多粒子浓度(概率密度)分布。数值结果表明,基于圆柱微通道中圆环电极的交流电渗和负介电电泳效应相结合,以及交流电热和负介电电泳相结合,能够快速地驱动粒子在微通道中运动,同时在微通道中心轴附近区域聚集粒子。作用机制是,微粒子在交流电渗流或是交流电热流拖曳下随流体流动,在电极边界处,负介电电泳力远大于交流电渗或交流电热Stokes拖曳力,排斥粒子远离电极表面;而在电极中心处,虽然负介电电泳力很小,但是交流电渗流或交流电热流能够拖动粒子远离电极表面。外加交变信号,粒子大小和密度,粒子和流体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电极几何结构等都将影响圆环电极交流动电微泵对粒子的输运和聚集。本文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圆柱微通道中基于圆环电极的交流动电微泵能够快速地驱动微流体流动,同时高效地混合样品,并且能够对微粒子进行同时输运和聚集,适用于生物化学应用中,对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示意图,微流控芯片,示意图


微尺度空间内对流体、微纳米粒子等进行操控,将生物、化学和材及的样品进样、样品处理、混合反应、分离检测等一系列常规实验能集成到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的一种技术平台,从而实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具有微型化、集、自动化和便携化等特点[1, 4, 8, 9],如图 1.1 所示。经历近二十年芯片不仅在化学分析(检测技术、离子、小分子研究)和生物领域式反应(microPolymeraseChainReaction,mPCR)、核酸分析、基因分析、细胞研究、模式生物研究、甚至是仿生实验室)展开了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即时检测技术(Point-of-care Testing,POCT)、子生物学、环境监测、军事和刑侦,微纳米材料合成等各个科学技泛地应用。微流控芯片产生的影响极大地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被称的七种技术之一”。甚至大规模微电子集成电路控制的功能型大规芯片的提出,将“生命”与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相结现“生命”和“信息”两种芯片的深度对接,对人类未来产生不可影响[10]。

示意图,平面电极,微电极,示意图


1 绪论控。微电极对结构主要包括:(a)非对称微电极对阵列结构相(0 和180 )电压,,由于空间不对称性,在非均匀电场作动,包括 ACEO 和 ACET 微泵;(b)对称微电极对阵列结构上施加相位差为90 的交流电压,产生行波电场,由于时间电场作用下,产生双向净流动,包括行波电渗(Travellingelec3,22-25]和行波电热(Travellingelectro-thermal,TWET)微泵[2称电极对阵列对 ACEK 效应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姗姗;敖宏瑞;侯珍秀;姜洪源;;基于三电层模型的交流电渗流速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24期

2 陈波;晁侃;吴健康;;非线性及粒子空间效应对交流电渗流泵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10期

3 陈波;晁侃;吴健康;;三维交流电渗流泵的流量增强效果[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8期

4 晁侃;陈波;吴健康;;对称电极组空间位阻效应交流电渗流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3期

5 姜洪源;李姗姗;侯珍秀;任玉坤;孙永军;;非对称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6 陈波;晁侃;吴健康;;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微泵流体驱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03期

7 曹军;洪芳军;郑平;;叉指型微电极交流电渗泵的阻抗谱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9期

8 姜洪源;杨胡坤;王扬;;交流电渗微泵流速影响因素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9 赵亮;刘林华;;双电层交叠时微通道内流动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2期

10 粟智;摩尔电导率与浓度关系模型的探讨[J];光谱实验室;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669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69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