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氟注入增强型HEMT器件关态电应力可靠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19:52
【摘要】:基于GaN材料的增强型HEMT器件是高速功率开关和高速集成电路重要组成部分。F注入增强型HEMT器件因制作工艺简单和阈值电压可控等优势,成为了实现增强型HEMT器件一种常用方式。同时近年来F等离子体处理与MIS栅结构、凹槽栅结构和纳米线沟道等其他技术结合可实现高性能的增强型HEMT器件。然而F注入增强型HEMT器件长时间电应力下的退化机理仍未明晰,基于此本文针对F注入增强型HEMT器件在关态电应力下的可靠性展开研究。论文设计了不同栅极偏置关态电应力实验。在关态应力下,器件的阈值电压随着应力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负向漂移,并且随着应力的增大而更显著,同时关态应力过程中栅漏电极之间沟道电阻减小。F离子移动理论常用来解释器件退化,其认为F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横向移出栅下区域导致器件阈值电压的退化。然而栅下区域的F离子移动到漏电极一侧会引起栅漏电极之间沟道电阻增大,其与实验现象矛盾,因此F离子移动理论不是增强型HEMT器件退化的主要原因。F离子碰撞去离化理论是解释器件退化的另一观点,认为应力过程中高能的电子去离化F离子本身所带的负电荷,使F离子失去强电负性导致器件阈值电压退化。论文设计了不同栅极注入电流实验研究对增强型HEMT器件退化的影响。器件经300?C,1 min热退火处理可减小器件的栅漏电,但未改变器件的阈值电压。实验现象显示,相同关态电应力下,退火处理的增强型器件的应力栅电流较小,但是阈值电压退化量的相同。表明器件的退化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器件所施加的电场强度,而不是应力栅电流,因此F离子碰撞去离化理论不是增强型HEMT器件退化的主要原因。论文设计了耗尽型和增强型HEMT器件在相同的关态应力对比实验。耗尽型器件应力过程中较大的应力栅电流在AlGaN/GaN界面产生大量的界面态陷阱,导致器件应力过程中饱和漏电流和跨导下降,然而器件的阈值电压基本不变。F注入增强型HEMT器件结构基于耗尽型HEMT器件,两者关态应力过程中退化现象和规律不同,说明HEMT器件本身结构或缺陷不是增强型HEMT器件关态电应力退化的主要原因。前文排除以往文献中F离子移动和F离子碰撞去离化引起器件退化的两种原因,得到结论:关态应力下产生的高电场使栅极下势垒层内的F离子失去负电荷,发生去离化效应,导致栅下的有效F离子数量减少,减小了对栅下沟道电子的耗尽作用,导致阈值电压的负漂,引起器件退化。最后利用正反向偏置实验和热退火实验研究F注入增强型HEMT器件关态高场应力后的器件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关态应力过程器件的退化总量,较小的正向偏置应力使器件退化量减小了20%,300?C,5 min热退火处理使器件退化量减小了39%,同时退火过程改善了器件的肖特基特性。
【图文】:

领域,优异特性,器件,应用领域


4]。图1.1GaN 几种常见的应用领域材料所带来的优异特性会转化为更优良的器件特性,从图 1.1 可见,GaN 基器件常用于照明、雷达和航天、航空军事、电力传输和通讯等应用领域[7, 10],在这些应用领域中,GaN 基器件工作环境往往是大电流、高电压、高温、辐照等恶劣环境。1.1.2 GaN 基 HEMT 器件的发展及应用正是由于 GaN 材料的宽禁带、高迁移率和耐高温高压等优异特性,基于 GaN 材料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引发了研究和应用的热潮。HEMT 器件作为 GaN基材料中最成熟的结构,其依靠异质结来工作。异质节是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的材料之间形成的,例如 AlGaAs/GaAs、InGaAs/InP、AlGaN/GaN 等材料是常见的异质结构

氟离子,存在状态,材料,离子


二章 F 注入增强型 HEMT 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制备工没有在样品材料中明显观察到碳元素的存在子相比于 CF3+离子较轻,两者之间的相对地,上电极接电压,形成电容结构,在上电电场,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电场的驱动下,下电极上的样品材料。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只有少量的 CF3+离子可以达到样品表面,上电极吸引 CF3+离子,将 CF3+离子驱动远中没有碳元素对于器件的性能是非常理想的 HEMT 器件性能[51]。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3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琦岩;;情报工程要持续激发增强型业务[J];情报工程;2019年03期

2 ;优秀增强型指数基金值得关注[J];中国信用卡;2011年11期

3 ;增强型爱国者-3成功进行拦截试验[J];航天电子对抗;2010年02期

4 梅小春;梅晶;;群众需要好干部[J];农村财务会计;2008年07期

5 牛淑芹;张桂兰;;增强型透明贴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20期

6 上科;百兆增强型防火墙[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09期

7 陈兆铮;InP基增强型HEMT[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9年04期

8 杨志林;建立富于创新的增强型企业[J];经营与管理;1994年11期

9 陈森锦;;星帝公司推出增强型学习机[J];电化教育;1994年04期

10 王海澜;增强型企业的新首创性原则[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洁;傅铁华;何守才;;增强型抽象数据类型处理技术的探索[A];第十五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实现政企专线电路迁移[A];2018中国信息通信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焦红光;;增强型的DVB-RCS技术[A];2008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08年

4 凯什·依万斯;;增强型地热系统:综述介绍及深部系统建立和循环的现状[A];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段程煜;尚芳剑;张东辉;赵阳;;电力通信中分组增强型OTN技术应用[A];第三届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C];2018年

6 朱世鹏;潘月秀;杨云华;高建丽;郭丽君;;电化学处理国产高强型碳纤维的表界面性能研究[A];TEIM2015第六届无机材料结构、性能及测试表征技术研讨会程序册与摘要集[C];2015年

7 曹阳;朱小虎;;多模增强型卫星导航接收机芯片—机遇与挑战[A];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C];2006年

8 马海军;邱炜;;HRJ-IID增强型红外乳腺仪的常见故障处理[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程明;蒋铭;朱俊;杨炜杰;;分组增强型OTN技术现状及其在城域网中的应用[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朱浩;姜娜;樊江莉;王静云;彭孝军;;增强型分子内电子转移荧光染料探针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9)[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婕敏;增强型数据链导航系统原型已通过飞行测试[N];中国航空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任飞;指基再现“闪电认购” 宽基增强型动力猛[N];中国证券报;2017年

3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量化私募发力指数增强型产品 看好长期配置价值[N];中国基金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李良;增强型指数基金未见“增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5 李亦豪;美国增强型“爱国者3”试验成功[N];中国航天报;2010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浦银安盛 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获批[N];证券时报;2010年

7 IDG电讯;美开发安全增强型Linux[N];计算机世界;2001年

8 曹金龙 刘伟;沧炼成功应用增强型降低汽油硫含量催化剂[N];中国工业报;2009年

9 郝庆英;采用IP传真提供增强型服务[N];人民邮电;2000年

10 ;增强型CDMA全网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云龙;氮化物半导体增强型HEMT器件与实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杰伟;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中市场增强型行为及绩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草叶;盐水增强型集束中空冷却电极增加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疗效[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4 凡祖伟;编织管增强型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膜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5 周霞;Fgfr2 S252W功能增强型突变对小鼠下颌骨及牙齿影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权全;增强型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7 李坦;Mindlin板高阶杂交应力单元及其增强型分片检验[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庆;增强型地热系统人工压裂机理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9 罗峰;增强型地热系统和二氧化碳利用中的流动与换热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10 李宏林;基于罗丹明螺环隐色体的荧光增强型分子探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士辉;氟注入增强型HEMT器件关态电应力可靠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明伟;双向增强型Z源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3 古志婷;增强型指数基金的构造及优化研究[D];广州大学;2018年

4 张力;P型栅增强型GaN HEMT器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辛光磊;太阳能增强型冷却塔换热性能及影响因素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周炜煜;基于分组增强型OTN的南昌电信传输网规划设计[D];南昌大学;2019年

7 刘建;增强型废弃油气井地热利用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8 王秋环;环境对太阳能增强型冷却塔换热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7年

9 苑立君;相关参数对太阳能增强型冷却塔换热性能影响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0 张帆;优化指数基金实证研究:动态构建增强型指数基金[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8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78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