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脉冲激光诱导向前转移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20:45
【摘要】:随着激光器的问世,激光微加工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纳秒、皮秒、飞秒激光因其具有脉宽窄、峰值功率高、相干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MEMS器件的制作,表面改性等微精细加工领域。激光诱导向前转移技术(LIF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光微加工技术。具有适应性强,加工精度高,成本低廉,绿色环保,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本课题结果LIFT技术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对单脉冲激光下转移碳化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了532nm下涂层和悬浊液时的不同结果,并且研究了激光能量的影响。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接收靶材不论是PET还是铝片,上面的碳化硅颗粒分布面积都随着增加;且由于两种靶材的屈服强度的不同使得在PET上面的颗粒分布要大;使用碳化硅涂层作“源”材料时的颗粒分布面积比使用碳化硅悬浊液时的大,一方面是因为固体颗粒涂层吸收的能量比悬浊液多,另一方面悬浊液的阻尼效应比空气大。最终的实验采用效果较好的碳化硅涂层来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后发现使用1064nm波长时颗粒分散效果要比532nm波长下的好,进而分别研究了1064nm波长下激光脉冲能量、离焦距离、接收距离对颗粒分布的影响。激光能量的增大使得颗粒分布要堆积状变为“环”状,这是因为激光能量达到足够高时对碳化硅的分解作用越明显;离焦距离的增大使得颗粒分布范围变大之后一直减小这主要是由激光光束的高斯分布特性造成的;接收距离越大,靶材上面颗粒分布的越分散,转移过程中颗粒的运动特性对这起了主要作用。并且根据单因素的实验结果选择了合适的变量进行了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接收距离是对颗粒面积比影响最大的参数,在实验所用参数范围内:接收距离250gm、离焦距离1000μmm、激光能量17.4mJ时颗粒分散最厉害,接收距离1000μm、离焦距离250μm、激光能量5mJ时颗粒分布最集中。2.研究了1064nm激光下单线结构和大面积涂层的制作。当脉冲间距很小时,并不能实现单线的制作,一方面是由于冲击波的作用范围比聚焦光斑范围大很多,另一方面,下一个脉冲有时候会直接不通过涂层作用到靶材上面进而对靶材进行烧蚀作用。实验通过进行工艺优化制作出了比较连续的碳化硅单线结构和比较均匀的碳化硅大面积涂层。3.研究了激光诱导转移铜箔。本章利用激光诱导向前转移技术通过烧蚀铜箔的方法完成了铜在玻璃上的沉积,并且进一步制作出了铜线。沉积点形貌呈现中间颗粒状周围片状,这是由激光与铜箔作用中使得铜箔产生中心部分熔融态周围固态的状态分布引起的。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出了激光能量对转移面积影响最大,其次是脉冲个数最后是离焦程度。沉积得到的铜线虽然电阻率跟铜的相差很大,但基本满足了导线的要求。
【图文】:

示意图,激光诱导,技术原理,示意图


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图形。LIFT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逡逑透明基片上面有一层作为需要被转移的材料制成的薄膜(作为LIFT技术中“源"),LIFT技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激光通过聚焦镜聚焦后作用在透明基片与膜中间,激光与“源”材料作用;激光产生的瞬时高能量使薄膜“源”材料从透明片上面去除,向接收基片上面移动;被转移的材料沉积在接收基片上面。逡逑

沉积点,成像,面积,基片


实验结果揭示了:当“源”薄膜与接收基片的间隔为0时,即互相接触的时候,,沉积逡逑材料的形状最好,边缘完整;而且激光的光斑越小,那么沉积出来的材料的分辨率越逡逑高,效果越好。图1-3所示为Ni薄膜在不同的激光能量密度下的转移结果;图1-4所逡逑示为CCD观测到的激光诱导向前转移过程的现象。通过图l-3b可以看出来,在沉积逡逑的Ni周围还散落着一些颗粒,而且散落的范围比沉积的Ni的范围大很多。通过图1-4逡逑的分析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在没有接收基片的情况下(图l-4a),激光诱导转移过程逡逑中的气羽比较顺畅,没有阻碍:当有了接收基片的时候(图l-4b),可以明显看出来气逡逑羽被限制在了邋“源”薄膜和接收基片中间,呈“被压迫”分散扩张的状态,这就很好逡逑的解释了,当有接收基片的时候,一部分的颗粒包含在气羽当中,被转移到了接收基逡逑片上面。逡逑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镇龙;叶玉堂;刘霖;范超;田骁;吴云峰;王昱琳;;激光诱导液相电极腐蚀新方法[J];光电工程;2006年12期

2 裴楠楠;刘国荣;;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波长校准法研究[J];应用光学;2007年01期

3 李勇;陆继东;林兆祥;谢承利;李捷;李鹏艳;;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土壤中的铅[J];应用光学;2008年05期

4 李娉;陆继东;谢承利;李捷;刘彦;蒋梅城;陈敏;;水分对激光诱导煤粉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9年04期

5 姚顺春;陆继东;潘圣华;蒋梅城;李娉;谢承利;李捷;;粉煤灰未燃碳的深紫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J];中国激光;2010年04期

6 张匡;;45~#钢镀铬激光诱导放电复合毛化条件下的金相初步研究[J];应用激光;2010年02期

7 潘圣华;陆继东;陈凯;姚顺春;李俊彦;董美蓉;李军;;激光诱导击穿钢液等离子体有效信号提取研究[J];应用激光;2010年04期

8 雷泽剑;胡淑芬;姚明印;刘木华;李秋连;;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分析鸡肉中的重金属元素[J];应用激光;2010年05期

9 张旭;姚明印;刘木华;林永增;;海带中铬含量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研究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徐媛;姚明印;刘木华;林永增;;溶液中铬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长进;;激光诱导的再散射过程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大成;马新文;汶伟强;张鹏举;刘惠萍;;两种植物树叶样品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秋连;姚明印;刘木华;雷泽剑;;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快速检测南丰蜜桔矿质元素[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孙对兄;苏茂根;董晨钟;;激光诱导击穿铝合金时空分辨光谱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蒋甲生;王左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研究方法[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传辉;戴玲琳;汪小丽;郑荣儿;崔执凤;;液相基质中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林兆祥;李捷;刘林美;吴金泉;孙奉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太空探测中的应用[A];2008年激光探测、制导与对抗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茜劏;阎吉祥;刘凯;赵华;葛聪慧;黄志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爆炸物探测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朱德华;陈建平;陆建;倪晓武;;基于竹炭基体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水溶液中重金属实验研究[A];鲁豫赣黑苏五省光学(激光)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熊威;张谦;赵芳;李润华;;水中痕量六价铬离子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高灵敏检测[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罗文峰;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3 朱德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检测物质成分的理论应用分析和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姚顺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电站运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连波;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中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增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雷文奇;有机样品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时空分辨特性以及无机元素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宏超;纳秒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光学诊断与机理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邱荣;强激光诱导光学元件损伤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9 谢承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在煤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立军;不锈钢薄板激光诱导无模成形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江来;水下金属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田骁;半导体激光诱导液膜浸润刻蚀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黄基松;土壤中若干重金属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晟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蔬菜元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潘圣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金属特性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铁强;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及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昱琳;激光诱导扩散中非均匀场扩散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朱存光;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技术及其定量化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9 马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用于杨树叶片成分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宇航;激光诱导铁合金碳谱线定位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4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84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