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分子超快强场行为的亚周期和轨道分辨研究
【图文】: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1. 原子分子的内部结构原子分子是构成自然界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决定物质的化学或物理特性。相对于原子核,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大约 1800 个电子才能等于一个质子的质量)。因为它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所以电子的精确位置难以确定,只能用统计的方法给出概率的描述,对应电子占据轨道概念。轨道是一个空间区域,表示电子具有高统计概率出现的区域。原子内部存在多种电子轨道,不同的轨道具有对应的特征能量和分布,如图 1-1所示,s 轨道是球形的,而 p 轨道则分别在三个维度空间呈哑铃形分布。
图 1-2 原子内部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被激发。 超快强激光场不同微观粒子的超快过程对应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各不相同[1],例如对动力学过程的追踪,分子的转动行为要求探测手段的时间精度能够达到(1 ps = 10-12s)。而对分子内部原子核振动的探测则需要飞秒量级(1 fs =时间精度。如果进一步去探测原子分子内部价电子的超快动力学过程,要提升到阿秒量级(1as=10-18s)。因此,要想探测原子分子的超快动力必须要有时间和空间尺度都能与之相比拟的探测工具。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以来[2],研究人员致力于不光性能,获取更短更强的激光脉冲,如图 1-3 所示。调 Q 技术(Q-Switchin锁模技术(Mode-locking)[6-9]、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249;O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近15年中国原子分子物理研究进程与展望[J];铜仁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子分子实验室[J];物理;2008年08期
3 周奇年;原子分子工程的设计基础-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4 偠清泉;特种功能材料的原子分子设计理论基础[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2年02期
5 市川行和;洪时明;;原子分子数据[J];世界科学;1986年04期
6 周奇年,刘锦超,偠清泉;通道耦合计算方法对H_3~+和H_3构型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8年15期
7 王福恒;原子分子微观理论计算在航天科学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9年01期
8 颜君;中国原子分子数据共享的现状与设想[J];科学中国人;2004年10期
9 孔繁敖;吴为强;;二原子分子和三原子分子的周期表[J];中国科学:化学;2012年06期
10 马万云;单个原子分子测控技术——21世纪极富挑战性的新领域[J];物理;199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勇;刘玲;刘春雷;何斌;韩小英;李传莹;李冀光;王建国;;原子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理论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及墙贴[C];2014年
2 邹士阳;曾思良;刘春雷;王建国;颜君;;原子分子与激光相互作用及其调控[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付佳;孙卫国;樊群超;;基于原子分子信息的高分子热分解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王黎明;李春;严宗朝;;少电子原子分子体系精密计算方法及进展[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5 龚尚庆;张敬涛;徐至展;;相干量子操控原子分子系统动力学行为若干前沿研究[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6 岳现房;高翔;李家明;;H_2分子紧束缚模型构建[A];第五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及墙贴[C];2014年
7 周效信;;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的性质及其应用[A];全国第18次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翔;纪冬;李家明;;从小团簇的角度研究二、三周期元素的差异[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杨金龙;;金属团簇的超原子分子理论[A];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0 刘杰;;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的双电离[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齐芳;中国有了最先进的“原子分子摄像机”[N];光明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刘志伟;磁共振、冷原子与超快激光“照相机”[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闻扬扬;诺贝尔奖走过百年辉煌[N];中国航天报;2000年
4 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蔡怡春;捕捉物质世界“小精灵”[N];科技日报;2008年
5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光宪;我有点搞不清化学了[N];光明日报;2001年
6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徐光宪;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少刚;基于强场光电子谱和多维相干光谱的原子分子超快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年
2 季琴颖;原子分子超快强场行为的亚周期和轨道分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徐龙泉;Dipole(γ,γ)方法的实验实现与H_2及其同位素分子的激发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刘福春;分子在外场中转动态选择和准直、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昌勇;钾原子分子系统中的非线性过程及其相关的电离谱研究[D];山西大学;2002年
6 闫丽娟;团簇光谱及超原子分子特性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陈永菊;基于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原子分子超快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6年
8 张斌;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的单电子以及多电子动力学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赵继军;强磁场下少电子原子分子体系谱结构的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赵磊;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里德堡态激发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景景;探究链式系统中原子分子绝热转换的极限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崔帅;广义正则原理下的热化和量子异核原子分子暗态[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永朋;基于同步辐射的原子分子康普顿轮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4 陆根萌;相对流量技术及其在原子分子动力学参数测量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王廷营;H_2~+强光电离中的双指数衰减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梅小寻;基于MC随机游走的最小二乘拟合及部分分子基态动力学参数的理论计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韩小静;团簇异构体生长几率的理论预测[D];复旦大学;2011年
8 廉伟艳;H_3~+强光光电离的电子关联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张鑫;Xe原子4d电子激发的快电子碰撞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杨三江;氦原子体系能级与极化率的高精度计算[D];武汉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90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9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