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芯GCT压接式封装结构设计与优化
【图文】:
1.2.1 压接式封装结构的发展压接式封装结构作为大功率器件最为常见的封装形式,,广泛应用于功率二极管,晶闸管和 IGBT 等功率器件。通常压接式封装结构如图所示,依次包括管盖、阳极钼片、芯片、阴极钼片、门极组件、管座,通过在管盖与管座间施加一定压力形成完整的封装结构。该结构可靠性高,其优势明显:(1)封装表面区与芯片表面区之间连接紧凑;(2)对称的结构分布,拥有良好的双面冷却能力;(3)无需键合引线,避免了由于焊料老化引起的失效;(4)封装结构所用到的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之间,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刚性连接。相应的,压接式结构也存在一定缺点:封装内部无介电隔离,结构设计需要注意提供绝缘;同时在压接时还需要准确控制压力,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较高的成本。对于整晶圆封装的芯片,如 GTO、GCT,通常采用的结构如 1-1 图所示。芯片整体处于封装内部中央位置,在芯片的两侧分别压接有钼片;其中芯片阴极侧包含环形阴极区与中心门极结构,封装时需要在在芯片的阴极区压接一块圆环形的钼片,而在芯片的中心门极添加相应的门极电极引出至管壳外围。钼片的一侧与芯片接触,另一侧则与铜制管壳相连接,在结构外围添加陶瓷壳体使其形成密封结构以保证器件不受外界环境侵蚀。
(a)实物图 (b)内部结构图图 1-2 Stakpak 封装形式 IGBT 示意图Fig.1-2 Stakpak package structure of IGBT对于 IGBT 的压接式封装结构也有采用圆形压接式封装外壳的,如图 1-3 所示,封装内部呈格状分布,IGBT 芯片与二极管芯片分别具有各独立的封装子模块,其子模块结构为方形盒子状,与常规压接式封装结构类似,芯片的集电极与发射极通过钼片与其各自电极铜块形成良好的电气连接与散热路径;门极结构通过弹性顶针与门极导线连接将门极信号引出。在上下两个电极金属块上施加一定预紧力形成完整的子模块结构,将子模块结构按照既定的排列顺序放入圆形管壳内部,多个子模块并联形成完整封装。多个芯片的并联有效提高了器件整体的电流容量[6]。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4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尚智;王长成;赵丹;任泽亮;;基于微柱互联的堆叠封装结构设计及实现[J];电子工艺技术;2017年01期
2 许姣;张国军;石归雄;王晓瑶;刘细宝;张文栋;;纤毛式矢量水听器新型封装结构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龙乐;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技术[J];电子与封装;2004年04期
4 郝永平;卢继奎;杨芳;;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封装结构变形影响中的应用[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0年02期
5 丁荣峥;马国荣;张玲玲;邵康;;一种半导体探测器气密性封装结构和工艺优化[J];电子与封装;2017年12期
6 龙乐;;功率模块封装结构及其技术[J];电子与封装;2005年11期
7 刘丽;吴莉;;LED封装结构的光学模拟与设计[J];通讯世界;2015年18期
8 秦广龙;;一种OLED封装结构[J];科学家;2015年12期
9 李振;张国军;薛晨阳;薛南;刘宏;陈桂英;;MEMS仿生矢量水听器封装结构的设计与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10 杨晓平,李征帆;高速芯片封装结构的同步开关噪声分析及抑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佳;苏飞;尚伟;;FCPBGA封装结构中湿-热耦合问题的实验与有限元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德苗;苏达;王耀明;;大功率LED薄膜封装结构的传热研究(英文)[A];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第八届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德苗;苏达;王耀明;;大功率LED薄膜封装结构的传热研究[A];第八届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佐民;刘伟军;;实验用可更换工质热管的封装结构与方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5 陈信苍;柏小松;刘文丰;庄家玮;林萤光;吕燕堂;;光纤光栅波长可微调封装结构之研究[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含琴;廖小平;;RF MEMS封装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三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童家岭;邵妍;李晓春;毛军发;;基于场路等效的三维封装热模型与热分析[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程峰;杨铨让;;微波/毫米波单片封装的热传导效应[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9 程刚;聂在平;;应用FDTD-SPICE方法的互连封装结构全波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多笑;李佳;;大功率LED封装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冯健;LED封装:重点关注原材料 期待创新技术[N];中国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詹前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MD LED杯型仿真分析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王乐;白光LED高效封装结构及灯具级散热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雷翔;基于先进封装材料的高性能LED封装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郭祥辉;电子封装结构超声显微检测与热疲劳损伤评估[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静;双芯GCT压接式封装结构设计与优化[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解天赐;双芯GCT封装结构设计及热特性仿真[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3 张磊;微型甲醇燃料电池环氧封装结构力学特性及其性能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谢月;一种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多层有机/无机薄膜叠层封装结构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邸海彬;BGA封装结构振动载荷下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2010年
6 赵飞;堆叠式封装和组装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贺鸿迪;微型燃料电池环氧封装结构蠕变特性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步云;晶片级封装的可靠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马伟;紫外LED封装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俊榕;宽带MMIC的封装设计及相关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694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9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