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热致延迟荧光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器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5:54
【摘要】:热致延迟荧光(TADF)材料由于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发光器件(OLED)中所表现的优越性能,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小的单-三重态能隙条件下,三重态激子可以通过反向系间窜越上转换为单重态激子,因而热致延迟荧光OLED能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目前已有大量绿光TADF材料在OLED中获得较高的器件效率。但是其他颜色的高效TADF材料仍较为稀缺,本文针对该问题,设计并合成了蓝光与黄光高效TADF材料,取得了以下成果。1.为了获得高效的蓝光TADF材料,本文采用1,3,6,8-四甲基咔唑作为电子给体,三苯基烟腈作为电子受体,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TADF发光材料2,4-二苯基-6-(4-(1,3,6,8-四甲基-)咔唑-9-基)苯基)烟腈(tMCzPN)。通过甲基引入的额外空间位阻造成了高度扭曲的分子结构,tMCzPN的最高分子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分子空轨道(LUMO)因而实现了较大的分离。通过电化学测试得tMCzPN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66和-3.13 eV。在DPEPO掺杂薄膜中,tMCzPN的荧光峰值位置为487 nm,磷光峰值位置为507 nm;0.10 eV的单重态-三重态能隙差确保tMCzPN具有TADF特性。在OLED器件中,tMCzPN成功实现了CIE色坐标为(0.20,0.42)的蓝光发射;并且在没有任何光输出耦合增强的情况下,tMCzPN获得了极高的器件效率,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65.9 cd A~(-1)、62.7 lm W~(-1)和26.0%。这些结果表明tMCzPN是一种高效的蓝光TADF材料。2.为了获得高效的黄光TADF材料,本文采用吩恶嗪作为电子给体和嘧啶作为电子受体设计并合成了化合物1,4-双(5-(吩恶嗪-10-基)嘧啶-2-基)苯(pPBPXZ)。由于吩恶嗪本身具备较大的空间位阻,pPBPXZ实现了高度扭曲的分子结构,这使得其HOMO和LUMO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分离。pPBPXZ表现出0.09 eV的极小单重态-三重态能隙差。在甲苯溶液中pPBPXZ的发光峰值位置为535 nm。使用pPBPXZ作为发光材料的OLED器件成功地实现发光峰为556 nm,CIE色坐标为(0.41,0.56)的黄光发射;并且在没有任何光输出耦合增强的情况下实现了高达15.7%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这些结果表明pPBPXZ是一种优越的黄光TADF发光材料。
【图文】:

延迟荧光,发光过程,激子,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这种光被成为延迟荧光。后者需要经历 T1到 S1再到 S0的缓慢过程,由于该过程中三重态激子上转换为单重态激子需要从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该过程被称为热致延迟荧光过程[8]。理论上,由于所有的三重态激子都能被转化为单重态激子,所以 TADF 机制 OLED 也能和磷光 OLED 一样达到 100%的内量子效率。

手机,领域,屏幕,市场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折叠屏手机,如图 1-4 所示为三星 2019 年 4 月份发布的采用了 OLED 显示屏叠手机。三星在 OLED 显示领域一直遥遥领先,排在第二的则是同在韩国的 L司。LG 公司主要生产大型 OLED 显示屏,也是目前唯一能生产大型 OLED 显的厂商,为索尼、创维等电视厂商供应 OLED 面板,,带来了电视行业的革新内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公司也在加大 OLED 的发展速度,相信在未来能够打国在 OLED 显示方面的垄断局面。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生;许文海;陈维山;黎坚;;基于电子回流理论的植物延迟荧光来源理论与实验研究(英文)[J];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06期

2 刘忠范;;分子筛限域碳点实现超长寿命热活化延迟荧光[J];物理化学学报;2018年01期

3 张玲瑞;邢达;王俊生;曾礼漳;李强;;植物光诱导延迟荧光的紫外辐射环境胁迫监测[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4 刘伟强;崔荣朕;武瑞霞;李云辉;杨秀云;周亮;;蓝色延迟荧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9年01期

5 何桂营;匡卓然;王娴;宋宏伟;郭前进;夏安东;;溶剂极性对D-A-D型延迟荧光分子电荷转移激发态的调控[J];中国科学:化学;2018年02期

6 王俊生;邢达;许文海;;植物光合能力检测中延迟荧光诱导参数优化[J];光电子.激光;2007年12期

7 晋卫军,陈素娥,樊艳平,刘长松;吡哌酸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3期

8 曾礼漳;李哲;;植物光诱导延迟荧光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9 王俊生;邢达;许文海;陈维山;;植物延迟荧光与光合能力相关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10 王鹏;赵谡玲;徐征;宋丹丹;乔泊;郑伟业;陈俊妃;;热致活化延迟荧光分子的激发态动态特性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久艳;李德利;董瑞志;;蓝光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及其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李旭萍;朱亮亮;;基于吲哚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3 龚少龙;詹丽思;吴凯龙;江楠;吕正红;杨楚罗;;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4 任忠杰;李晨森;闫寿科;;溶液加工的侧链热延迟荧光均聚合物和共聚物用于发光二极管[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5 匡卓然;夏安东;;蒽醌基化合物激发态电荷转移相关的构象弛豫与热活化延迟荧光[A];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7年

6 陈志强;陈文利;;延迟荧光检测,光谱分析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比较研究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玉超;任忠杰;闫寿科;;可溶液加工的热激发延迟荧光基共轭聚合物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8 杨楚罗;罗佳佳;谢国华;龚少龙;;侧链型热活化延迟荧光聚合侧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9 刘健聪;于吉红;;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碳点@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10 宋成杰;高杰;鲍华山;李静;董兵海;王二静;王世敏;;基于吩VA嗪和吩噻嗪的间位取代的二苯砜类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A];中部四省化学化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编译 文乐乐;植物也有“夜猫子”[N];中国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影;高效热活性延迟荧光D-A型有机小分子的理论设计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范建忠;延迟荧光分子发光性能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王俊生;延迟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光合能力与胁迫检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天佑;高效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设计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5 李瑛;延迟荧光信息处理技术在植物光合及逆境生理检测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王士攀;二氰基取代芳香共轭基团为受体构建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体系[D];吉林大学;2017年

7 赵波;量于阱结构和热活化延迟荧光WOLED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卢静;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和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金江江;基于含硫电子传输基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妍斐;如何针对不同结构的荧光OLED器件提高其发光效率[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佳林;基于热致延迟荧光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冯松燕;几类有机发光体热活化延迟荧光机制的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3 何刚;基于吡嗪的延迟荧光、磷光发光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9年

4 罗文芳;具有延迟荧光性质的荧光素衍生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赵钰;非平面芴基类延迟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6 吕孝鹏;基于延迟荧光材料的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李欣阳;具有延迟荧光性质的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孟辉辉;三嗪和吡嗪类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婷;延迟荧光表征植物光合能力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张兟;干旱胁迫及外源施硅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3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03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