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封装白光LED的电迁移可靠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31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国英,李志宏,陈文茹,郝一龙;VLSI多层互连可靠性 第一部分 电迁移失效(二)[J];微电子技术;1994年02期
2 武国英,李志宏,陈文茹,郝一龙;VLSI多层互连可靠性 第一部分:电迁移失效(一)[J];微电子技术;1994年01期
3 张安康;VLSI的电迁移及其微测试技术[J];电子器件;1993年02期
4 胡子信;陈胜福;董伟淳;;VLSI电迁移效应及自制型电迁移测试系统[J];中国集成电路;2004年01期
5 米绍曾;铝金属化层中的电迁移[J];宇航材料工艺;1986年04期
6 李志宏,,顾页,武国英,王阳元;改进的电迁移独立失效元模型[J];半导体学报;1996年09期
7 张蓓榕,孙沩;几种快速分析电迁移失效的新技术[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3年03期
8 张亮;张慧君;曹永峰;;40nm节点低阻接触栓的电迁移可靠性优化[J];半导体技术;2014年07期
9 李国栋,刘永林,刘名海;用区熔、电迁移和区熔-电迁移联合法提纯金属钕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10 王乃龙,张盛,周润德;基于电热模拟的电迁移可靠性诊断及时钟完整性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晴;徐凯宇;;考虑应变能密度的金属导线电迁移应力分析[A];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C];2016年
2 陈义;;电迁移谱[A];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摘要集[C];2017年
3 洪定海;王定选;黄俊友;;电迁移型阻锈剂[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李伟佳;刘萍;苏飞;;微连接电致应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苏宏;杨邦朝;任辉;胡永达;;无铅焊料的电迁移效应[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苗睿瑛;张小伟;朱琼;王志强;颜世宏;陈德宏;李宗安;;固态电迁移方法提纯稀土金属Pr、Gd、Tb和Y[A];全国稀土化学与冶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稀土火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王渊;苏飞;张铮;;电迁移作用下微焊点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宏观塑性变形[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潘晓旭;王渊;苏飞;;电流入口端应力对电迁移寿命影响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智军;电迁移引致薄膜导线力电失效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6年
2 张文杰;制造工艺对超深亚微米铝互连线电迁移可靠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3 张志杰;微互连焊点液—固电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何亮;基于噪声的金属互连电迁移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雷达;电迁移作用下无铅焊点中的交互作用及界面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姚明;趋肤效应对集成电路铜互连线可靠性设计影响的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左勇;高电流密度下无铅焊点的蠕变和热疲劳行为[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8 卫国强;电子封装无铅钎料界面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秦红波;无铅微互连焊点力学性能及疲劳与电迁移行为的尺寸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杜鸣;超深亚微米铜互连的失效机理与可靠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戈;芯片级电迁移分析与友好布线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马瑞;CSP封装白光LED的电迁移可靠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3 魏经天;铜互连电迁移寿命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刘兴博;Sn晶粒扩散各向异性对Cu/Sn/Ni线性焊点电迁移行为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付松;固态电迁移提纯金属镨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4年
6 刘宗玉;钢筋混凝土电迁移阻锈及除盐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邓登;金属互连线电迁移失效试验与仿真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4年
8 黄小君;金属互连电迁移噪声非高斯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陈春霞;金属互连电迁移噪声分形表征参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何亮;金属互连电迁移可靠性的新表征参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03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03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