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E波段折叠矩形槽波导行波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4 20:19
【摘要】:分析了一种适用于E波段81~86GHz空间行波管的新型慢波结构——折叠矩形槽波导.折叠矩形槽波导来源于传统的矩形槽波导,将E面沿其纵向来回弯曲而形成.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 HFSS设计优化并最终确定了E波段折叠矩形槽波导的关键几何尺寸.同时,模拟仿真出了折叠矩形槽波导在中心频率f=83.5GHz处的耦合阻抗沿x和y方向上的变化趋势,得出其可通过加载带状电子注获得更高的平均耦合阻抗.利用CST粒子工作室模拟得出:折叠矩形槽波导行波管在中心频点83.5GHz处输出功率为210 W,电子效率达到8.05%.
【图文】:

示意图,矩形槽波导,示意图


.本文首先在AnsoftHFSS中设计优化了E波段折叠矩形槽波导的关键几何尺寸,并从横截面场分布分析了截面平均耦合阻抗的特点,证明折叠矩形槽波导适合加载带状电子注,最后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CST粒子工作室中模拟了折叠矩形槽波导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过程,并与优化后的E波段折叠矩形波导行波管做了对比.结果显示,折叠矩形槽波导行波管全频带内的输出功率、电子效率以及增益均高于折叠矩形波导行波管.1折叠矩形槽波导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折叠矩形槽波导的结构参数如图1所示,a为槽深,b为槽宽,p为半周期,s为直波导段长度,d为两平板间距,c表示平板高度.图1折叠矩形槽波导示意图折叠矩形槽波导结构参数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其色散特性、耦合阻抗以及衰减特性.色散特性表征了电磁波在系统中传播时的相速vp随频率f变化的关系.它关系到微波管的工作电压、频带宽度、工作频率、工作稳定性等一系列重要指标,而耦合阻抗则表征了慢波系统与电子注相互作用的有效程度,与微波放大管的增益、效率直接相关,所以一般希望具有尽可能高的耦合阻抗[15].随着频率的升高,慢波结构的衰减不断增大,所以衰减特性也是慢波结构参数选择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1.1折叠矩形槽波导槽深的优化选择折叠矩形槽波导的槽深a主要决定着波导内的截止频率,它的改变会使色散曲线整体移动.因此,改变槽深a的同时也需改变半周期p,使得色散曲线在中心频率83.5GHz处的相速保持不变,再对色散特性进行评价.图2显示的是四种不同槽深a和半周期p的优化组合下,其归一化

优化组合,耦合阻抗,矩形槽波导,相速


图2四种优化组合对色散的影响图3四种优化组合对耦合阻抗的影响从耦合阻抗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槽深a的减小,截止频率升高,耦合阻抗也单调递增.综合色散特性以及耦合阻抗可以看出,在81~86GHz内,a=0.9mm的色散平坦度与a=0.95mm的情况相当,但耦合阻抗相对更高.1.2折叠矩形槽波导槽宽的优化选择折叠矩形槽波导的槽宽b对色散特性的影响如图4所示.从色散曲线可以看出,随着b的增加,工作频带内的相速略有减小,但色散平坦度基本一致.图5为81GHz、83.5GHz以及86GHz三个频点的耦合阻抗随b变化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在b=0.4mm时耦合阻抗有一个最大值.图4槽宽b对色散的影响图5槽宽b对耦合阻抗的影响1.3折叠矩形槽波导周期以及直波导段的优化选择折叠矩形槽波导半周期p增加,归一化相速会增大;而直波导长度s增大会使电磁波在一个周期p内走过的路径增大,这样会导致归一化相速值变小.因此单独分析这两个尺寸对折叠矩形槽波导色散特性的影响意义不大,所以还是通过控制中心频率83.5GHz处的相速不变,对比不同p和s组合下的冷特性.其色散曲线,耦合阻抗以及衰减情况分别如图6,图7,图8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这四种组合的耦合阻抗大小基本一样,但由图6、图8可以看出,p=0.58mm、s=0.48mm组合下的色散平坦度最好且衰减最小,因此选择p和s都较小的组合.图6不同p和s组合对色散的影响图7不同p和s组合对耦合阻抗的影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勤;空间行波管[J];真空电子技术;2003年02期

2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3 梁国恩;解安国;;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工程师;2007年05期

4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5 张勇;何小琦;宋芳芳;;行波管可靠性研究探讨[J];电子质量;2008年06期

6 刘军华;;不断发展中的行波管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7 王忠林;冯进军;;行波管研制知识管理框架[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8 官朝晖;;行波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9 王军军;陈晶晶;;行波管发射机调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10 李卓成;;国外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现状与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小保;姚刘聪;樊会明;;栅控行波管栅发射的产生及抑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范培云;冯西贤;;空间行波管应用进展及前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陈宁;;行波管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孙添飞;李想;孙萌;倪盈盛;;一种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热态输出驻波比的测量方法[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葛永基;陈淑华;;应用微机的行波管扫频热测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6 赵洪;罗马奇;陈炳荣;;行波管测量的行波形成新算法[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银杏;邬显平;;TWT中的混沌现象的实验观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宫玉彬;王文祥;;脊加载环板行波管的二维非线性理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蔡绍伦;;卫星地面站用通信行波管的高频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绩;赵士录;;增加行波管线性工作范围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胜美;多注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刘国;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诸葛天祥;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颜卫忠;折叠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魏望和;带状束新型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廖明亮;V波段曲折波导行波管及新结构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郑源;交错双栅带状束行波管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石先宝;带状电子注行波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建清;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及其网络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李斌;行波管幅相一致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之畅;高可靠行波管结构分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鹏;大功率行波管及材料的显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肖小义;曲折波导行波管互作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新娜;某种Ku波段脉冲行波管的高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春;Q波段高效率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敏玉;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仿真计算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昌年;宽带行波管返波振荡及谐波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奇佳;行波管微波非线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邓刚;大功率栅控连续波行波管自激现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荣荣;耦合腔行波管电子效率的仿真优化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28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28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