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低复杂度TI-ADC校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06-29 06:37
【摘要】: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作为连接模拟域与数字域之间重要工具——模数转换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这种快速的发展,传统的模数转换器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速低功耗模数转换器的设计成为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即便如此,高速低功耗的模数转换器的发展仍旧十分缓慢。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time-interleaved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TI-ADC)将单通道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扩展至多通道,各通道依多相时序交替并行采样,从而实现超高速率的采样。虽然TI-ADC能够实现高速采样的效果,但这种结构也会由于制造工艺以及采样时间的偏差等非理想因素的干扰,会给TI-ADC各通道间带来一系列失配误差,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性能下降。本文针对非理想因素带来的三种失配误差作了详细的分析,特别在时间误差的校准上做了的深入研究。该方法利用了对采样数据的单调性进行检测的原理实现了仅用求差-累加运算来估计TI-ADC的采样时间误差,再利用改进的泰勒展开方法实现误差补偿。将误差估计模块和误差补偿模块组成一个自适应的环路,从而实现采样时间误差的实时校准。整个校准模块复杂度低,校准效果良好,满足本文低复杂度校准的设计要求。本文首先在MATLAB/Simulink上建立了一个带参考通道的五通道的TI-ADC校准模型,参考通道和四个子通道分别采用8-bit SAR(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ADC和12-bit SAR ADC。子通道ADC的采样时钟频率为100MHz,即四个通道的系统时钟频率为400MHz,参考通道时钟频率为125MHz。子通道间存在1%~2%的时间误差,输入归一化频率为fin/fs=0.397时,校准后的系统ENOB从3.64bits提高到了11.87bits,SNR由23.70dB提高到了73.37dB,证明了本文校准方法在行为级上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接下来是对本文校准方法的RTL级设计,利用SMIC 0.18μm工艺完成校准方法的ASIC设计,从实际电路上验证本文校准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792
【图文】:

时序图,时序图,通道,校准方法


第四章 时间误差校准方法的实现与验证产生5组测试激励源MATLAB输入测试激励Modelsim功能仿真TestbenchFFT频谱分析MATLAB分析输出数据测试激励.txt输出数据.txt图 4.3 校准方法的仿真平台Fig 4.3 The functional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calibration method校准方法总共需要 6 个时钟,clk 为校准电路的系统时钟,clkr、clk1、、clk4 分别为参考通道与各个子通道的采样时钟,如图 4.4 所示。

模拟波形,功能仿真,校准方法,校准电路


图 4.3 校准方法的仿真平台Fig 4.3 The functional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calibration method校准方法总共需要 6 个时钟,clk 为校准电路的系统时钟,clkr、clk1、c、clk4 分别为参考通道与各个子通道的采样时钟,如图 4.4 所示。图 4.4 各通道仿真时序图Fig 4.4 Each channel simulation timing diagram能仿真校准后的输出波形和行为仿真结果一致,如图 4.5 所示,校准后的 FFT 分析后,杂散频谱得到了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亚军;李明;;TIADC通道误差自适应修正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武海军;混合结构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张睿;时间交叉模数转换器数字校准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叶凡;多通道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的校正与集成电路实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晓石;多通道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的数字后台校准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明;多通道ADC全数字后台校准算法的研究和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3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33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