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少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及优化台面排布的面发射激光阵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04:59
【摘要】: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具有许多出众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如单纵模出射,阈值电流低,发散角小,圆形光斑,稳定性高以及调制速率高等,这使得VCSEL成为3D成像,光通讯网络等应用的核心部件。本论文主要针对850nm波段少数横模独立控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以及台面排布方式经优化的980nm、808nm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阵列的器件结构设计、优化算法设计、工艺制作,性能分析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于光纤通信领域中的模式复用技术,我们充分利用VCSEL的横向尺度比较大这一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更加经济的少模VCSEL光源,以实现少数横模以及偏振独立控制输出,有望简化甚至免除模式复用系统中复杂的复用光路或复用器,同时可以省去VCSEL阵列光源的使用。我们采取了直接刻蚀沟道对台面进行分割的方法,实现了横模独立控制这一功能,其原理是:大氧化孔径的VCSEL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模式出射。因此,可以对VCSEL台面进行分割,形成若干个作为光波导的次台面,并在每个次台面上生长电极,每个电极独立加电时,电流将只通过对应的次台面进入到有源区。因此,在单个次台面下的对应的区域,将有一个载流子集中分布区(激射区),激光只从该区域出射。同时,沟道中是折射率远小于GaAs的空气,因此可以对单个次台面出射的光有光场限制的作用。2、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科学计算软件,模拟了经沟道分割的VCSEL的电流传输及分布情况。研究了不同尺寸的氧化孔径以及不同宽度和深度的沟道对有源区电流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设想一样,台面分割造成的极不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而氧化孔径尺寸比起沟道尺寸对电流密度分布的不均匀度的影响更明显。同时,对单个次台面进行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激射区的大小决定了所能激发的激光模式数量,激射区的形状决定了出射模式的形状,而激射区的方向决定了出射模式的偏振方向。因此,少模独立控制VCSEL的关键是对激射区域形状大小的控制。3、经过若干次工艺改进,制备出台面分割成二、三、四、六瓣的少数横模独立控制VCSEL,后文中一律简称为少模VCSEL。通过对氧化孔的控制,实现了双横模,三横模,四横模的独立控制出射,其中三横模以及四横模独立控制出射是在一定电流范围内。同时,由于每个模式偏振方向不同,所以这种新型少模VCSEL也可以看做是由电极控制的多偏振VCSEL。而由于封装条件问题,六横模VCSEL未能得到全面的测试。4、探究了VCSEL阵列中的单元台面排布方式对器件热特性的影响,对VCSEL阵列中单元台面分布进行优化,设计出一种具有特殊台面排布方式的VCSEL阵列。制备了三种台面间距不同的980nm VCSEL阵列,其中两种为4*4方形阵列,一种为特殊台面排布VCSEL阵列。实验结果验证了台面分布对对器件的热稳定性有明显的改善。器件功率得到提高,热阻变小。随着热沉温度的增加,优化设计的阵列器件的功率衰减明显小于普通4*4方形阵列。5、根据VCSEL阵列温度分布积分公式,定义了一个同时考虑了台面间距以及阵列总台面面积的热耦合系数,对808nm圆形VCSEL阵列的台面排布进行优化。目标仍是改善器件的温度特性,提高性能。将圆形VCSEL阵列定义成由多环的台面组合,给定一个最大环半径,在此半径内对不同环之间的距离进行遍历,计算不同环间距组合的热耦合系数,找到使得热耦合系数最少的组合,认为此组合的台面排布是最优的。实验设计了普通圆形阵列以及方形阵列作为对比器件,测试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圆形VCSEL阵列比起普通阵列有一定的功率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248
【图文】:

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光学厚度


及深紫外 VCSEL 器件也早已开始被广泛研究[6, 7],其成果L 简介SEL 的基本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结构最大的特点是谐振腔两端的反射镜以由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构成,激光的出射方向垂直于外延本的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包括高反射率(>99%)的上下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DBR)、量子阱有源区和金属电极于 n 型掺杂的 DBR 和 p 型掺杂的 DBR 之间。DBR 反射低折射率材料交替生长而成,每层材料的光学厚度为激光的光学厚度为 1/2 激光波长的整数倍,以满足谐振条件。

三维结构图


(a) (b)图 1. 2 (a)顶发射 VCSEL 与(b)底发射 VCSEL 的三维结构图Figure 1. 2 Schematical structure of (a)top-emitting VCSEL and(b)bottom emitting VCSEL1.1.2 VCSEL 的优点与基本特性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如下的优点[1]:(1)低阈值电流和小工作电流:采用质子注入或者湿法侧氧化技术可以将光场和电场限制在线度为微米量级的腔体积内,所以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电流可以低至 μA 量级,比普通的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低三个数量级。(2)稳定的单纵模工作:普通 EEL 的谐振腔长度相对激光波长来说比较长,所以根据驻波条件,EEL 为多纵模工作,而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谐振腔光学厚度可与激光波长接近,纵模间距能够保证稳定单纵模工作[4, 9, 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Y.Kung,S.C.Lo,S.N.Jean,J.N.Hwang,刘滨海;Wavefront阵列机—从概念到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88年04期

2 张大鹏;适于VLSI实现的Systolic阵列及其发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08期

3 王永宝;;AP85阵列机上同步并行数值计算[J];航空计算技术;1989年03期

4 徐敏松;文化锋;柯昂;龙丹桂;;高功率π型阵列结构设计与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7年02期

5 张海霞;赵惠玲;陈锋;万伟;;一种分析多层周期阵列结构的有效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9年09期

6 常虹;;基于任意阵列结构的欠采样频率估计[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万国宾,汪文秉,万伟,赵惠玲;有限阵列结构的电性能优化[J];电波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8 吕青;蒋林;邓军勇;李雪婷;;面向对数与指数函数的可重构阵列结构[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6年10期

9 许苗军;陈天然;李斌;;纳米银碗阵列结构的高效制备及荧光增强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11期

10 郭力;曹超;;一种可重构阵列结构及其任务调度算法[J];信息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丽红;赵耀龙;马海光;杜祖亮;;具有增强的抗反射性能的大面积尺寸可调的Si纳米柱阵列结构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六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6年

2 马玉荣;;一维方解石单晶微纳阵列结构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3 俞劭杰;刘少斌;孔祥鲲;;基于双层变尺寸单元的双频分波束反射阵列[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7年

4 王浩;牛雪杰;南冰;李平;;一种新的波束可控阵列设计[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7年

5 何文莉;方方;陈萌;钱东金;;配位键驱动的多卟啉阵列结构的界面组装及其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6 郭龙飞;李宝亮;彭超;窦文华;;一种基于微环谐振器的片上光交换阵列结构[A];第十七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三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顾鹏飞;樊振宏;丁大志;陈如山;;大规模阵列结构电磁辐射特性的快速精确求解[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蔡金光;齐利民;;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结构的自清洁宽波段全方向减反射涂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许强;徐凯;;一维长序DFT的协处理阵列结构设计与实现[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6年

10 李润清;明平美;周维海;秦歌;闫亮;郑兴帅;王伟;;超微细型单向喇叭孔阵列电铸成型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A];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家伽;平面大角度扫描及高增益阵列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韩丹;三维阵列及V形坑提升GaN基LED光电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3 钟础宇;少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及优化台面排布的面发射激光阵列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詹浩然;液面辅助法制备微纳米阵列结构及其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5 陈华;窄带阵列信号的二维测向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6 李阳;碳纳米管仿生黏附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周紫薇;纳米间隙阵列及其等离子体共振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胡万秋;三极化阵列天线波束控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胡海龙;Si基纳米晶阵列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王辉静;仿壁虎微纳米阵列的粘附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炜彬;信号采集阵列的桥接系统硬件设计[D];浙江大学;2018年

2 干鹏;非均匀阵列的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罗紫惠;极化阵列的参数估计与误差校正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行之;改性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5 吴云莹;金属氧化物阵列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6 高璐;基于特殊阵列的压缩感知DOA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7 葛桐羽;MIMO雷达安检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8 侯凯;周期性孔阵列超导薄膜的制备及其输运性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9 曹华翔;硅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付梦秋;基于硅微通道板的过渡金属合金微米线阵列的磁性及巨磁阻抗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0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40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d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