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行波管主要部件的多点温度测量与热分析技术

发布时间:2020-07-13 05:26
【摘要】:行波管是高功率宽频带的微波源和微波信号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雷达、电子对抗、卫星通信等诸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行波管性能要求的提高,对行波管散热的优化设计提出了重大挑战,其热状态分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行波管稳定性、可靠性和长寿命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慢波结构和收集极是行波管运行时发热最严重的两个主要部件,论文中主要进行了慢波结构和收集极的有限元热状态分析,管体多点温度测量分析技术,以及基于有限元模型和管体多点温度的内部温度场反演方法的研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慢波结构和收集极的热状态分析。首先分别建立了慢波结构和收集极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针对其不同发热特点和热力学环境,设置热分析条件,最后通过有限元热分析计算,得到了它们的温度场云图和热流矢量图,并分析了影响它们温度场分布的主要因素。研制了行波管主要部件管体多点温度测量系统,采用多路热电偶传感器,可同时测量16个位置点的温度值,并通过USB接口将温度数据传输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和存储。该系统使得行波管研究人员可以直观地观察行波管运行时管体的温度变化,为行波管散热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弥补了这方面专用检测设备的空白。使用行波管主要部件管体多点温度测量系统,对两种不同型号行波管的慢波结构和收集极的管体温度分布进行测量,测量了它们在不同频率输入信号下的温度场变化情况。根据测得的温度数据,基于二维插值算法绘制了慢波结构和收集极的管体温度云图,直观地反映了管体温度场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慢波结构和收集极的温度分布会受到输入信号频率的影响,为行波管工作状态监控与分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模型和管体多点温度的慢波结构和收集极内部温度场反演方法,通过建立慢波结构和收集极有限元热模型,以管体表面多点温度为输入参数,利用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求解模型热源分布情况,再使用有限元仿真计算获得慢波结构和收集极内部温度场反演结果。该方法以管体表面多点温度反演内部温度场,无需在行波管内部放置温度传感器,便可获得较为完整的内部温度场估算值。数值实验结果初步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是一种有效的慢波结构和收集极内部温度场反演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2 梁国恩;解安国;;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工程师;2007年05期

3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4 张勇;何小琦;宋芳芳;;行波管可靠性研究探讨[J];电子质量;2008年06期

5 刘军华;;不断发展中的行波管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6 王忠林;冯进军;;行波管研制知识管理框架[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7 官朝晖;;行波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8 王军军;陈晶晶;;行波管发射机调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9 李卓成;;国外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现状与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10 田志仁;;低噪声行波管的晚近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196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小保;姚刘聪;樊会明;;栅控行波管栅发射的产生及抑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范培云;冯西贤;;空间行波管应用进展及前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陈宁;;行波管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孙添飞;李想;孙萌;倪盈盛;;一种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热态输出驻波比的测量方法[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葛永基;陈淑华;;应用微机的行波管扫频热测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6 赵洪;罗马奇;陈炳荣;;行波管测量的行波形成新算法[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银杏;邬显平;;TWT中的混沌现象的实验观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宫玉彬;王文祥;;脊加载环板行波管的二维非线性理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蔡绍伦;;卫星地面站用通信行波管的高频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绩;赵士录;;增加行波管线性工作范围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欣;新型大功率行波管通过设计定型鉴定[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山东 金明杰 马存兵 郎东风;2GC 2WH-01型微波发信系统的技术改造[N];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胜美;多注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刘国;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诸葛天祥;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建清;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及其网络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5 李斌;行波管幅相一致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黎泽伦;多注行波管慢波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彭维峰;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时域理论与通用非线性模拟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少萌;径向束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何俊;毫米波新型曲折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漾;新型角向周期加载圆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之畅;高可靠行波管结构分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鹏;大功率行波管及材料的显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肖小义;曲折波导行波管互作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新娜;某种Ku波段脉冲行波管的高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春;Q波段高效率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敏玉;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仿真计算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昌年;宽带行波管返波振荡及谐波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奇佳;行波管微波非线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邓刚;大功率栅控连续波行波管自激现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荣荣;耦合腔行波管电子效率的仿真优化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3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53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