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偏振保持少模光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22:38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的网络带宽和数据中心对网络容量的需求呈现出爆炸般的增长,然而现有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网络容量的需求。针对此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多芯光纤或少模光纤的空分复用技术。在空分复用光纤中,偏振保持少模光纤(保偏少模光纤)具有非线性效应弱、可实现无多输入多输出数字信号处理设备的近距离传输等优势。所以设计分析新型保偏少模光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了保偏少模光纤的相关理论,提出三种新型结构的保偏少模光纤,主要工作有:1.对保偏少模光纤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其模式特性、波导特性和保偏实现原理,包括模场强度的分布情况、模式的群速度色散、光纤的有效面积和拼接损耗等。2.研究矩形芯少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基于应力致偏原理设计实现矩形芯保偏少模光纤,并分析新型光纤的的模式特性、波导特性和传输性能。研究证明该光纤可支持至少8个模式的有效分离,具备大的有效面积,能增大有效分离模式的传播距离,可用于数据中心互连和光接入网等短距离应用场景。3.分析几何致偏型保偏少模光纤的实现原理,基于矩形纤芯设计并实现环芯矩形保偏少模光纤。研究发现该光纤可支持10个模式的有效分离,对纤芯内部偏振模式的利用率达到100%,在C+L波段上所有模式的群速度色散数值处于适用于近距离传输的范围内,具备成为未来空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传输介质的潜力。4.探究空气孔对保偏少模光纤的影响,完成空气孔—环芯矩形保偏少模光纤的设计。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引入空气孔的环芯矩形保偏少模光纤可以有效增大偏振模式之间的有效折射率差,并且在提高纤芯折射率后,光纤可支持14个偏振模式有效分离,进一步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253
【图文】:

网络容量,历程,传输容量


大规模信息交互产生的数据流量意味着网络容量需求的激增,然而现有的单模光逡逑纤(SMF:邋Single邋mode邋fiber)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己经十分接近香农定理的传输极逡逑限[2],如图1-]所示。这远远不能满足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对传输容量的需求逡逑[3],为此需要寻找新的技术手段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容量问题。逡逑川邋P邋j ̄ ̄ ̄r逦—逦逦逦逦逦逦1逡逑空分复逡逑j邋p邋一寸一一一.本逡逑innT逦ff邋农极《逦:#逦jf逡逑!邋UU邋I逦;逡逑■■■?f>逦?一-]逡逑,00邋M邋厂 ̄逦—-邋 ̄ ̄邋i*邋t」气输邋n逦i逡逑10邋M邋1980逦1990逦2(KK)邋T0i0邋2020逦2030逡逑年份逡逑图1-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网络容量需求[2]逡逑在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提高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多种逡逑复用技术随之产生。上世纪90年代前,光时分复用(TDM:邋Time邋Division逡逑Multiplexing)技术被提出,该技术是在时间维度上将多路信号复用成一路信号,逡逑从而达到多路复用的目的。90年代后期的波分复用[4](WDM:邋Wavelength邋Division逡逑Multiplexing)技术使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继续扩大了光纤通信系逡逑统的传输容量。之后出现的偏振复用[5](?01^:?013也31丨0]1邋Division邋Multiplexing)逡逑技术是利用光载波中相互正交的偏振态传输信息

保偏,少模光纤,致偏,熊猫


图1-3现阶段三种不同类型的保偏少模光纤:(a)应力型熊猫保偏少模光叶{19)邋(b)几何致偏逡逑型保偏少模光纤⑷如)空气孔型保偏少模光纤[21]逡逑矩形芯保偏少模光纤[22]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少模光纤,如图1-4逡逑所示。图1-4中,矩形部分是光纤的纤芯,折射率为1.4493,是由二氧化硅掺杂逡逑了邋3.5%摩尔百分比的二氧化锗构成;其余部分为光纤包层,是由折射率为1.444逡逑的二氧化硅构成。矩形芯保偏少模光纤因其纤芯结构而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由逡逑于光纤较大的纤芯尺寸,光纤具有大的有效面积,所以光纤的拼接性好,抗拼接逡逑损耗能力强;模式的数量可由矩形的长度决定,内部偏振模式相互正交且仅包含逡逑两种偏振模式,可以通过模式组间的区别对模式进行分类存放,有利于促进光通逡逑信器件的集成。因此,本文在矩形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新型保偏少模光纤,具逡逑有支持更多模式数量的有效分离、促进近距离通信系统的器件集成和降低系统成逡逑本和功耗等优势。逡逑■邋Si02Ge02逡逑Si02逡逑4逡逑

功率分布,少模光纤,阶跃折射率,功率分布


逡逑在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大多使用的是弱导光纤。弱导光纤就是光纤的包逡逑层和纤芯的折射率差值非常小的一种光纤,在弱导光纤中,纤芯的折射率 ̄包层折射率》2基本上相差不会超过1%,并且在弱导光纤中传播的模式的纵向磁场的分量要远远小于横向电磁场的分量,而且模式的横向电磁场分量的偏振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弱导光纤的光场中模式的横向电磁场占据主导地位。逡逑此时处于光纤中的模式被称为线偏振模(LP:邋Linear邋Polarization邋Mode),也被称LP模。而线偏振模的本征方程为:逡逑TT逦(^?m)邋_邋n/邋^m+1逡逑u-邋 ̄TUT)邋—邋w-邋£Jw ̄)逦(2'12)逡逑in邋\邋mn)逦m邋\邋nm邋J逡逑在这个本征方程中,下标字母代表的是W阶数贝塞尔函数的函数根值”,而U是光纤纤芯处的特征参数,满足6^,7=/*2(¥4-凡,?),妒是光纤包层特征参数,同样满足坏彳^二一以^-r2^广其中/‘是光纤的纤芯半径,)^:];!/!逡逑是真空中的波数,凡^是特定模式的传播常数。下面五张图就是在折射率分布为逡逑阶跃式的少模光纤中传播的几个低阶LP模。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启华;崔华;;光纤制造中的掺氟问题[J];化学通报;1987年10期

2 吴国盛;;光纤的断面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7年04期

3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紫外光固化塑料光纤包层材料[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7年06期

4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塑料光纤包层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9期

5 陈嘉鹭;施国棋;查健江;;生产工艺对光纤质量的影响[J];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03期

6 王潇;郑宏军;黎昕;刘阳;于如愿;白成林;胡卫生;;模分复用系统中的少模光纤研究新进展[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2期

7 ;光纤及其传输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3期

8 刘家喜;沈骁;霍加磊;蔡宇;胡二涛;韦玮;;GG-IAG大模场光纤制备与增益性能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8年10期

9 裴丽;王建帅;郑晶晶;宁提纲;解宇恒;何倩;李晶;;空分复用光纤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年10期

10 伏丽娜;郭毅;于晶;李树阳;罗桓桓;;不同老化环境下OPLC中光纤机械性能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凯;储九荣;吴祥君;张海龙;;连续反应挤出低损耗塑料光纤生产工艺研发[A];201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喻煌;张一驰;王涛;骆城;;多芯光纤预制棒工艺技术及多芯光纤性能[A];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届七次理事会暨技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2017年

3 刘晓颀;孙伟民;姜宇;刘永军;于海娇;;圆环形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民心;聚合物—石英复合光纤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吴越;光纤传感网络中关键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成磊;埋入光纤的光电互联PCBA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徐曜;全光网络关键器件与少模光纤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5 杨佩龙;掺镱亚百飞秒全光纤振荡器及放大器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黄波;新型高灵敏度光纤扭转传感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靳文星;新型少模光纤和多芯光纤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8 赵如薇;1.5μm全光纤短脉冲激光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9 刘昱;光学模式转换器与光纤多参量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10 蒋小强;新型色散管理光纤对的理论设计和实现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子豪;偏振保持少模光纤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吴云飞;光纤对接中光纤姿态检测与补偿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王杨;随钻光纤通信可行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4 宋晓宁;基于细径光纤的马赫-增德尔干涉型传感器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屈亚朋;蓝宝石晶片与介质薄膜在光纤高温传感器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齐秀秀;电纺微纳光纤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7 黄凯敏;复合材料光纤及后处理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刘子叶;基于分布式应变测量的光纤形状传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9 石朝霞;基于镀膜反射拉锥光纤的液体检测传感器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10 刘家喜;新型反折射率增益导引大模场光纤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7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57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b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