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FCBGA封装级电源分配网络的建模及阻抗计算

发布时间:2020-07-18 05:04
【摘要】:随着整个芯片产业的发展都在追求低功耗、高速度、高密度和低电压的趋势,使得对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更高的工作频率,封装尺寸变得越来越小,封装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更加密集的互连结构使得网络的电气性能更难评估,大大增加了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而且整个芯片的设计生产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若都在产品设计之后对其进行性能检测,会让整个工作变得十分繁复,所以必须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就能够对封装的设计进行前仿真分析,来获得其电源分配网络的阻抗,还能从仿真得到的曲线对阻抗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这样的前仿真过程便能对设计进行调整与变换,以此达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由此将主要针对FCBGA封装,分析建模仿真得到该电源分配网络的PDN参数。为了获取到该封装的电源分配网络的PDN的相关参数,根据封装的具体结构,将对其进行相应的物理与电气建模,通过对应的算法将其阻抗计算出来,再通过MATLAB GUI以输入封装参数的形式完成对指定封装结构的阻抗计算。FCBGA封装的基本单元模型有bump、电源/地平面、过孔以及焊球等。具体方法是对这些基本单元模型进行建模,将各部分建立好的等效模型进行级联,进而得到整个电源分配网络的PDN阻抗。对于bump,由于尺寸较小,我们将其直接等效成一个电感的形式,再根据电源地bump的分布,通过两根圆杆直导线的经验公式计算自感与互感,然后得到bump模块整个阻抗参数;对于电源地平面和过孔,由于实际结构中两者之间的嵌套关系,我们将两者放在一起建模。具体的方法是:根据封装叠层的尺寸分析出最准确而又合适的建模方法来对其进行等效,经分析后得到计算平面间的PDN阻抗应采用谐振腔算法,之后通过端口将过孔与谐振腔模型进行级联;焊球将封装与电路板连接,它是以凸点的形式存在,而且特征尺寸也非常小,因此在建模的时候也是将其等效为一个电感模型,并且其电感的大小可由经验公式或者拟合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将各个模块通过其电路拓扑关系进行整合,便可得到FCBGA的电源分配网络PDN的输出参数及输出曲线。与此同时,整合的整体模型还要加入封装电容和ODC电容的影响,这样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合适的去耦电容的数值大小和添加位置。最后加入板级的影响以此来获得全链路的对比结果。最后成果的展现将是以一款工具软件的方式,通过对基本封装参数的输入,便可快速计算出相关参数和输出曲线。和其他电磁仿真软件相比,仿真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极大缩短了仿真时间,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405
【图文】:

基于FCBGA封装级电源分配网络的建模及阻抗计算


封装

类型,封装形式,引脚


装(Small Package,SOP),载带自动焊封装(TapeAutomatic Package,TAP)等,封装形式开始走向多元化[3][4][5][6]。总之,目标就是不断缩小面积,以满足电子产品集成化便捷化和组装自动化的发展潮流。90 年代则是对引脚的间距提出了更小的需求,窄间距四边引出线扁平封装(Quad Flat Package,SQFP)和 BGA 封装这两种封装形式占据主流[7]。这个时期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经历了从 386—486—586 的蓬勃发展。由上文也可知由摩尔定律便可得到一个发展规律,随着整个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工作速度以及功耗的逐渐提高,对整个从系统到封装再到芯片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原本的封装形式已渐渐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新技术要求。此时应运而生的 BGA 封装形式开始发挥其现实的作用,因为其特殊的引脚排放方式使得原本很难放置的引脚有了更加合理的位置,也是因为如此,BGA 封装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到了 90 年代后期,通信、IT、媒体等走进大众视野,变成了人人都可触摸的东西,因此这时的用户所提出来的要求也逐步变得严苛,都在追求着功能更强大,功能更多样、使用更方便、价格更便宜,这就促使了电子封装产业的发展,由此就出现了我们熟知的 SMT 技术[8]。

侧视图,俯视图


图 2.3 bump 侧视图与俯视图图 2.4 焊球侧视图与俯视图焊技术的应用现如今非常广泛,它与 WBBGA 封装(引线键合技个优点:1)倒装焊技术解决了引线键合技术焊盘中心距有限制的电源/地线布局上给芯片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选择。3)为大功率件提供更准确的信号。倒装焊和其他的封装技术相比有很多优点排布,去掉了原本占据很多空间的四边引脚,大大减小了整个封一个好处就是让引脚排布得更加紧密,提高了整体的密度;又由于粗,其机械物理强度较高,不易损坏,也减小了传输的路径。其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晓智;徐治皋;张林萌;司风琪;;基于扩展最小资源分配网络的热工过程辨识[J];动力工程;2009年05期

2 明月;;分配网络用的电缆和特种通信电缆[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8年06期

3 杨世忠;吕剑虹;;基于最小资源分配网络的热工对象辨识[J];热能动力工程;2007年01期

4 王英龙;曹忠;马海龙;;过程工业水分配网络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6期

5 都健,李英,孟小琼,樊希山,姚平经;水分配网络综合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6 张鹏景;用户分配网络的设计与安装[J];中国有线电视;2001年18期

7 张国民;分配网络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方法步骤[J];中国有线电视;2001年24期

8 毛雯铭;张毅;沈成彬;蒋铭;;智能光分配网络技术及其进展[J];电信科学;2012年08期

9 李传勇;浅析县级CATV分配网络的升级改造[J];中国有线电视;2001年03期

10 王道水;用户分配网络的设计与安装维修[J];有线电视;199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明;谢小强;赵翔;;一种新型的基于Y型结W波段功率合成/分配网络[A];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刘永健;罗yN青;袁希钢;;过程工业水分配网络系统集成的NLP模型[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周强;谢小强;王明;;一种基于波导魔T的W波段的功率合成/分配网络[A];2014年全国军事微波技术暨太赫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4年

4 郭宁;高成康;蔡九菊;董辉;;我国钢铁企业用水系统优化的进展及展望[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强;谢小强;王明;;一种基于波导魔T的W波段的功率合成/分配网络[A];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4年

6 易名勇;;光分路器性能分析及工程应用选择原则[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迎林;;双频综合网络在弹载雷达中的应用研究[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 张小菊;有线电视用户分配网络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6年

2 范范 编译;2016年关于云的十个大胆预测[N];网络世界;2015年

3 见习记者 宋元东;日海通讯拟定增募资10亿加码主业[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如何让用户受益?[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DGC SF3532D轻松拓网[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陈共德;关注人才的竞争[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李侠;ODN网络建设要向智能化转变[N];中国电子报;2012年

8 沈建苗 译;Wi-Fi涉足IPTV[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本报记者 覃泽文;“电热联产”助发电厂提高能效[N];中国能源报;2009年

10 中兴通讯 张卫斌 关映雪;详解eODN:FTTH效能之本[N];通信产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婧;三维集成电路中新型互连及电源分配网络的电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李保红;水分配网络设计与改造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廖祖维;工业水网络分析与合成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阳;光纤量子密码实验和实用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温舒桦;高速数字系统的电源分配网络与结构性辐射发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泽原;电源分配网络噪声建模与抑制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玉玺;电源分配网络电压噪声的时域分析与去耦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吕春伟;基于FCBGA封装级电源分配网络的建模及阻抗计算[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李所;基于QFP封装级电源分配网络的建模及阻抗计算[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熊祥;高速PCB电源分配网络中SSN的传播及抑制研究[D];集美大学;2019年

6 毛俊智;考虑电源分配网络的高速链路误码率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夏建强;高速电路电源分配网络的时域分析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王书明;间歇过程水分配网络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9 白钰杰;电源分配网络时域分析与去耦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10 宋丽丽;水分配网络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60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60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