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硅衬底GaN基大功率LED的研制

发布时间:2020-07-23 11:16
【摘要】:大功率薄膜型GaN基LED已经广泛应用于路灯、手机闪光灯、汽车大灯和手电筒等领域。通孔薄膜型LED由于具有电流扩散好、表面无电极线遮挡的优势,从根本上缓解了传统薄膜LED电流扩展和取光效率之间的矛盾关系,已逐渐成为大功率薄膜型LED的首选结构。硅衬底具有低成本、大尺寸以及易剥离的特点,是大功率薄膜型GaN基LED制造的理想衬底。本文瞄准硅衬底Ga N基大功率LED产业化方面的需求,通过研究高光效通孔薄膜型大功率LED的制备工艺,解决硅衬底和GaN这一大失配(晶格失配和热失配)体系下所面临的应力调节、欧姆接触热稳定性、光提取效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而获得性能优化的通孔薄膜型大功率LED的制备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低成本的高(Ni)、低(Sn)熔点两种金属结合瞬态液相扩散键合工艺实现了硅衬底GaN的低温(260°C)晶圆键合。通过高熔点金属Ni的厚度调控晶圆在键合过程中的热应力以及键合金属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金属Ni和金属Sn厚度比在0.25~0.3范围时,可获得平坦、无弯曲且热稳定性良好的LED晶圆。2.研究了AlGaN缓冲层的剩余厚度对N极性面GaN粗化行为的影响。利用AlGaN粗化速率慢于GaN的特点,让AlGaN作为GaN粗化时的掩模。掩模的存在使得粗化后GaN六角锥变得更大、更尖锐,这有利于提升LED的光提取效率。但是,AlGaN的剩余厚度存在一个最佳的范围,太厚会导致粗化不均匀,太薄又起不到掩模的效果。针对本文的外延结构,200nm左右的AlGaN剩余厚度可获得最优粗化表面。3.利用Pt作为覆盖金属,覆盖在p-GaN上做Mg激活。结果表明,长时间的Mg激活虽然可以使得器件的正向电压VF2降低,但同时也会导致器件的反向特性变差,尤其是抗ESD能力变差。反向特性变差和抗ESD能力变差存在着对应关系,说明这两个退化可能来自同一个原因。4.研究了Mg激活的气氛、温度和时间对LED光电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对Mg激活效果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O_2气氛、温度和时间。然而,Mg激活效果越好的样品,其反向特性也越差,表现为样品反向电压VR的降低。对样品进行ESD测试,发现样品抗ESD能力和样品的反向特性及欧姆接触都相关,低VR、高VF2都会降低样品抗ESD能力。5.研究了p面反射镜金属Ni/Ag组合中Ni的厚度对LED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厚度的增加,器件的正向电压VF2逐步升高、光输出功率逐渐降低,然而,样品的反向特性和抗ESD能力却越好。减少Ni的厚度、提高GaN的晶体质量,是获得高光效、高可靠性LED的有效途径。6.深入研究了内置n电极蒸镀前对n-Ga N表面的O_2和Ar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对硅衬底GaN基发光二极管n型欧姆接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r等离子体处理n-GaN表面对LED芯片正向电压的降低幅度优于O_2等离子体。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Ar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n-GaN表面进行分析发现,Ar等离子体处理增加了n-GaN表面的N空位(施主)浓度,更多的N空位可以提高n型欧姆接触的热稳定性,缓解晶圆键合的高温过程对n型欧姆接触特性的破坏。同时还发现,经过Ar等离子体处理并用HCl清洗后,n-GaN表面的O原子含量略有增加,但其存在形式由以介电材料GaO_x为主转变为导电材料GaO_xN_(1-x)和介电材料GaO_x含量相当的状态,这会使得接触电阻进一步降低。上述两方面的变化均有利于降低LED芯片的正向电压。7.通过优化硅衬底GaN基通孔薄膜LED的通孔设计,使芯片大小为1.1mm×1.1mm的通孔薄膜LED芯片在350mA下的外量子效率相比传统手指状n电极的垂直结构薄膜LED芯片提高了11.3%。利用封装增益和假颜色发光形貌等手段对LED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LED性能的提高是由于芯片更高的取光效率和更均匀地电流扩展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简单地用通孔电极代替手指电极,降低Ag反射镜边界的光损失是提高芯片取光效率的一个更关键因素。8.用陶瓷封装的形式对1.35mm×1.35mm尺寸的硅衬底通孔薄膜LED芯片进行封装,在55°C的恒温环境及1.5A的电流下对12颗灯珠进行了1000h老化。结果表明高温、大电流老化没有对LED性能造成明显的衰减,证明硅衬底通孔薄膜LED的可靠性良好。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312.8
【图文】:

示意图,发光原理,示意图,背光源


图 1.1 LED 发光原理示意图。经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户外照照明、液晶背光源、户内外显示屏等领域大部分已经被 L些发达国家立法禁止传统白炽灯的生产和销售,这势必又

领域


图 1.2 LED 的典型应用领域。 LED 的发展历史LED 具有悠久的历史,Schubert 在《Light-Emitting Diode》这本著作的

光谱图,白光LED,光谱,白光


图 1.3 (a)白光 LED 形成示意图,(b)白光 LED 光谱。值得一提的是,鉴于 Amano,Akasaki 和 Nakamura 三位科学家对 GaN ED 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他们三位被授予了 2014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硅衬底蓝色发光器研发成功[J];有机硅氟资讯;2005年10期

2 狄卫国,杨明,刘玉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备中硅衬底抛光液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张红娣,刘彩池;重掺硅衬底材料中氧沉淀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4年06期

4 袁铁军;张红蕾;张广冬;;碳化硅衬底超精密加工技术[J];现代制造工程;2012年07期

5 刘勇;;电阻率对硅衬底微波传输特性影响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4年12期

6 赵佶;;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新血液:碳化硅衬底[J];半导体信息;2013年04期

7 张泽;;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薄膜/硅衬底界面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96年Z1期

8 莫春兰,方文卿,王立,刘和初,周毛兴,江风益;硅衬底GaN基LED的研究进展[J];液晶与显示;2005年05期

9 钱小工;;硅衬底上生长GaN[J];半导体情报;1996年05期

10 冯玢;潘章杰;王磊;郝建民;;碳化硅衬底精密加工技术[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辉;张宝顺;;硅衬底GaN基发光材料与器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2 胡健楠;钮浪;胡懿彬;鄂炎雄;郝智彪;汪莱;罗毅;;硅衬底上无微裂稀反极性畴AlN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秦韵;晶能光电获得“硅衬底”技术相关专利31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冯丽;南昌实现硅衬底发光材料批量生产[N];消费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付毅飞;硅衬底蓝色发光器:引发照明工业革命[N];科技日报;2005年

4 马翼;晶能光电硅衬底材料与器件项目在南昌开工[N];消费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梁红兵 整理;江风益:用“硅基发光”诠释“中国创造”[N];中国电子报;2009年

6 记者 宋茜;LED照明项目获国家重点资助[N];江西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梁红兵;工艺水平提升快难掩硬件短板[N];中国电子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梁红兵;晶能再融资 硅衬底LED发展能否如愿[N];中国电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红兵;晶能光电:高性价比LED照明芯片是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9年

10 邱尧 记者  赖继红;打造50亿元LED产业集群[N];南昌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封波;硅衬底GaN基大功率LED的研制[D];南昌大学;2018年

2 莫春兰;硅衬底GaN基蓝光LED材料生长及器件研制[D];南昌大学;2006年

3 熊传兵;硅衬底GaN基LED转移前后相关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郑畅达;硅基GaN外延膜生长与LED性能提升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辉;阱区结构对硅衬底GaN基LED器件光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2 黄永莲;硅衬底平坦度在半导体制程中产生的缺陷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3 狄卫国;甚大规模集成电路制备中硅衬底精密抛光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封先锋;用升华法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β碳化硅薄膜[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5 叶龙飞;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硅衬底上生长LiNbO_3薄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乐淑萍;静电对硅衬底GaN基LED老化寿命特性的分析与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邝海;硅衬底GaN基蓝光LED可靠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程海英;硅衬底GaN材料生长及其LED老化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陈丹阳;图形硅衬底GaN基LED薄膜应力分布及其影响[D];南昌大学;2013年

10 陶喜霞;硅衬底蓝光LED P层厚度优化及其应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7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67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