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通孔的三维集成电路分析及无源器件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40;TN713
【图文】:
子分析、计算机系统、军事系统、卫星系统、潜艇系统等等。从消费领域到超高端产品和军逡逑事用途,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包含了半导体器件。逡逑如图1.1(a)所示,近几十年来1C技术主要由“器件缩放”驱动,即减小门尺寸,降低工作逡逑2003年逦2005年逦2007邋年逦2009年逦20丨1邋年逡逑90nm逦65邋nm逦45nra逦32nm逦22nm逡逑三栅邋W逡逑(a)逡逑逦逦逦逦逦逦邋.邋.邋.邋,邋.邋,逦逦逦邋40,逦逡逑B邋mas逦?逦f邋i逡逑i0逦0邋_逦,逡逑?邋_逦30邋-邋逦逡逑0邋CKP逡逑1逦?邋-tT,邋up逦,逡逑:逦S胿|通逦v|▲,口逦v|20-逦命,z,逡逑S'逦B逦留逡逑NB'S::...-一….NB
以降低门开关延时和提高器件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晶体管的特征尺寸从90mn缩逡逑小到了邋14nm。根据Intel公司预测,晶体管的特征尺寸最终将缩小至7nm[3],由于硅材料的物逡逑理特性,7nm也将是硅材料芯片的物理极限。如图1.1(b)所示,当晶体管尺寸缩小到45nm以逡逑下时,晶体管的延迟将不再下降反而略有上升。而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互连线尺寸必然随逡逑之减小。随之带来的是减小的互连线横截面积导致互连线电阻增加,缩小的线间距将会导致逡逑耦合电容的增加,使得互连线整体延迟增加。如图1.1(c)所示,随着制程节点的不断缩小,门逡逑电路的延迟在逐渐减少,但互连线的延迟在逐渐增加,并且互连线延迟在总延迟中占据的比逡逑例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高性能处理器中,由于互连线负载效应的增加,影响了高性能芯逡逑片的功耗,其中大部分功耗可以归因于互连线网络。因此我们可以说,互连线己经成为三维逡逑集成电路延迟和功耗的主要来源,集成电路的设计将由晶体管占主导地位变成互连线占主导逡逑地位[61。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和工具也受到互连扩展的影响
义逡逑icon邋Via,TSV)技术作为三维集成电路的核心,甚至距离WilliamShockley发明娃通孔(不用了邋1958年由William邋Shockley提出的TSV结制造方法”,也正是他同John邋Bardenn、Walter邋发明一一晶体管。典型的硅通孔结构由基体(、绝缘体(一般为二氧化硅,Si02)组成,在电导体贯通整个基体以实现不同芯片层中器件程中形成的阶段,可以将桂通孔工艺分为via-fi娃通孔在不同的金属化之间形成)、via-last邋(,TSV的制造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逡逑刻蚀(Deep邋Reactive邋Ion邋Etching,邋DRIE)或者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enh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秀云;唐祯安;;三维集成电路工作热载荷工况的有限元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02期
2 林万孝;21世纪新型三维集成电路[J];机械与电子;1995年06期
3 Yoichi AKasaka ,黄定礼;三维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J];微电子学;1988年05期
4 徐秋霞,马俊如;SOI技术与三维集成电路[J];真空科学与技术;1988年02期
5 杨玉勤;;日本的微电子技术[J];现代兵器;1988年07期
6 李波 ,李文石 ,周江;三维集成电路的性能计算[J];中国集成电路;2005年02期
7 于淑华;李凌霞;邵晶波;;三维集成电路测试方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年32期
8 张宁;;晶圆级三维集成电路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J];集成电路应用;2017年05期
9 李青;孙光;;三维集成电路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高技术通讯;1991年07期
10 胡风;朱恒亮;曾璇;;基于模拟退火的三维集成电路水冷散热网络优化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闵球;卓成;周诗韵;李永胜;李尔平;;三维集成电路基于电类比的电热耦合分析方法[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8年
2 周康;赵振宇;蒋剑锋;朱文峰;邓全;;用于3D SRAM结构设计的模拟工具[A];第十八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四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林志艺;唐遇星;窦强;;三维高性能微处理器热分析技术研究[A];第十七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三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倪如山;林成鲁;;离子注入形成SOI材料的XTEM分析[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EVG:推出全新光刻系统和测试设备[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姜念云 本报记者 滕继濮;谁将改变我们的生活?[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旭;三维集成电路中TSV测试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尹湘坤;基于硅通孔的高速三维集成电路关键设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郭维;基于层间冷却的三维多核微处理器热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梅征;三维集成电路中硅通孔电磁特性分析与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郑俊平;三维集成电路(3D IC)中硅通孔(TSV)链路的多场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刘升;三维集成电路互连的建模及电热相关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苏晋荣;三维集成电路中硅通孔电模型与传输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8 钱利波;基于硅通孔技术的三维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赵文生;三维集成电路中新型互连结构的建模方法与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杜秀云;三维集成电路热问题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泮金炜;基于硅通孔的三维集成电路分析及无源器件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uQ夕;基于TSV Array的三维集成电路优化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卞景昌;三维集成电路片间传输线测试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4 李进;三维芯片中硅通孔容错技术与存储器堆叠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5 张浪;三维集成电路热可靠性建模与优化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6 付婧妍;基于3D集成电路TSV集束结构的热优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7 刘蓓;三维集成电路测试时间的优化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何映婷;基于电—热—力耦合的TSV热力响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杨国兵;基于面积扩张与散热硅通孔的三维集成电路热量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熊波;三维集成电路中新型TSV电容提取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76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7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