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层叠DBC的低杂散参数SiC混合封装集成模块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9:28
【摘要】:功率模块作为电力电子设备的核心元件,其性能将直接决定装置的性能。相比传统Si基器件,宽禁带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半导体器件具有小结电容、快的开关速度和低的损耗,可显著提高装置的开关频率、提升装置的功率密度。因此,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汽车等领域。但是,SiC器件的高开关速度将产生更高dv/dt和di/dt,在功率模块内部寄生参数的影响下器件将产生更高的电压应力、振荡、EMI干扰、开关损耗和误导通等挑战。所以研究如何降低碳化硅功率模块封装寄生参数得到干净的开关波形已成为碳化硅器件推广及应用的研究热点。为了降低碳化硅功率模块的封装寄生参数,目前功率器件的封装结构大致可分成三类:键合结构、平板结构和混合封装结构。其中键合结构工艺简单且可靠性高,但是其封装尺寸大,寄生电感大;而平板结构的寄生参数小、散热性能好,但是整个工艺非常复杂、可靠性低;混合封装结构则结合了键合结构和平板结构的优点,其寄生参数小、工艺简单、可靠性高。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混合封装结构降低寄生参数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多DBC层叠优化3D功率回路,研究极低感的新型碳化硅大电流模块。本文首先分析了半桥电路寄生参数的分布和来源。然后,通过电磁场仿真分析了寄生参数对开关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其对器件电压、电流应力和开关损耗的影响关系,结果证明减小寄生参数可降低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和损耗。在第三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降低换流回路寄生电感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多DBC层叠的混合封装结构,在换流回路中形成3D回路实现互感抵消,模块寄生电感显著减小。在第四部分,基于本研究所提出的多DBC层叠混合封装结构,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低寄生参数1200V/120A全SiC大电流功率集成模块,寄生电感仅3.5nH,寄生电感显著低于现有商用碳化硅模块。最后,通过对模块的静态测试和双脉冲测试验证其低寄生参数的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商用模块,设计的功率模块在开关过程中电压应力减小66%、损耗减小55%。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303;TM1
【图文】:

电流分布,功率模块,封装结构,寄生电感


1200V/120A 功率模块,其寄生电感下降 42%。文献[18]是 2014 年 Infineon 提出了一种低寄生电感 EasyPACK-2B 的键合结构,如图 1-4 所示。红色箭头表示相应的换流路径,其 DC+和 DC-端子分布在基板的中间并且最小化正负端子之间的距离。因为 DC+和 DC-端子的位置,换向路径被最小化并且功率模块内的电流分布是完全对称的,所以模块的寄生电感降低至 8nH。Cree 公司在 2015 年提出的 SiC 1200V/120A CAS120M12BM2 也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功率模块的寄生电感达到 15 nH。图 1-4 EasyPACK-2B 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18]图 1-5 是 Satoshi Tanimoto 在 2015 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多层 DBC 的键合结构。不同与传统键合结构采用双面覆铜 DBC,该结构采用一种新型的三层 DBC。这种三层的 DBC 中间增加一铜层,使得功率回路上可形成互感抵消的回路来减小寄生电感。最后模块的主回路寄生电感只有 4.5nH 左右。但是这种三层 DBC 的制备工艺比较复杂。虽然采用两块双面覆铜的 DBC 叠加在一起也可实现这种三层的 DBC,但是这两种结构都增加了一层陶瓷层和铜层

封装结构,换流,键合结


图 1-5 S 新型多层 DBC 的封装结构[19]的键合结构可通过优化换流回路的布局、缩短换流回生参数,但是由于键合线的存在和 2D 平面结构的局电感。而 3 层 DBC 的结构,固然减小了寄生参数,不是一个好选择。

混合封装


图 1-10 基于 DBC 和 PCB 混合封装结构2015 年 CPES 的 Chen Zheng 博士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 PCB 和 DBC 的混。该结构在传统的 DBC 上加了一 PCB,可构成多层结构。这种多层结构使层的电流流向相反,以便形成互感抵消回路来减小寄生电感。同时 PCB 上的窗口来放置芯片;这种结构使得芯片直接与 DBC 连接,保证散热。芯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中道;电路中不连续振动的物理基础[J];浙江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2 陆涛涛;杜玉惠;文建;寿国平;;新一代寄生参数提取软件ICExt[J];中国集成电路;2006年03期

3 刁均伟;;全桥倍流同步整流变换器系统建模与分析[J];继电器;2008年02期

4 金善子;;版图设计中的寄生参数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2006年11期

5 江崴;张军明;;一种新颖的全桥LLC启动方式[J];电子技术;2018年12期

6 胡超;喻文健;Sheldon X D Tan;;加权主元分析在统计互连寄生参数提取中的应用[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0年11期

7 徐炀;李茂松;陈鹏;黄大志;;基于CQFP 64线外壳的封装寄生参数研究[J];微电子学;2008年04期

8 彭修宇;;高频互连线RLC寄生参数提取和低阶建模[J];信息技术;2008年04期

9 John Ferguson;Dusan Petranovic;;完整3D IC寄生参数提取[J];中国集成电路;2016年12期

10 柳黎明;史晓鸣;张恒;;考虑寄生参数的Buck变换器建模仿真[J];能源工程;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建兵;胡长超;朱忠义;;平面变压器寄生参数分析(详细摘要)[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薛文彦;马西奎;吴亚中;;基于软开关电路测量的IGBT高频寄生参数抽取[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姬军鹏;胡雪利;曾光;尹忠刚;华志广;;数字有源EMI滤波器的精确建模及分析[A];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论文集[C];2015年

4 赵志英;李正兴;马海啸;龚春英;;高频变压器分布电容及其影响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马学军;岳秀梅;;一种提高DC-DC变换器动态响应快速性的新方案及仿真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周鹏;冯一军;赵俊明;姜田;;高速芯片中互连线的时域分析[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任铮;工艺波动相关的集成电路互连线寄生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黎敏;寄生参数引发的DC-DC变换器潜在电路机理及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3 刘晓贤;新型硅通孔寄生参数与等效电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瑞宝;汽车线束寄生参数和串扰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宝君;集成电路互连线电阻电感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伍晓峰;基于柔性多层带材的集成EMI滤波器[D];浙江大学;2010年

7 梁美;碳化硅功率器件高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8 安宗裕;混合动力汽车直流电源变换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分析与抑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宇雄;基于层叠DBC的低杂散参数SiC混合封装集成模块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於少林;中大功率光伏系统共性结构寄生参数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3 李志坚;SiC MOSFET保护技术及振荡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赵燕喃;开关磁阻电机电流采样技术及其寄生参数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5 李嘉晨;可延展柔性电子系统互连导线优化设计及建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张晨;EV驱动系统传导性能干扰的电磁兼容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7 卫君琰;纳米工艺寄生参数提取优化[D];复旦大学;2010年

8 张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寄生参数提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司开心;6kW功率半桥模块的寄生参数研究与优化[D];东南大学;2017年

10 宋俊超;考虑寄生参数的断续模式Boost PFC变换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7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77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