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噻吩类高性能电致变色聚合物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器件图案化

发布时间:2020-08-03 08:35
【摘要】:功能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主力军,在掺杂-去掺杂过程中,聚合物往往伴随着颜色的可逆变化。实际应用中还具有驱动电压低、颜色丰富、转换速度快、光学对比度高、成本低廉、可加工性好等众多优点,因此功能化高分子材料在电致变色领域快速发展。多元杂环化合物由于其容易发生电化学聚合,而且能够经历氧化还原过程,从而在导电聚合物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聚噻吩表现出突出的性质。噻吩衍生物的聚合物和低聚物通过电化学掺杂和去掺杂已经经历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有充分证据表明,噻吩低聚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氧化电位,每个杂环都会参加共轭链的掺杂和去掺杂过程。由于电致变色器件优良的颜色显示和光学存储特性,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在低能耗显示、电子纸等领域展现出商业化前景,甚至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更新与功能集成化。近几年,柔性电子设备已成为电子产品中增长最快速的类别之一,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柔性智能电子设备,使其舒适感更强、适用范围更广,目前电致变色器件已经用作柔性显示器及部分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重要功能组件。1、通过Stille偶联反应,用吡啶并[4,3-b]吡嗪/甲基吡嗪作为受体,3,4-乙撑二氧噻吩(EDOT)作为供体,合成了新型电致变色前驱体,5,8-二(3,4-乙撑二氧噻吩)吡啶并[3,4-b]吡嗪(EPPE)、5,8-二(3,4-乙撑二氧噻吩)吡啶并[3,4-b]甲基吡嗪(EPMPE)。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得到了二种单体的聚合物,并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单体和聚合物进行详细的表征和分析。2、设计并合成BisEDOT作为供体单元,吡啶并[3,4-b]吡嗪和吡啶并[3,4-b]甲基吡嗪作为具有强吸电子基团的受体单元。通过Stille偶联反应生成具有长共轭链的聚合物前驱体。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得到了两种聚合物吡啶并[3,4-b]吡嗪-BisEDOT(PBEPPBE)和吡啶并[3,4-b]甲基吡嗪-BisEDOT(PBEPMPBE),增长共轭链后单体在溶剂里的溶解度降低,使得电化学聚合的过程更加艰难,但是聚合物的颜色变化显示出比较少见的灰黑色,更加适合用于电致变色器件。3、设计合成新型电致变色材料3-(4-氟苯基)噻吩(FPT),其合成简单,容易电聚合成膜。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的PFPT薄膜在不同氧化还原状态下,可以从红色变为浅绿色,拥有高着色效率和高透过率。PFPT薄膜表现出优异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电致变色动力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学记忆性。PFPT薄膜的这些优点有望用于新一代光电材料的设计,并且可以在电化学传感器和有机电子器件中找到应用。此外,PFPT材料可进一步应用于高性能的电致变色聚合物。4、展示一种新型聚(3-(4-氟苯基)噻吩)(PFPT)电致变色应用,具有出色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基于PFPT的电致变色器件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在可见光区域从中性状态的深红色到的氧化状态的浅绿色,同时在电活性,光学对比度,开路光学记忆效应和光学稳定性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质。我们成功组装了具有优良的机械柔韧性和稳定性的柔性图案化电致变色器件,并将其应用于集成电致变色的图案化矩阵排列、体表的电子纹身和近红外区域的红外阻断智能窗。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60;TQ317
【图文】:

三苯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材料


第 1 章 绪论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相比,有机电致变色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原泛,色彩多样,性能优异,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根据分子量的大小,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可分为两类:有机小分子材料和聚电致变色材料。其中,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主要以三苯胺,紫罗精等表,其分子结构如图 1-2 所示[1,54,55]。1973 年,C.J.Schoo 教授等人发现,紫化合物是一系列基于联吡啶的官能团修饰的化合物。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2)所示,这类化合物可以不仅实现电极的颜色变化还包括溶液体系的颜色变经首次披露后,将有机化合物引入电致变色领域,由此打开了有机电致变料的新启元。后来,研究人员发现一大批相关的新型有机小分子材料,联,紫罗精,吲哚,四硫富瓦烯,吡唑啉及其衍生物[56-59]。

示意图,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 1-4 经典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示意图Figure 1-4 Schematic diagram of classical electrochromic device structure通常,常见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图 1-5)包括:导电基底、电致变色电解质层(离子导电)、离子存储等结构。导电基底是用来沉积电致变且提供导电性,电致变色活性层是器件的主要变色部分,电解质层提子的传输路径,离子存储层用来平衡器件内部的电荷[162,163]。.2 电致变色的应用电致变色因为其实用性强,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很多队都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而且都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果。最早时以 S.K.Deb[164,165]为代表,他们以 WO3无机材料为电致变色材料,发现电压的条件下颜色由无色转变为蓝色,业界公认的他们开创了电致变新纪元[166,167]。人们发现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电致变色领域的实际应用探讨了大量有关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种类和变色机理[168]。在这之后 Schoo 团队惊奇地发现紫罗精类物质也有优良的变色性能,

示意图,三电极体系,示意图


第 2 章 实验方法合及性能测试测试和聚合均在一室电解池中使用 Model 263ceton Applied Research)在计算机控制下进行。对极都是 0.5 mm 直径的 Pt 线。为了获得足够量的玻璃(3cm×2cm)作为工作电极,用铂片(3c砂纸仔细抛光 Pt 片,将导电玻璃浸入乙醇和丙,并在使用前在空气中干燥。使用 Ag/AgCl 电溶液中,使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显示出足够ol L-1单体的无水 BFEE 或 CH2Cl2-Bu4NPF6(0.1气流(10 分钟)脱气,并在整个电化学测试中影响。将 PFPT 薄膜电化学沉积在 Pt 电极或 I或乙腈反复洗涤以除去电解质和单体后进行电制备及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工艺能将电致变色玻璃窗变色速度提升10倍[J];玻璃;2017年02期

2 魏少帅;汤志钦;侯春哲;郭富;魏臻;;电致变色薄膜最新研究进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35期

3 梁庆;徐刚;徐雪青;;电致变色玻璃窗节能特性分析[J];材料研究与应用;2008年04期

4 Chris Giacoponello;Henrik Lindstrom;解凤贤;;电致变色:打开电子纸色彩之门[J];现代显示;2008年07期

5 孙武珠;苏革;曹立新;柳伟;姜代旬;贾波;;镁镍功能薄膜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8年09期

6 黄美荣,巩前程,李新贵;电致变色智能窗的设计组装与性能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7 李新贵,夏宇,黄美荣;导电高分子的电致变色性及其在智能窗上的应用[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4年02期

8 张成林;电致变色玻璃窗[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2期

9 孙宁,赵灵芝,张玉杰;电致变色薄膜研究进展[J];中国陶瓷;1998年05期

10 叶辉,李晓艳;溶胶-凝胶法制备电致变色薄膜及器件的研究[J];光学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行方;;电致变色薄膜及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利;胡睿;;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膜[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马利;胡睿;;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膜[A];第十五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金鑫;李茂;;电聚合层层组装制备电致变色薄膜和器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5 杨海刚;;磁控溅射制备全薄膜电致变色元件及其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陈明洁;沈辉;;光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器件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7 苏凯欣;孙宁伟;孟诗瑶;周宏伟;;基于颜色混合理论制备“无色-黑色”型电致变色的共聚聚酰胺[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8 杨百勤;张玉杰;;氧化镍薄膜电致变色特性及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何延春;;电致变色薄膜在航天器热控方面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孟政;代强;余刚;孟凡禹;汪洪;;固态全无机电致变色智能玻璃[A];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木易;英国开发出新型电致变色树脂[N];中国建材报;2017年

2 ;NIMS开发出多色电致变色电子纸显示元件[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3 记者 陈丹;“聪明”变色太阳镜问世[N];科技日报;2007年

4 徐美君;调光玻璃技术新发展[N];中国建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慧颖;WO_3和NiO薄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侯帅;氧化镍薄膜的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与电致变色性能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华春霞;二茂铁基胶体晶体薄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张坤;聚苯胺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郝丽苹;含三苯胺基团聚硅氧烷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闫拴马;基于十字交叉结构噻吩类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电化学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7 董文杰;基于新型无铟透明导电薄膜的柔性电致变色多功能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年

8 肖莉莉;微结构全彩色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构筑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年

9 高峗;纳米晶掺杂WO_3/ITO复层薄膜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10 贺泽民;基于离子液体的新型电致变色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霞;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纳米复合薄膜的催化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顾华;异靛青-噻吩类D-A-D型电致变色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文娜;聚(3,4-乙撑二氧硒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4 屈凯;噻吩类高性能电致变色聚合物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器件图案化[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5 胡永静;醚链取代/桥联聚噻吩的热电及电致变色性能[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年

6 裴少雯;基于二氧噻吩和喹喔啉衍生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7 刘小丽;基于苯、苯并三氮唑和噻吩类衍生物的供体-受体型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8 初同超;含丙烯基二氧噻吩或四溴喹喔啉并菲蒽吩嗪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9 郭前程;多酸基电致变色复合膜在光伏器件和荧光开关的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0 刘诗弘;基于电致变色的全景识别融入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9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79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