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全息光栅的动态衍射获得可调控的飞秒双脉冲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24
【图文】:
体光栅分为透射型和反射型体光栅。当物光和参考光在记录介质的同一侧入射时,所记录的体光栅为透射型体光栅;当物光和参考光从记录介质的两侧入射时,形成反射型体光栅,如图2-1所示。体光栅还可以分为相位型光栅和振幅型光栅。相位型光栅可以是记录介质的折射率或厚度调制实现的,振幅光栅是材料吸收系数的调制[70]。图 2-1 透射型和反射行体光栅衍射
光栅的布拉格条件,因此不能简单使用平面波耦合波方程解决飞秒脉冲通过体光栅的衍射问题。本节将推导适用于飞秒脉冲入射的耦合波方程。如图2-2所示是飞秒脉冲中某一频谱分量入射透射型体光栅的衍射示意图。我们讨论的体光栅是相位型体光栅,它在 xy 平面上是无限大的,光栅平面垂直于 x 轴。体光栅的折射率分布为:0n = n + n cos( Kx)(2.15)其中 n0是记录材料的背景折射率, n 是折射率调制度的最大值; 是光栅周期 = r/(2sin r), r和 r分别是体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和角度;光栅矢量 K(K=2 / )平行于 x 轴。设入射的飞秒脉冲光场分布为:( )20 02exprte t j tT = (2.16)其中,入射脉冲的中心频率为0 0 = 2 c , 0是入射脉冲的中心波长;参数 T与入射脉冲光场的半高全宽 的关系为 T = / 2 ln2。对入射脉冲光场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域表达式:
图 2-3 体光栅厚度 0-1mm 时(a)瞬时透射光强分布;(b)瞬时衍射光强分布。体光栅厚度 1-4mm 时(c)瞬时透射光强分布;(d)瞬时衍射光强分布。由图 2-3(a)(b)可以看出,在衍射初期,即传输深度在 0-1.0 mm 区间时,出现了能量的周期性振荡现象。当透射方向的能量达到最大值时,衍射方向能量最小;而当透射方向能量达到最小值时,衍射方向能量最大,看起来能量在透射和衍射之间来回转换。随着传输深度的增加,当传播深度大于 3mm 时,透射和衍射方向都出现了双脉冲,且脉冲间隔随着传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即透射和衍射方向都出现了脉冲分裂。由图可见,透射和衍射方向的双脉冲的波形都是相同的,且不随传输深度而改变。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认为,因为体光栅折射率调制度,在入射脉冲经体光栅衍射初期,就同时出现了四个脉冲,两个衍射和两个透射脉冲。初期产生的能量振荡现象就是因为四个脉冲之间有重叠的现象,产生了干涉现象,导致了能量的周期性振荡。而随着衍射深度的增加,四个脉冲由于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焱;施可彬;彭良友;;超快光学:没有最快,只有更快[J];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10期
2 薄明霞,李仲豪,田慧平,周国生;源啁啾飞秒孤子间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高重复率宽调谐飞秒源[J];国外激光;1994年04期
4 晴天;;准分子系统紫外辐射飞秒脉宽的无背景测量[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9年06期
5 ;消息与其他[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9年12期
6 孟绍贤;飞秒光脉冲的产生、放大和压缩[J];物理;1989年06期
7 刘天夫;飞秒光谱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物理;1992年02期
8 ;我研制成功“飞秒光梳装置”[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19期
9 王涛,田慧平,李仲豪,周国生;飞秒暗孤子间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马国宏,郭立俊,钱士雄;飞秒物理、飞秒化学和飞秒生物学[J];物理;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旗煌;;北京大学飞秒科学研究工作汇报[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2 周大伟;杨爱英;刘星洋;戴少阳;齐向晖;周小计;陈徐宗;;光纤飞秒光梳研究进展[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余玮;;飞秒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解析方法[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4 李智;;飞秒时间分辨近场光学系统实现及其应用[A];第十三届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罗乐;李呈德;王丹翎;蒋红兵;杨宏;夏宗炬;龚旗煌;;飞秒强激光微爆炸及微结构制备[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6 曾小明;朱启华;魏晓峰;黄小军;王逍;王晓东;周凯南;王方;刘兰琴;谢旭东;郭仪;;飞秒光参量产生和放大实验[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刘峰;陈黎明;林晓宣;刘峰;马景龙;李润泽;李玉同;王兆华;魏志义;张杰;;飞秒超短超强激光在氩团簇中的等离子体通道自导引传输[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8 马日;任海振;吴成印;杨宏;龚旗煌;;分子原子与飞秒强激光场相互作用——库仑爆炸[A];Strong Field Laser Physics--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9 曾和平;;紫外飞秒光梳产生关键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肖纲要;张影华;沈晋汇;陆陪华;刘玉璞;何惠娟;王之江;;二次谐波法测量飞秒单脉冲脉宽[A];第四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黎;科学家以飞秒速度“捕捉”分子运动[N];科技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汪玮玮;飞秒光电从创意到财富的飞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3 黄基尧;高新区:“老九”当家 “飞秒”速度[N];东莞日报;2009年
4 记者 常丽君;新方法能在几飞秒内操控电子[N];科技日报;2016年
5 李学华;飞秒级超短脉冲激光束整形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7年
6 记者 郝小奇 朱玲 轩辕杨子;实力 活力 魅力[N];西安日报;2010年
7 本报驻京记者 朱志敏 徐学仕;树高千尺不忘根[N];湄洲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杨蕾;在光波和微波之间搭起一座“桥”[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记者 刘霞;新算法让分子“一举一动”无法遁形[N];科技日报;2016年
10 ;“西安高新区”启示我们什么?[N];扬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鹏;高平均功率飞秒钛宝石激光以及周期量级光脉冲的产生与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金峗;铁磁金属的飞秒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张颜艳;掺铒光纤飞秒光梳及其在光频测量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8年
4 徐昕;联动双飞秒光纤光频梳技术与微腔光频梳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5 陈宗威;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微纳体系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马力;螺旋多孔屏调制的飞秒光场与散斑场相位涡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徐楠;飞秒激光场诱导的分子一维取向[D];北京大学;2008年
8 韩鹏;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系统建立及金属薄膜热输运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9 罗航;混合注入式飞秒光学参量放大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许艳;基于飞秒光频梳的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燕;基于体全息光栅的动态衍射获得可调控的飞秒双脉冲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9年
2 林春里;飞秒非线性光吸收装置的搭建与应用[D];河南大学;2019年
3 任佳;飞秒细丝—纳秒激光烧蚀土壤等离子体光谱特性[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4 高洁;飞秒暗孤子和自相似子的传输和控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5 曹艳芳;二极管泵浦的高功率掺镱全固态飞秒振荡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刘洋;飞秒光场中溴丙烯分子电离解离过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帅;基于纳飞秒双束激光的蓝宝石微细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冠文;飞秒频率梳重复频率控制及脉宽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颜少华;飞秒激光烧蚀阈值预测模型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10 关晓晓;飞秒激光辐照GaAs太阳能电池表面微纳结构制备对减反射性能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85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8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