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通信机箱内高速连接器电磁干扰建模与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03
【图文】: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意义背板通信系统和光电信号传输系统的关键部个通信链路数据传输性能的提升。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高速连接器的数据传输的高频端已达到 28GHz,此时连接器会在整他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使整个系统辐射超过设计,具有上百路差分信号线路,传输多路随杂。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传输线电流的迭代求解快速分析线缆与车波模理论分析任意环境下的接收机之间的耦磁兼容的分析[21]。磁干扰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机箱机柜的系泛研究。直接对机箱结构进行离散。然而若将的电路模型,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仿真计算时大的指导意义。如经典的 Robinson 模型[22]。线,将腔体等效为短路波导最终给出了开有析公式,可以综合考虑频率腔体尺寸孔缝尺用于低频,且精度较低。但其方法简单直观,的 Farhana 模型,可以处理任意 TEmn模式的hkhoda 模型,Chen 模型[23]。
(a) (b)图 1- 3 (a) 文献中分析的 IBM 简化机箱模型 (b) Zhen Peng 分析的机箱电磁兼容问题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从以上调研不难发现,系统级机箱屏蔽效能的数值模型过于简单,得到的结果既不能与测试结果匹配,也不能用于最终指导复杂机箱的设计。建立简化但能准确模拟机箱实际谐振特性的模型迫在眉睫。此外,高速连接器与机箱结构的一体化仿真也给实际仿真带来巨大挑战,遑论研究连接器的随机传输特点对机箱泄露风险和屏蔽效能的评估了。本文主要面向下一代 ICT 产品中的重要部件-高速连接器的在 25GHz 在机箱中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EMI)统计特性和最终的辐射封信进行研究。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分别介绍了系统级电磁兼容仿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最后给出了论文的整体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华荣;黄良;陈沛龙;;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电力协同仿真设计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年01期
2 董巍;李广才;;FPGA设计中软硬件自动协同仿真平台的搭建及验证[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年03期
3 岳英超;肖田元;范文慧;马成;刘雁兵;李犁;陈新;;基于语义互操作的动态协同仿真平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范国海;于跃斌;谢步明;;铁路货车协同仿真分析平台简介[J];铁道车辆;2011年11期
5 王宏伟;张和明;;面向广域网环境的协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年01期
6 梅林涛;;从协同仿真到精益研发[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9年02期
7 梅林涛;;从协同仿真到精益研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08期
8 梅林涛;;从协同仿真到精益研发[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9 梅林涛;;精益研发之协同仿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12期
10 梅林涛;;精益研发之协同仿真[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更;贺朝霞;;面向复杂机械产品的协同仿真环境研究[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继燕;胡庆泉;;协同仿真技术在机器人轨迹控制教学研究中的应用[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3 王江云;王行仁;;协同仿真环境体系结构[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陆源;;一个混合复杂系统的协同仿真[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苟凌怡;熊光楞;陈斌元;柴旭东;杨流辉;陈晓波;;支持虚拟样机的协同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金伟新;肖田元;;分布式集群协同仿真研究[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丁熙;柴旭东;;协同仿真可视化的军事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赵银燕;肖田元;唐树才;;ICAE技术与产品的多学科分布仿真及优化[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晴;宋雪松;张士昆;李晓东;;浦镇公司设计协同仿真平台建设[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10 岳中第;;略议航空CAE发展的新挑战与瓶颈[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映;业内需要优质IP和协同仿真[N];中国电子报;2010年
2 ;MSC企业级多学科协同仿真方案[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3 凌曼文;国有企业级协同仿真平台问世[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安世亚太 王恩青;协同仿真源自客户实践(二)[N];中国航天报;2007年
5 ;ANSYS协同仿真环境[N];中国航空报;2004年
6 王恩青;协同仿真平台助力“中国制造”自主创新[N];中国质量报;2007年
7 ;中国航空工业期待协同仿真环境[N];中国航空报;2004年
8 ;协同仿真是大趋势[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翼;安世亚太发布国内首款企业级协同仿真平台[N];机电商报;2007年
10 王易;实现CAD/CAE协同设计与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一楠;XX卫星热控百叶窗系统设计及虚拟样机协同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2 朴明伟;车辆动态系统协同仿真及刚柔耦合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3 洪亚军;单兵武器协同仿真与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孙成通;工程机械虚拟样机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5 沈振乾;基于机器视觉的交叉路口智能交通灯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4年
6 翟富刚;液压锻造操作机多学科协同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陈伟;邮政旋转设备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王西超;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顶层建模与模型集成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王立鹏;舰载机着舰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10 赖鑫;微带多通带和宽带滤波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复杂通信机箱内高速连接器电磁干扰建模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刘嘉;残损航空器搬移拖车的机液协同仿真与分析[D];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
3 田野;基于FPGA的软硬件协同仿真平台的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滔;软硬件协同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李胜明;高功率微波窗电热力特性的协同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6 马岚;水下机器人协同仿真模型组合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李亮;基于Simulink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协同仿真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杨安生;基于ARM9内核SOC的软硬件协同验证[D];福州大学;2011年
9 郭佳;基于Cosim协同仿真的交换机芯片驱动开发[D];东华大学;2012年
10 黄虹;YHFT-DSP E-Bus软硬件协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9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8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