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准一维分子器件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的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09:53
【摘要】: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实际应用的层面对电子的自旋这一自由度的探索和利用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研究方向。而将这一量子力学阐明的新自由度应用在固体器件中,随之产生的被称为自旋电子学的学科则仅仅通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就已经创纪录地完成了从理论构想到实际应用的华丽转变,并且还远远未将其全部的潜力展现出来。自旋电子学器件系统利用了输运电流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自旋的载流子组成的事实,按照不同的自旋状态对自旋输运电流所携带的信息进行编码,并最终通过其与磁性电极之间的不同耦合状态来进行识别。因此当我们有效地在更加小型化的电子学器件系统中利用其所具有的自旋和磁矩特性时,这种基于自旋电子学的器件就将会具有明显优于传统电子学器件的更高的集成度、更快的运行速度、极低的能耗和独特的非易失性。与此同时,在电子器件不断地按照摩尔定律小型化下去的今天,越来越精微的制程工艺使得如今的晶体管器件的大小逐渐地向着分子尺度逼近,从而更加促进了分子电子学这一领域的发展。而从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所作出的论证来看,由于分子中常有着较弱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并存在丰富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这就使得与常规的金属和半导体材料相比分子电子学系统中将会有着在更长的弛豫时间和距离内保持自旋相干性的可能。毋庸置疑的,这种本征的量子特性将使得结合分子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的优势所制成的分子自旋电子学器件具有独特的诱人前景。本论文中,我们通过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NEGF)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几种不同分子器件的自旋电子输运性质进行了分析。在第一个工作中,我们研究了氧化还原反应对由单个蒽醌(AQ)分子连接到锯齿边石墨烯纳米带(ZGNRs)电极构成的双探针电极分子器件的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考虑了两种连接方式,分别由同分异构的AQ-1,4分子和AQ-1,5分子通过不同连接位置上的碳链与ZGNRs电极相连。结果表明,AQ-1,4分子器件有着具有100%自旋过滤效率的优异自旋过滤性质,并且中心分子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不影响其自旋过滤行为。当连接方式改变后,AQ-1,5分子器件仅在处于还原状态时才有明显的自旋过滤行为。而此时中心分子被氧化时,.器件的α自旋电流会急剧地下降,不再具有自旋过滤性质。但这种由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AQ-1,5器件的α自旋电子电导开关效果可以使其被设计成高效的分子自旋电流开关器件。而在另一个工作中,我们对比研究了连接到ZGNRs电极的单非那烯基分子器件和单芘分子器件的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结果表明,两种分子间对称性的差异会对器件的输运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影响对两种自旋的电流来说都是一致的。当中心分子都是对称地连接到电极时,芘分子器件的自旋电流远低于非那烯基分子器件的自旋电流,而使得自旋电流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器件中心区的芘分子对两种自旋电子的反射抵消了两种自旋电子的输运。此外,我们发现电极连接位置的变化会明显降低非那烯基分子器件的自旋电流量级,但对芘分子器件则没有任何影响。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自旋电子系统中自旋载流子的输运行为。在最后一个工作中,我们对采用了不同连接方式连接到ZGNRs电极上的单porphycene分子器件的自旋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探索了电极宽度变化对其的影响。在采用水平连接方式的单porphycene分子器件中,都表现出了拥有接近100%自旋过滤率的自旋过滤特性并且受电极宽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同时其β自旋输运电流则表现出了负微分电阻特性,而电极宽度的增加将会使β自旋输运电流的峰谷比加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负微分电阻特性产生的原因是随着偏压的上升器件两侧电极上输运路径的减少。而在采用之字形错开连接方式的单porphycene分子器件中,连接方式的变化同时改善了两种自旋电子的输运情况,同时也使得器件中的自旋过滤效果不再明显;而此时电极宽度的增加可以显著增强器件的自旋输运电流,并且更进一步地削弱了器件中的自旋过滤效果。最终的结果表明了在自旋电子学器件中连接方式是影响器件自旋输运性质的重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60
【图文】:

准一维分子器件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的调控研究


图2.1四种基于ZGNRs电极的单蒽醌分子器件模型示意图,其中L,R和C分别对应于左电逡逑极、右电极和中心散射区,器件中电极部分所有的边缘碳原子均被氢原子所饱和

伏安特性曲线,自旋,伏安特性曲线,器件


逦Bias(V)逡逑图2.2器件M1-M4的自旋伏安特性曲线。红线和黑线分别代表a自旋和p自旋电流。逡逑计算得到模型M1、M2、M3、M4的自旋分辨伏安(I-V)特性曲线分别在图2.2中列出。逡逑当我们将外部正向偏压施加到器件Ml上时,可以看到随着偏压的上升,器件的a自旋电逡逑流几乎是线性的增大,而P自旋电流则在整个偏压范围内都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逡逑在中心的AQ-14分子被氧化后,也即是在器件M2中,其p自旋电流在整个偏压范围内依逡逑11逡逑

自旋电流,器件,偏压,自旋


器件M3来说,同处于还原态的AQ-15分子使器件的自旋伏安特性与器件Ml的大体上相逡逑似,尽管器件M3中p自旋电流相对Ml来说有所增加,整体的自旋过滤行为依旧还是存在。逡逑然而,器件M4的自旋伏安特性则显著地不同于其它三种器件,如图2.2中所示,其a自旋逡逑电流的变化趋势与其P自旋电流相一致。这意味着在器件M4中其a自旋电子和p自旋电子逡逑的输运是同时被抑制的,也就导致了在整个偏压范围内自旋过滤行为的消失。由此,我逡逑们发现通过控制中心AQ-15分子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诱导器件a自旋电流的显著开逡逑关效应。逡逑0-5邋*邋/逦(A-邋0.5邋?邋j逡逑I逦(a)逦/逦(b)逡逑0%.0逦0.1逦0.2逦0.3逦0.4逦0.5逦0.1逦0.2逦0.3逦0.4逦0.5逡逑Bias(V)逦Bias(V)逡逑1.0邋?邋A邋/逡逑.:-邋^逡逑-0s邋/逦^邋40逡逑/逦(c)逦20//逦(d)'逡逑°'%.0逦0.1逦0.2逦0.3逦0.4逦0.5逦¥.0逦0.1逦0.2逦0.3逦0.4逦0.5逡逑Bias(V)逦Rias<\0逡逑图2.3在⑻(b)(c)分别给出了器件Ml、M2和M3不同偏压下的自旋过滤率,(d)则为不同偏压逡逑下器件M3和M4的a自旋电流之间的开关比。逡逑12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逸飞;;探究微观世界的电阻——分子开关与分子器件[J];科学中国人;2017年21期

2 姚绍明,陈维平;构建分子计算机的主要分子器件[J];化学进展;1991年01期

3 徐胜军;俎凤霞;陈忆兰;熊伦;刘敏敏;;有机噻吩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7年03期

4 杨立英;;分子器件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6年06期

5 侯长军;张红英;霍丹群;罗小刚;法焕宝;张国平;;卟啉分子器件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5期

6 朱道本;;分子器件 中国科学家谈科学[J];科学观察;2006年06期

7 刘云圻,朱道本;分子器件[J];物理;1990年05期

8 王玺皓;王丽华;;苯环间的扭转角对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的影响[J];科技与创新;2017年12期

9 王利光;陈蕾;李勇;郭良;田上胜规;XZ田捷;;电极耦接变化对分子器件电子输运特性影响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1期

10 李英德;马竹青;刘玉兰;王传奎;;氢键对分子器件电学特性的影响[J];分子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士敏;钱则侃;;分子器件电路的第一性原理理论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方应翠;赵建华;高洪营;;硅表面氢原子层脱耦合研究[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宁静;侯士敏;;共轭π键连续性对分子器件电学特性的影响[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左希;初蕾;王传奎;;侧基取代对D-σ-A型分子器件整流性质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5 沈兴海;;环糊精纳米管和超分子器件的构筑及物化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陈克求;;有机分子器件结构、功能与电荷传输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刘亚青;高金婷;林晓东;邓健康;李云飞;钱們橙;吕彦龙;;电化学分子器件与细胞传感器[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8 徐敏敏;邹文君;凌丽;顾仁敖;姚建林;;金属—分子—金属异质结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然;包德亮;李宗良;;1,4-丁二硫醇分子器件电输运性质的力敏特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及墙贴[C];2014年

10 刘育;;高键合能力的冠醚化合物及其分子器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美国发力分子器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单分子功能器件设计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蒋锋;有机高分子掺杂及有机分子器件输运问题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周永西;分子器件中量子输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邹斌;分子器件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军;新型功能分子器件中的电子输运机理与计算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6 成珏飞;卟啉基分子器件的电磁输运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万海青;新型功能分子器件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蔺丽丽;分子器件弹性和非弹性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明君;苯基D/A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徐玉庆;栅极调控下有机分子器件电荷输运性质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伟誉;准一维分子器件自旋电子输运性质的调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2 闫瑞;导线非共线的分子器件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杨爱云;基于石墨烯电极分子器件的电输运性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8年

4 马志远;轮烯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和光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5 初蕾;末端基团和分子长度对分子器件电输运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艾勇;新型分子器件的设计、合成与分子电导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李怀志;溶剂环境对分子器件电学性质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英;有机噻吩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叶贵;分子器件的设计及其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傅潇潇;有机分子器件电输运性质的外场响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0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90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