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平面四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分析与天线设计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21 01:52
【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层介质中的电磁传播问题在地质勘探、海底探测、潜艇通信和微带电路等许多的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论认识日渐深入。伴随着吸附表面波概念的提出,三层结构的理论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四层结构的研究,学术界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本文基于平面四层模型研究了垂直电偶极子激励的电磁场的理论结果,并设计了一款基于三层介质结构的封装天线。主要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第一,介绍了四层介质中的电磁场表达式解析解的研究背景和应用,研究了四层介质中电磁场的解析结果,对覆盖下水管道的地表建模,并进行电磁场分析,给出相应的结论。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给出了直达波、理想反射波、侧面波、吸附表面波的频域解,并且接着给出了远区场的数值计算结果。最后,本文将上述过程得出的结果与常见模型的传播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学术界存在的争议给出了可能的解释。第二,在四层介质电磁波的解的基础上,针对天线的传播问题,给出面天线等效为电偶极子叠加的场因子的理论推导,并给出了单位电偶极子激励下电磁波在四层介质模型空气层中的空间分布。研究了线天线的分析方法,为第三部分的天线设计做铺垫。第三,设计了一款基于三层介质的封装天线。本文对于所设计的天线物理模型推导了外层介质和三层介质封装天线分界面处的输入阻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尾篇,简述了该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且进一步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所不足的地方,同时对后面可以继续展开的研究工作作出了一定的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011;TN820
【图文】:

示意图,侧面波,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1.1:侧面波传播路径示意图逡逑如图l.i所示,物理模型为对于位于地层中距离边界(空气和地层)很近的偶极子侧面波的传播路径。其中,侧面波作为总场中的主项,对半空间中的电磁波传播问题有逡逑要意义。逡逑侧面波是当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全都放置在有耗介质中时,电磁波的主要传播模式,如在海水、岩石中的电波传播,传播方式是首先从发射天线向上传播,电波穿过有耗介逡逑层到徸空气层,然后沿着有耗介质层和空气层中的分界面进行传播,当传播到接收天线逡逑方位置时,电波再往下进行穿透,穿过有耗介质层到达接收天线的位置。逡逑在1992年King等人出版的专著中详细研究了两层和三层介质中偶极子源所激励的电逡逑场求解问楲。值得一提的是,他给出的侧面波项可表述为包含菲涅尔积分的近似表达式逡逑241。该专著中详尽阐述了在两层和三层介质中的垂直电偶极子和水平电偶极子所激励逡逑侧面波l25W3G1。此外,King和Wu还推导出了在半空间中,位于地上、地下的水平电偶极逡逑、垂直电偶极子所激励的电磁波的精确解表徸式,并能够精确的应用于工程计算。具体逡逑

示意图,侧面波,传播路径,反射波


逦接收偶极子逡逑图1.2直射波、理想反射波、侧面波传播路径示意图逡逑图1.2中清楚地给出了这三yL波的传播路径,King在他的专著[40]中介绍到,这种侧面逡逑波的传播是沿着损耗较小的一侧介质传播的,其幅度值随着距离的变化规律可以用菲涅尔逡逑积分或者误差函数来表示。King的理论已被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并经过了很多学者验证。逡逑1.2.2三层介质中的吸附表面波逡逑然而,对于三层或多层的介质结构而言,其电磁波的传播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如图逡逑1.3所示为水平电偶极子激励下三层介质摸型。1994年,King和Sandler发表了他们的研究逡逑成果[41],并指出对于图1.3中模型而言:当三层介质中的中间层厚度不大时,远处接收到逡逑的电磁场将以侧面波的形式沿着介质表面传播,并且是以/T2衰减传播。然而在1998年,逡逑”3丨1[2()]提出了新的观点

示意图,三层介质,模型,示意图


区域1岩石层逦接收偶极子逡逑图1.2直射波、理想反射波、侧面波传播路径示意图逡逑图1.2中清楚地给出了这三yL波的传播路径,King在他的专著[40]中介绍到,这种侧面逡逑波的传播是沿着损耗较小的一侧介质传播的,其幅度值随着距离的变化规律可以用菲涅尔逡逑积分或者误差函数来表示。King的理论已被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并经过了很多学者验证。逡逑1.2.2三层介质中的吸附表面波逡逑然而,对于三层或多层的介质结构而言,其电磁波的传播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如图逡逑1.3所示为水平电偶极子激励下三层介质摸型。1994年,King和Sandler发表了他们的研究逡逑成果[41],并指出对于图1.3中模型而言:当三层介质中的中间层厚度不大时,远处接收到逡逑的电磁场将以侧面波的形式沿着介质表面传播,并且是以/T2衰减传播。然而在1998年,逡逑”3丨1[2()]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硕;宋娇;张萍;;带电塑料梳子吸引纸屑的“跳变”现象[J];物理通报;2017年06期

2 斯克良;;关于匀强电场中电偶极子模型的讨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9期

3 宋志宏;种满东;;三层媒质中电偶极子的仿真[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陈明东;郭平生;;匀速转动电偶极子的辐射公式[J];广西物理;2009年02期

5 吴云超;刘永志;苏建业;吕俊军;;舰船交变电偶极子模型产生的交变磁场计算[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10期

6 JA.Souza ,沈慧君;电偶极子辐射场的另一种推导[J];大学物理;1987年02期

7 陈炽庆,孙跃德;关于电偶极子在外场中所受的作用[J];大学物理;1987年10期

8 范伟光,周志尊;电偶极子电场描绘及心电模拟新方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9 蔡建乐;几个特殊点电荷系统的电力线方程[J];曲靖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10 胡其图;静态电偶极子电场分布的一种计算方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叶齐政;颜秋容;李劲;;混合体电场分析中两种等效电偶极子模型及应用[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唐伟跃;刁振崎;饶凤飞;;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周以国;;P波段超宽带低剖面磁—电偶极子SAR天线[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7年

4 陈晨;胡德波;逯丹凤;祁志美;;光波导共振拉曼光谱定向辐射特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孙永辉;傅光;王力;冀璐阳;;一种端射宽波束圆极化天线[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6 丁皓江;侯鹏飞;;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无限体中的币形裂纹与力电偶极子和力张的相互作用[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梁英;吴群;孟繁义;张狂;;球面波激励下的隐身罩电磁散射特性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王小旗;;基于电偶极子的煤岩破裂电磁辐射及定位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孟永良;罗延钟;;二维地电构造上谐变电偶极子电磁场有限元算法[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袁明德;堤坝走一遭 隐患全知晓[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成都 史为 编;人体的电场敏感功能[N];电子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国华;含有单轴介质时的分层介质中电磁场解析解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胡莉;基于电—磁耦合模式的表面等离激元手性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卢铁兵;变电站瞬态电磁环境数值预测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4 王志强;非均匀电场介电粒子链控制形成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姚洁;利用表面等离激元调控光传播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新军;复杂电磁目标近场及表面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乐;平面四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分析与天线设计应用[D];浙江大学;2019年

2 曹萍;电偶极子在三层介质中激励电磁场的瞬态解[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杜娟;位于地下的超低频/极低频水平电偶极子在均匀各向同性地—电离层波导中的电磁场[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姬岩龙;地下超低频极低频水平电偶极子在各向异性地—电离层波导中产生的电磁场[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曾敏;混沌模拟退火在脑电偶极子定位问题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徐益辉;分层介质中的频域场和时域场[D];浙江大学;2008年

7 王寅林;高斯源激励的水平电偶极子在一维各向异性介质表面产生的瞬态场的精确解[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其道;PCB电磁干扰源等效建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同瑞;电磁偶极子LTE基站天线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冯红旭;电介质和金属的介电函数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8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798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