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DMD扫描光刻系统的光刻图形边缘平滑度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4:16
【摘要】:光学精细加工技术近几年发展较快,在微结构表面加工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光学精细加工技术中,基于数字微反射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的无掩膜扫描光刻技术能够生产微小的、轻量的、集成的三维微结构器件,在提高光刻效率和光刻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光刻成本,因此DMD扫描光刻技术在军事、生物医药、信息处理等领域均有应用。DMD扫描光刻系统中的数字微反射镜器件(DMD)帧频转换速度超过2万赫兹,能够完成高效率、连续滚动扫描光刻。虽然DMD扫描光刻技术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光刻工艺,但是光刻图形在滚动扫描方向以外刻线边缘有明显锯齿,降低了光刻图形质量和制备器件的性能。本论文针对光刻图形在扫描方向以外刻线边缘有锯齿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应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1)针对DMD扫描光刻图形边缘有锯齿的问题,深入分析DMD扫描光刻原理,获得光刻图形刻线边缘有锯齿的原因:DMD微结构限制和单像素光照能量分布不均匀的影响。对此依据扫描方向单像素光照能量延展累积使该方向能量匀化,最终该方向刻线流畅的现象,提出DMD微反射镜阵列成像在垂直扫描方向线性错位的方法,减小扫描方向以外刻线边缘锯齿。理论上分析获得微反射镜阵列成像线性错位形式、表达式,Matlab软件仿真微反射镜阵列成像线性错位后“刻线”曝光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微反射镜阵列成像线性错位的方式,有效减小了刻线边缘锯齿,提高了刻线边缘平滑度。同时该方式具有匀化光照能量的优势,提高了光照能量利用率。(2)利用自由曲面光学透镜灵活调控光线空间分布和增加光线空间自由度的性质,用Matlab、Zemax软件设计并优化出自由曲面光学透镜模型,使其安装在DMD窗口表面1mm位置附近,实现微反射镜阵列成像线性错位。软件仿真安装该透镜模型前后光刻图形“树”曝光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光刻效率和光刻图形尺寸的前提下,提高了光刻图形边缘平滑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305.7
【图文】:

粒子束,光刻系统


3子束光刻技术进行介绍如下:线宽已达到 20nm 量级,当前刻蚀线宽也提高到 10nm是 0.02nm~0.05nm,所以光刻中的衍射现象很小,因此光刻技术具有避免使用昂贵掩膜版、提高光刻分辨率、电子设备却很昂贵,单点串行的过程导致工作效率不应用受到限制,目前电子束光刻技术仅在科学研究以技术在市场上开始应用。离子束来源于液态金属,通,进行高精度直写。离子束光刻技术可以采用有掩膜版版时的工作实质与电子束光刻基本相同,只是粒子束

光刻系统,空间光调制器,光刻技术


光刻技术相较于粒子束光刻、干涉光刻、波带片光刻的区别是以数字空生成电子掩膜版,数字光刻系统简图如图 1.4 所示。光刻过程中,利用设计出图形,通过传输系统调制空间光调制器工作状态,进而调控空间束的空间位置,形成虚拟掩膜图形,数字智能控制掩膜图形,最终生成动态掩膜图形经过投影成像系统,成像在光刻基片上,生产出工艺器件代末,SLM 及其相关技术由瑞典公司提出,接下来 ASML 荷兰有限公司生产无掩膜光刻机。数字光刻技术是信息化、数字化与传统光刻技术字光刻空间光调制器分三种:液晶(LCDD)、等离子体(PDP)和数MD)[44]。本文主要研究基于 DMD 的无掩膜扫描光刻图形质量。电子掩膜版

器件,光刻技术,无掩膜


D 无掩膜光刻技术的研究现状基于 DMD 的无掩膜扫描光刻技术能够制备阵列结构的器件,结构等,图 1.5 为 DMD 光刻器件图。DMD 光刻技术制备的器件光刻技术制备的器件结构,其质量、精度较高,该技术为微光机术需求,同时该技术制备微型元件的成本、效率、质量、尺寸等8]。(a)电子芯片 (b)3D 手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欣男;;激光光刻技术的研究与前景[J];科学技术创新;2018年33期

2 楼祺洪;袁志军;张海波;;光刻技术的历史与现状[J];科学;2017年03期

3 李以贵;颜平;黄远;祝宁;;基于特殊X射线光刻技术的空心微针制备技术[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4 仲冠丞;;下一代光刻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年13期

5 王之江;;尽快开展极紫外光刻技术研究[J];科学新闻;2002年21期

6 Ken Rygler;;工业界即将迎来光刻技术转变[J];集成电路应用;2009年11期

7 Aaron Hand;;博弈的光刻技术面临的难题[J];集成电路应用;2008年08期

8 杨向荣;张明;王晓临;曹万强;;新型光刻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5期

9 Laura Peters;;缺陷问题驱动浸没光刻技术发展[J];集成电路应用;2006年06期

10 Suki;光刻技术新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尚明;;21世纪微电子光刻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对策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丁玉成;刘红忠;卢秉恒;李涤尘;;下一代光刻技术——压印光刻[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范细秋;张鸿海;汪学方;贾可;刘胜;;纳米压印光刻技术[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梅文辉;;无掩模数字光刻技术中的点阵列曝光技术[A];“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C];2013年

5 董亭亭;付跃刚;张磊;陈驰;;激光干涉光刻技术制造的高斯形蛾眼抗反射微结构元件的形状误差研究[A];国防光电子论坛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董晓文;司卫华;顾文琪;;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及其设备研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李雯;谭智敏;薛昕;刘理天;;紫外厚胶光刻技术在3-D MEMS电感中的应用[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郭育华;刘刚;田扬超;;NSRL的同步辐射X射线深度光刻技术[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许箭;陈力;王双青;杨国强;;含双酚A骨架结构分子玻璃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极紫外光刻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伊福廷;张菊芳;侯凤杰;;利用光刻技术研制雾化器的金属微孔阵列[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之第12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丽;我国纳米光刻技术研究取得突破[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姜旭;两国际光学巨头在华打起专利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6年

3 记者 顾钢;光刻技术首次绘出银纳米结构[N];科技日报;2017年

4 ;Intel抛弃157nm光刻技术引起轩然大波[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杨春;台积电计划发展EUV光刻技术 技术和成本仍是最大障碍[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6 毛黎;极紫外光刻技术研发取得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7 冯卫东;美推出软干涉光刻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8 穆强 赵艳秋 编译;下一代光刻技术的烦恼[N];中国电子报;2002年

9 莫大康;Intel放弃157nm光刻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3年

10 燕蕙;ASML支持EUV光刻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利芹;用于纳米结构功能器件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刻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2 刘民哲;静电场辅助的压印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杨帆;基于表面等离子干涉原理的周期减小光刻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登英;毛细力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张锦;激光干涉光刻技术[D];四川大学;2003年

6 李凤有;激光直写光刻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2年

7 耿臻;纳米级集成电路计算光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杨yN巍;纳米级电路分辨率增强技术及可制造性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陆冰睿;纳米光刻技术在纳米光子晶体、超材料和生物学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和福;曲面微纳结构的静电诱导成形原理与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彦杰;基于DMD扫描光刻系统的光刻图形边缘平滑度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荣环;基于DMD的扫描光刻系统图案生成质量优化方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付裕芳;实时动态数字光刻技术制作微透镜阵列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4 韩雪;基于扫描拼接的大面积光刻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5 葛伟豪;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腔的可调谐纳米光刻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武洋;无掩模光刻技术及其曝光方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7 董柏民;光刻技术层间套准精度的技术改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何传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超分辨光刻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熊峥;基于DMD的数字光刻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10 李扬环;反向光刻技术和版图复杂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3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03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