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驱动器非线性迟滞效应的建模与校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183;TN384
【图文】:
第1章 绪论意义的天文学者 Babcock 针对动态干扰现象中的大时地探测波前的误差,同时对探测得到的波前误波前传感器和波前校正器的初始概念,同时也是于 1979 年开始对自适应光学进行探索工作,在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在自适应光学领域已经打了辉煌的成绩[3]。自适应光学技术是采用光电子时的探测,经过高速的计算与控制,使得所用到正,当系统外部存在复杂的环境时,光学系统能况。自适应光学系统框图为下图 1.1。
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驱动器非线性迟滞效应的建模与校正的驱动下,产生相应的相位调制量,进而实现对光学畸变波前的实时补偿与校正[5-7]。自适应光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分辨力成像的观测、高集中度激光能量传导等方向。1.2 压电驱动器及其研究现状1.2.1 压电驱动器及压电倾斜镜
图 1.4 蠕变特性(左)和温度特性(右)[23]Figure1.4 Creep characteristics(left) and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right)(3)温度特性当输入相同的信号时,输出信号会随着周围温度的增加而减小[22]。其温度性质包括线膨胀和温度在压电效应中产生的作用。如图 1.4(右)所示,当压电陶瓷驱动器周围的温度增加时,线性膨胀系数会有微小的变化[23]。本文在研究时保持室内温度一致,故暂不考虑温度特性的影响。(4)振动特性使用柔性铰链和压电晶体结合的压电驱动器系统类似于质量-弹簧-阻尼系统[24],当系统的输入电压的工作频率达到一定值时则会引起系统的振动。当工作频率在第一共振频率的频率带内时,振动特性对响应精度的影响非常小[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文立华;刘勇;;共振式压电驱动器分析及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5期
2 王轩;王辉;陈聪;聂宏;;多压电驱动器系统迟滞和蠕变前馈补偿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18期
3 周玉华;周长省;鞠玉涛;;压电驱动器非线性模型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4 向思桦;陈四海;吴鑫;郑夏威;肖丁;;基于新型压电驱动器的激光扫描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1期
5 陈伟民 ,管德 ,李敏 ,诸德超;颤振抑制中的测量点和压电驱动器的分布(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2年01期
6 张成功;李以贵;王欢;;隔膜式压电驱动器的制备及其在微泵中的应用[J];微纳电子技术;2019年02期
7 李旭;;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新型压电驱动器仿真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9年04期
8 连安志;曹蕾蕾;宋绪丁;;直线压电驱动器的发展研究及关键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年02期
9 王光庆;郭吉丰;;压电驱动器环形压电振子特性及其等效电学参数识别[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1年04期
10 申永红;;基于喷气压电驱动器的机械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尹建平;魏方海;;基于自适应弹箭的压电驱动器设计[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2 林启荣;刘正兴;王宗利;;智能梁中压电驱动器的解析模型[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亮;白瑞祥;;压电驱动器对含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分层扩展和屈曲控制研究[A];2009年度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鄢珂;胡敏强;金龙;徐志科;;叠层型压电驱动器的应用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伟民;管德;李敏;诸德超;;采用分布式压电驱动器升力面的颤振主动抑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生权;季宏丽;裘进浩;;基于输出预估自抗扰策略的加筋壁板结构多模态振动主动控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冬梅;弯曲压电驱动器共振与非共振一体化设计与致动方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赵宏伟;尺蠖型压电驱动器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耿;压电驱动器非线性校正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4 于月民;新型压电驱动器及其在可变形机翼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唐玉娟;引信用直线型超声压电驱动原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桂林;压电定位平台的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贾宏光;基于变比模型的压电驱动微位移工作台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8 陈远晟;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建模与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崔琦峰;压电无阀薄膜微泵多场耦合建模与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婷婷;基于电荷控制法的压电惯性摩擦驱动器的设计及控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鑫;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驱动器非线性迟滞效应的建模与校正[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年
3 任金鹏;基于惯性原理的直线型压电驱动器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王云;步进蠕动式旋转精密压电驱动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薛凯磊;多梁纵振复合型直线压电驱动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沈强强;纵弯复合型步进式直线压电驱动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何盛;弯振复合型压电驱动器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D];湘潭大学;2018年
8 赵亮亮;面向折展机构的足式直线压电驱动器及驱动电源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孙淑杰;非对称惯性压电驱动器双向驱动机理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杨建春;弹道修正用多自由度压电驱动器的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06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0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