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导波结构的太赫兹波前操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18:29
   太赫兹波由于所处位置特殊故而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因而可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通信、公共安全等领域,是近年来大热的研究方向之一。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太赫兹波前操纵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然后重点对太赫兹波段的金属平行平板波导理论、金属矩形波导理论以及广义斯涅尔定律进行详细的阐述。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是将广义斯涅耳定律中的相位突变原理引入金属波导理论中来,共同实现对太赫兹波段的波前操纵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结构上,分别是艾里光束的产生、透镜的聚焦实现以及光谱的分辨。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设计并仿真表征了一种基于金属平行平板波导的太赫兹艾里光束发生器的特性。此结构由十组平行排列、间隔不等、长度一致的金属平板组组成,金属平板周期相等,奇数组内金属平板间隔均为d_1,偶数组内金属平板间隔均为d_2,金属平板间隔为d_1和d_2时产生的相位变化相差p符合艾里函数的相位要求,各组内金属平板周期数需要符合艾里函数的振幅分布。除了设计产生了艾里光束,艾里光束的许多特性比如自弯曲特性、自修复特性也通过修改参数的方法被仿真验证了。这种基于金属平行平板波导产生艾里光束的方法比以往文章中提出的方法要简单有效,期望可以在太赫兹和微波频率中得到更多不同的应用。(2)设计并仿真表征了三种基于金属波导的太赫兹超薄透镜,其中分别是基于金属平行平板波导的太赫兹二维透镜和双焦点透镜以及基于金属矩形波导的太赫兹三维透镜。二维透镜和双焦点透镜中单个金属平板之间狭缝的宽度以及金属平板的长度由入射光的偏振态、波导的工作模式和透镜的相位分布要求共同决定;三维透镜中单个矩形波导的x方向宽度、y方向宽度以及矩形波导的厚度由入射光的偏振态、波导的工作模式和透镜的相位分布要求共同决定。这种基于金属波导产生聚焦效果的方法相比于以往文章中提到的方法要设计简单、制作方便,并且可以产生接近于光束衍射极限的半高全宽。(3)设计并仿真表征了一种基于金属平行平板波导的太赫兹分光元件。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相等相位梯度的金属平行平板波导阵列。此结构可分辨的波长范围是0.80 mm到1.15 mm,即使入射波长仅变化0.01 mm,透射电场的强度变化也可以被检测到。记录波长变化时电场强度最大值坐标位置,得到波长与位移变化的对应关系曲线,即可达到光谱分辨的效果。这种基于金属平行平板波导阵列的太赫兹分光元件具有设计简单、体积小、轻便易携带的优点,是传统光谱仪的一种优良的替代方法。
【学位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441.4
【部分图文】:

太赫兹波,真空,太赫兹


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太频率在 0.1~10 THz(1THz=1012Hz)范围内的电磁波是电磁波辐射里的一个特殊频带,被称为太赫兹辐射。图 1.1 为电磁波谱中的太赫兹波段[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赫兹波段位于电磁频谱中的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类似于光学领域,在太赫兹领域下使用自由空间光学元件来控制光场的相位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超快光电子技术和低尺度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为太赫兹波段提供了合适的光源和探测手段,太赫兹科学和技术才得以飞速的发展。

介质透镜,太赫兹


使用化学腐蚀的方法腐蚀这些薄铜片的输出端使得从中间到两侧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具体结构见图1.2。此结构在入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表现为完美透镜,而在入射频率小于截止频率时表现为完美反射镜。同年,Harvard 大学的 Capasso 等人使用 nanofins结构组成了一个用于可见光波段的超薄透镜,这个超透镜可以实现超越衍射级的聚焦和亚波长成像。图 1.2 太赫兹人工介质透镜图 1.3 可见光波段超透镜1.2.2 涡旋光束涡旋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涡旋光束经常被应用在

透镜,介质透镜,输出端,太赫兹


的平面是平的,输出端平面是一个球形凹面,使用化学腐蚀铜片的输出端使得从中间到两侧的曲率半径逐渐减小,具体构在入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表现为完美透镜,而在入射频表现为完美反射镜。同年,Harvard 大学的 Capasso 等人使了一个用于可见光波段的超薄透镜,这个超透镜可以实现超亚波长成像。图 1.2 太赫兹人工介质透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琳;相交园截面直金属波导的模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2 凌东雄;;10.6μm导光金属平板波导模损耗理论及其应用[J];应用激光;1989年05期

3 林远芳,黄元庆;环状截面同轴金属波导的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2年06期

4 薛冬;刘珊珊;高珊;张裕仕;宗明吉;陈淑瑜;;矩形金属波导传输模式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5 唐伟民;王正岭;姜文帆;;亚波长金属波导的光传播和干涉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13年04期

6 金仁贵;方云团;;等离子体金属波导在外磁场调制下的传输模式[J];光学技术;2017年05期

7 袁文;郭琴;肖平平;桑明煌;;基于双面金属波导的纳米磁流体磁调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2年03期

8 辛建国,阎平,魏光辉;射频激励全金属波导CO_2激光器的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1993年06期

9 吴万春,文舸一,王家礼;任意截面金属波导截止波数的边界元解法[J];通信学报;1986年02期

10 曹庄琪;陆海峰;李红根;邓晓旭;沈启舜;;亚毫米尺度双面金属波导的超高阶模及其滤波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向丽;尹亚玲;夏勇;印建平;;一种采用空心金属波导产生矢量空心光束的新方法[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吴万春;文舸一;;任意截面均匀填充金属波导截止波数的边界元解法[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3 王正岭;印建平;;利用空心金属波导的原子单模波导[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曹庄琪;陆海峰;李红根;邓晓旭;沈启舜;;亚毫米尺度双面金属波导及其超高阶模的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袁文;桑明煌;郭琴;况庆强;;亚毫米尺度磁流体波导窄带滤波特性[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罗钦;刘勇;王可嘉;;太赫兹技术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刘永强;孔令宝;刘濮鲲;;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新型太赫兹波导的研究[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何雅兰;何金龙;刘平安;;低损耗太赫兹镀膜金属波导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忠民;邓次平;;一种提高边界元法精度的有效方法——吻边边界元法[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7年

10 周燕;张振伟;崔伟丽;韩元;张存林;;太赫兹波导的进展[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常丽君;长期保留光的方法被证明[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凯;太赫兹金属波导的传输与耦合[D];上海大学;2018年

2 刘冬冬;基于等离子体诱导透射效应的谐振微腔金属波导结构传输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3 郭凯;基于二维金属波导结构的光学超衍射极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石晓燕;金属波导阵列中表面等离子体的传输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5 刘建龙;金属—绝缘体-金属波导内表面等离子体传输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建龙;金属-绝缘体-金属波导内表面等离子体传输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国玺;亚波长金属波导中的表面等离子体特性和调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8 陈园园;基于亚波长金属波导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传输、增强及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梦茹;基于导波结构的太赫兹波前操纵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2 杨智博;基于金属波导毛细管的荧光检测仪[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杨松霖;金属波导中等离子体诱导吸收及应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4 于大明;二维金属波导中等离子体诱导透明和吸收效应[D];湖南大学;2017年

5 郝健;基于金属波导毛细管的柴油泄露检测仪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牟东;基于表面等离子体金属波导的长周期光栅滤波器[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黄业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新型纳米传感器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代萌;采用空心金属波导的原子导引及其空心光束的产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姚斌;用FDTD法分析介质波导和介质加载腔的电磁波模场分布[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杜向丽;标量和矢量空心激光束的产生与传输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2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12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