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具有均匀肖特基势垒的Ni基4H-SiC接触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0-09-08 09:51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耐高温、耐高压等优异的性能被视为未来发展适用于极端环境的器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金属-半导体接触质量直接影响器件的应用,其中在肖特基接触存在的势垒不均匀性问题阻碍相关器件如肖特基二极管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者分别从表面和界面来探究SiC肖特基势垒不均匀机理并提出改善途径。本论文通过从界面微观角度研究Ni/SiC SBH不均匀性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实验研究表明,沉积态Ni/4H-SiC SBD具有均匀的势垒高度,但经不同温度退火后出现势垒不均匀现象,尤其是600°C退火的SBD的势垒不均匀最为明显,高势垒值和低势垒值相差0.52 eV。去除肖特基接触层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发现,在SBD界面处部分区域出现横向尺寸介于290 nm~540 nm之间、纵向(沿c轴)深度在24 nm~45 nm范围内的六边形凹坑,说明界面反应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征。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测试表明,和其它区域相比,六边形凹坑处具有较低的势垒高度。因此,Ni/SiC势垒不均匀与不均匀的界面反应有关,这为改善势垒不均匀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势垒不均匀性产生的机理,分别采用W/Ni双金属层结构和插层Si对Ni/SiC势垒不均匀性进行改善。研究发现,二者均能有效提高Ni/SiC SBD的势垒均匀性。通过SEM、AFM、透射电子显微(TEM)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等表征手段,剖析了W和插层Si的作用:退火处理时,W(Si)与部分Ni相互扩散(反应)降低了Ni与SiC的反应程度,样品表面和界面粗糙度均得到改善,因此这两种方法均能消除Ni基SiC势垒不均匀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304
【部分图文】:

肖特基二极管,势垒高度,高斯分布,室温


子技术对高温、高频、高压及抗辐射器在物理和化学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质,速度高(~Si 的 2.5 倍)、临界击穿电场导率高(~Si 的 3.3 倍或 GaAs 的 10 倍)用于高温、大功率、紫外辐射较强等环境在大功率电子领域和航天、军工等极端,弥补了传统半导体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硅(Si)材料肖特基二极管(SBD)相比度、较短的开关恢复时间、低功耗等优点在实际中,发现 SiC 肖特基二极管在制性差的问题,这与肖特基势垒不均匀性有面,一方面在同一器件上的肖特基势垒高示;另一方面,在中低温度下肖特基势6],如图 1-2 所示。近年来,有学者相继改善肖特基势垒不均匀性的途径,本文

特性曲线,正向电流,特性曲线,二极管


图 1-2 不同温度下的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6导体肖特基接触表面沉积一层金属,这便形成金属/半导体(M/S)接例。当金属功函数(Wm)大于半导体功函数(Ws)金属一侧,导致半导体近表面处能带发生弯曲,形成电阻,因此称该金属-半导体接触为肖特基接触。自现之后,有关金属-半导体肖特基接触无论是在理论们关注。1938 年 Schottky-Mott 模型首次阐述 M-S 接接触研究的深入,相关专家提出不同的肖特基势垒[8]、Cowley-Sze 模型[9]以及 Tung 模型[10],使得肖特基善。另外 M/S 界面载流子的输运情况也影响着半导基接触接触载流子输运机制是器件的关键参数如肖想因子(n)、串联电阻(Rs)等提取的重要依据。与

金属,半导体,电势能,紧密接触


具体情况如图 1-3(a)所示;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后,当金属功函数 Wm大于半导体功函数 Ws,半导体一侧的电子流向金属,半导体近表面处带正电荷,形成正空间电荷区产生势垒;同时金属近表面处不断地积累负电荷,但是整个系统保持电中性。由于金属与半导体存在电子输运,结果提高了半导体电势,导致半导体近表面能带发生弯曲;然而金属一侧变化较小可忽略,最后二者的费米能级达到一致,如图 1-3(b)所示。由该理论模型得到肖特基势垒高度的表达式为: BmW0(1-1式中,Wm为金属功函数, 为半导体电子结合能( 4H-SiC= 3.24 eV)。显然,在理想条件下,同一半导体材料的 M/S 肖特基势垒高度仅仅与金属功函数有关。Schottky-Mott 模型终究是理想模型,但在实际中肖特基势垒高度对金属的依赖性变得微弱,甚至与金属功函数无关。J. R. Waldrop[15]曾报道在 n 型GaAs 和 p 型 GaAs 表面上分别沉积 Cu、Pd、Ag、Au、Al、Ti、Pb、Bi、Ni、Cr、Fe 等金属(其金属功函数依次增大)发现获得的肖特基势垒高度变化较小。以 n 型 GaAs 为例,其势垒高度从 0.96 eV 变化到 0.72 eV,这表明在金属/GaA界面上肖特基势垒与金属功函数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简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玲杰,赵兴荣,郝建华;硅化铱肖特基势垒列阵——实现长波红外成像的新途径[J];红外技术;1993年05期

2 王柳;NiSi-Si肖特基中势垒二极管[J];半导体技术;1988年04期

3 李晓光;WSi_x/n-GaAs肖特基势垒特性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8年04期

4 潘士宏;Cu-GaAs(110)界面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谱研究[J];半导体学报;1988年01期

5 张世表,史尚ul;碲化镉肖特基势垒的温度依赖关系[J];半导体学报;1988年04期

6 相奇,汪立椿;具有栅电流修正的肖特基势垒技术测量迁移率分布[J];半导体学报;1988年05期

7 孙志君;休斯首次研制出256×256元PtSi混合式肖特基势垒IRCCD[J];半导体光电;1988年01期

8 王海清;铂化硅肖特基势垒红外CCD[J];半导体光电;1988年02期

9 程开富;国外金属硅化物肖特基势垒红外电荷耦合器件(SBIRCCD)的发展动态[J];半导体光电;1988年02期

10 Jonathan M.Mooney;Eustace L.Dereniak;赵振红;;肖特基势垒列阵和标准红外焦面列阵性能极限的比较[J];应用光学;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国俊;陈祺;董安意;;肖特基势垒整流二极管热阻测试方法[A];2010’全国半导体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志伟;毛亦琛;李成;陈松岩;黄巍;徐剑芳;;ITO调制金属/n-Ge接触势垒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张波;;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动向[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宋笑影;程纲;杜祖亮;;基于电子束刻蚀方法制备单肖特基势垒光电二极管及其光电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2分会: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C];2014年

5 陈文彬;刘继琨;;PtSi-SBD光腔结构的共振吸收模型[A];2004全国图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程纲;王理想;武兴会;杜祖亮;;基于单根氧化物纳米线的高性能气敏传感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张波;功率半导体技术方兴未艾[N];中国电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立军;环栅肖特基势垒NMOSFET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李定宇;新型源漏结构MOSFET的设计和工艺制备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汤晓燕;6H-SiC肖特基势垒源漏MOSFET理论和实验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标;二维半导体与金属异质结界面肖特基势垒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5 曹大威;铁电薄膜的光电转换机制及效率提高[D];苏州大学;2013年

6 尹雪兵;过渡金属氧化物忆阻器的阻变性能及大脑神经功能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孔祥梓;基于TiO_2的紫外光探测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利利;金属—半导体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孙柏;多铁性纳米材料的忆阻效应及其存储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钢贤(Ri Kang Hyon);AZO透明导电薄膜载流子输运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萌萌;具有均匀肖特基势垒的Ni基4H-SiC接触的制备[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普赛赛;纳米线肖特基势垒中势垒结构和电学传输的同步测量[D];河南大学;2018年

3 金桥;BaTiO_3基铁电二极管的制备及其非挥发存储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4 陶鹏程;二维材料光电性质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顾广钦;一维纳米肖特基势垒的双向电学输运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6 张永乐;ZnO纳米带/线肖特基势垒结构的微区测量和理论模拟[D];河南大学;2016年

7 李兵;ZnO纳米线肖特基势垒的光电特性和整流特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罗佳;新型低势垒接触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邓武竹;碳纳米管/石墨烯混合结构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周觅;面向45nm铜互连及铜接触工艺的超薄扩散阻挡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4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14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