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光纤纳米线耦合器中二次谐波产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7:43
   近年,光学元器件朝着小型化与集成化的方向蓬勃发展。光纤纳米线作为普通光纤微型化的产物,由于其低传输损耗,低插入损耗以及强倏逝场等光学特性,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尤其是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由于光纤纳米线能够将光场束缚在极小的区域内,极大地增强光场功率密度,使得光纤纳米线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聚焦于光纤纳米线中二次谐波产生过程相位匹配技术的研究。我们首次将基于耦合补偿的准位相匹配方法引入到了光纤纳米线体系中。从理论,仿真与实验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光纤纳米线对称与非对称耦合器中基于耦合补偿的准位相匹配方法。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光纤纳米线对称耦合器中二次谐波的产生。我们从描述光纤纳米线对称耦合器中二次谐波产生过程的四波耦合方程出发,推导了对称耦合器中二次谐波产生的相位匹配条件,发现基频光和倍频光的耦合系数能够补偿相位失配。随后,我们通过仿真计算了相位匹配波长与构成对称耦合器的光纤纳米线直径的关系。尺寸越小的耦合器具有越大的耦合系数,能够补偿更大的相位失配,因此具有更短的相位匹配波长。我们提出了制备光纤纳米线耦合器的新型工艺,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备了由两根直径为650 nm的光纤纳米线构成的对称耦合器来验证我们的理论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耦合器在泵浦光波长为1014 nm时实现了准位相匹配,二次谐波产生效率比构成耦合器的单根光纤纳米线在同一波长处提高了4个数量级,并且该波长与我们理论预测的匹配波长一致。此外,我们还发现,实现了准位相匹配的二次谐波具有高达24 dB的偏振消光比。这也是光纤纳米线耦合器中基于耦合补偿的准位相匹配方法特有的偏振性质。(2)光纤纳米线非对称耦合器中二次谐波的产生。在非对称耦合器中,由于波导失配也会影响耦合器中等效强度光栅的周期,因此波导失配量也能够补偿基频光和倍频光的相位失配。本文首先解析求解了非对称耦合器中二次谐波产生过程的四波耦合方程,总共得到了 12个不同的基于耦合补偿的准位相匹配条件。这12个相位匹配条件中有6个条件可以在波导失配为0时转化为对称耦合器中的那3个准位相匹配条件,另外6个条件只有在非对称耦合器中才能有效地实现二次谐波高效率的产生。随后,我们研究了非对称耦合器的波导失配对其相位匹配能力以及匹配后二次谐波产生效率的影响。我们发现,非对称耦合器的不对称度的增加一方面能够使得耦合器可以补偿更大的相位失配,另一方面又会降低匹配后二次谐波的产生效率,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衡量非对称耦合器波导失配的大小。最后,我们进行了初步的验证性实验。实验中制备了一个由两根直径为700 nm±20 nm的光纤纳米线构成的非对称耦合器。该耦合器在泵浦光波长为1128 nm时实现了效率最高的二次谐波产生,这与理论预测一致。然而,其它的二次谐波增强峰的位置与理论预测的匹配波长不能够一一对应,因此实验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3)耦合器中准位相匹配波长的调谐。由于耦合系数会参与相位匹配过程,因此我们调节耦合系数的大小就能够使得不同波长实现相位匹配。为了实现最大范围的准位相匹配波长的调谐,我们提出了改变耦合器中两根光纤纳米线的间距来大范围调谐相位匹配波长的方法。理论上,这种方法能够将波长从耦合器的准位相匹配波长调节至单根光纤纳米线的模间相位匹配波长处。在一个由两根直径为700 nm±5 nm的光纤纳米线构成的非对称耦合器中,随着两根光纤纳米线间距从0 nm增加至450 nm,相位匹配波长可从886 nm调谐至1388 nm,波长调谐范围大于500 nm。耦合器能够提供越大的相位补偿,基于耦合补偿的准位相匹配波长与单根光纤纳米线的模间相位匹配波长相差就越大,改变两根光纤纳米线间距的方法就能够实现越大范围的波长调谐。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253
【部分图文】:

微结构光纤,光纤


双包层光纤,多芯光纤,光子晶休光纤,空心光纤,微结构光纤和微纳逡逑光纤等[10-16丨。这些不同结构光纤的出现使得光纤成为一个实验平台,能够用于逡逑观察各种各样的物理效应以及增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图1.1展示了一些类型的逡逑微结构光纤。总之,各式各样的光纤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以光纤为核心器件的应逡逑用领域,包括光纤传感器,光纤激光器,光纤成像系统,光纤光谱仪等[17-201。逡逑HHr*]逡逑图1.1不同种类的微结构光纤丨12-16丨。逡逑1逡逑

示意图,微结构光纤,示意图,光纤


双包层光纤,多芯光纤,光子晶休光纤,空心光纤,微结构光纤和微纳逡逑光纤等[10-16丨。这些不同结构光纤的出现使得光纤成为一个实验平台,能够用于逡逑观察各种各样的物理效应以及增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图1.1展示了一些类型的逡逑微结构光纤。总之,各式各样的光纤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以光纤为核心器件的应逡逑用领域,包括光纤传感器,光纤激光器,光纤成像系统,光纤光谱仪等[17-201。逡逑HHr*]逡逑图1.1不同种类的微结构光纤丨12-16丨。逡逑1逡逑

微光,结构示意图,腰区,尾纤


的采用:M火加热拉制法制备的光纤纳米线的结构如图1.3所示。:两端的单模光纤尾纤,中间的均匀腰区以及腰区与尾纤连接的种光纤纳米线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质,主要包:逡逑输损耗U连接损耗逡逑10邋—逦?邋Method邋1逡逑■邋Method邋2逡逑▲邋Method邋3逡逑E邋1邋‘邋■逦 ̄逦逦逡逑I逦*邋?逡逑3邋o邋.i逦逦逦逦逡逑B逦?逦?逦*逡逑'邋■邋1邋?邋?邋?逡逑J邋0.01逦.逦..———■■■邋■邋■邋■邋■逡逑■邋■邋_逡逑_丨邋.邋I邋▲■■■■I逡逑100逦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逡逑asrausn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振芳;;基于耦合器粘性离合器的主传动驱动[J];汽车实用技术;2018年16期

2 盛胜君;王姜铂;;一种基于正交处理提高耦合器方向性的方法[J];无线电工程;2017年05期

3 张海福;吴蓉蓉;张庆伟;;新型双频段正交模耦合器的分析和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7年06期

4 张文娟;汪广;张志刚;;盘式永磁耦合器转矩特性分析与有限元仿真[J];微电机;2017年06期

5 杨波;;一种新型模式耦合器的设计及应用[J];电信快报;2017年08期

6 ;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腔体耦合器[J];移动通信;2010年05期

7 杨逢瑜;杨云;吴军;陈艳丽;吴亚瑾;王耀;;磁传动齿轮泵磁耦合器扭矩有限元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8 宁春梅,陈才和,高洪宇,唐东林,崔宇明;用于波分复用的1×4多模干涉耦合器[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9 王久和;用光伏耦合器构成无触点开关的研究[J];电气开关;1998年01期

10 陈志刚,李先中,赵如林;电话耦合器及其实际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苗苗;王博文;卢亮;焦永昌;张立;;宽带正交模耦合器的设计[A];2016年全国军事微波、太赫兹、电磁兼容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孟洪福;陆玉国;沈一竹;胡三明;窦文斌;;W波段正交模耦合器设计[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3 王小军;刘锋;郁筝;;一种x波段小型化宽带3dB支线耦合器设计[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4 李春利;雷衍成;;X波段三分贝正交耦合器设计[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5 江月;王清源;彭安尽;王璐静;;宽带3dB耦合器设计[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鲍尧;孟欣;薛谦忠;李科;;W波段回旋速调管输入耦合器的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王涛;黄德修;;有源光开关中的方向耦合器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永炫;刘兆武;郑少勇;龙云亮;;基于双模介质谐振器的带通正交耦合器[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中册)[C];2017年

9 祝远建;徐金平;;E波段和F波段波导H面T型缝隙耦合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陈志刚;李先中;赵如林;;电话耦合器[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存强;节能耦合器问世[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记者 刘泓波邋通讯员 王永刚;大功率柴油机耦合器机组节油又高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记者 刘铮;国产电饭锅合格率逾八成[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辽宁 陈继武 黄元昆 程刚;TH904A型电话耦合器的技术改进[N];电子报;2010年

5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发布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器[N];新清华;2013年

6 王鸣 马元根;在岗1分钟 安全60秒[N];中国质量报;2009年

7 主讲人:杨诚恩;工业用耦合器中插头、连接器的选用[N];中国工业报;2003年

8 刘伊婷;家里的管道也能“上网”[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看安普如何布线IDC[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记者 禹超;想出的“点子”赢得了“票子”[N];秦皇岛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剑文;矿用永磁耦合器传动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2 温华明;高梯度射频超导腔及其功率耦合器材料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3 袁文琦;矿用永磁涡流耦合器电磁特性与传动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4 张海;基于新型耦合器复介电常数测试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宏梅;横跨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6 张瑞峰;全光纤滤波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武华;面向硅基光子集成的光栅器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金娥;熔锥型保偏光纤耦合器制造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李红涛;基于可调器件的小型化可重构微波电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代艳萌;基于超表面的光学波片和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自力;Taper型MMI耦合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吴光兴;光纤纳米线耦合器中二次谐波产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3 叶倩倩;大惯量负载下永磁耦合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杭鸿;毫米波宽带高隔离正交模耦合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渠芳芳;几种新型平衡微带耦合器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赵正伟;轴向磁通永磁涡流耦合器的解析计算与优化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陈龙;高功率耦合器测试系统研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8年

8 蔡俊珂;永磁耦合器导风散热结构的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9 黄孙港;渐变型多模干涉耦合器的成像特性及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何力;对称耦合器综合优化方法与小型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5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15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