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变二氧化钒的太赫兹振幅与空间调制
【学位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441.4
【部分图文】:
图 1-1 太赫兹波段在整个电磁波波谱中的位置太赫兹波这个称呼是开始来源于 1974 年,弗莱明(Fleming)在描述光谱线频率围(迈克尔逊干涉仪)时提出“Terahertz”一词[1],在此以前科学家们将频率在 0.1T到 10THz(1THz=1012THz)范围的,波长在 0.03mm 到 3mm 范围的介于微波与红外间电磁波频段统称为远红外射线[2]。但在发现这个波段过后的一段时间中发展极为慢,由于太赫兹源主要是基于其他波段的技术衍生而来,导致传统的太赫兹辐射源仅覆盖 0.1-1THz 左右的太赫兹频谱很小一部分并且输出功率很低难以使用[3],所以响了太赫兹技术的研究。近年来,由于太赫兹相关技术主要是太赫兹源及探测器的速发展,太赫兹源从以前的低输出,覆盖频段窄的传统太赫兹源,变为高输出,覆频段宽的新型太赫兹源,加上太赫兹波的探测器的发展,太赫兹技术才有了发展的础,之后由于太赫兹波的独特特性,太赫兹科学开始迅速的发展。§1.1.2 太赫兹波特性及应用
或者真空雷达。近距离探测例如抗震救灾时,由于人体内富含的水太赫兹监测技术能很好的探测出墙壁后的人。信技术兹波用于通信最大可以达到 10GB/s 的无线传输速度,但是由于极兹波的吸收,所以多用于太空等真空环境,在近似真空的状态下太损传播,太赫兹的宽带传输速度是现在其他技术的几百倍。赫兹功能器件 太赫兹波源兹技术的特别是实验上的发展曾经长时间处于缓慢的发展,其原因太赫兹波发射源,随着其他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高效的太赫兹源,为太赫兹研究铺平了道路。图 1-2 为现在的太赫兹源的技术布局统的低输出太赫兹源,椭圆区域是新型高输出太赫兹源。
墨烯的新型太赫兹探测器,太赫兹信号照射石墨烯后,表面载流子分布或者热场将发生变化,再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来实现对信号的探测[12]。相干测量一般用于对太赫兹脉冲的探测,比如太赫兹时域光谱测量中采用的光电导天线,通过控制脉冲激光的相位,使脉冲激光入射到半导体产生的光生载流子浓度的峰值与太赫兹脉冲信号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相耦合,从而输出与太赫兹脉冲信号相关的电信号,最终完成对太赫兹脉冲的时域测量[13,14]。§1.1.4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随着太赫兹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前面所说的太赫兹波源及太赫兹波探测器,我们有了可以研究一个太赫兹波脉冲通过样品后波形变化的方法。我们通过太赫兹波源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通过样片后探测器接收,将得到的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后,我们又可以得到样品的太赫兹波透射谱、反射谱等,这就是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再加上太赫兹波的指纹特性,我们就能分析样片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占明;张依福;王秋实;郑吉祺;;不同物相二氧化钒间的相互转化及其相变性能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7年02期
2 方应翠,陈长琦,朱武,王先路,干蜀毅;二氧化钒薄膜在智能窗方面应用研究[J];真空;2003年02期
3 余文华;纳米结构二氧化钒的制备技术[J];钢铁钒钛;2000年01期
4 尹大川,许念坎,张晶宇,郑修麟;高性能二氧化钒薄膜的处理工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5 孙俊梅;梁子辉;赵丽;董兵海;王世敏;;一种超亲水自清洁、智能控温的钨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J];材料导报;2018年S2期
6 张晟熙;杨鑫;程江;张进;;二氧化钒薄膜制备方法和热致相变性质的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7 魏雄邦;蒋亚东;吴志明;廖家轩;贾宇明;田忠;;一种二氧化钒膜的新的生长模式[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S1期
8 晏伯武;;二氧化钒薄膜的掺杂改性及制备[J];中国陶瓷;2009年10期
9 陈金民;黄志良;刘羽;;退火工艺对微波等离子制备氮杂二氧化钒的影响[J];半导体光电;2009年06期
10 李志友;曹笃盟;周科朝;;二氧化钒粉末的合成技术(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富强;叶勤;;二氧化钒薄膜光学性能的研究进展[A];薄膜技术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麦立强;陈文;彭俊锋;徐庆;朱泉;;二氧化钒纳米棒的合成与电导性能[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程本源;李全军;刘然;刘波;姚明光;刘冰冰;;高压下VO_2(A)准微米棒的压致金属化与压致非晶化[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极端条件晶体材料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张华;肖秀娣;徐刚;柴冠麒;孙耀明;;二氧化钒薄膜的研究进展[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萍;淮旭光;;二氧化钒热致变色薄膜透过率研究进展[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金良茂;方强;王友乐;陈凯;;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曾富强;叶勤;张俊双;王权康;;热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电学特性[A];广东省真空学会2010年年会暨广东省真空与低碳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麦立强;陈文;祁琰瑗;余华;彭俊锋;;二氧化钒纳米棒的相迁移机理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刘向;崔敬忠;梁耀廷;;磁控溅射沉积掺钨二氧化钒薄膜研究[A];TFC’03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尹大川;许念坎;郑修麟;;二氧化钒薄膜的性质及应用前景[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长锋;二氧化钒掺点儿杂 性能飙升数量级[N];科技日报;2018年
2 记者 毛黎;二氧化钒多相之谜被揭开[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吕佳琪;会自动调节室温的玻璃[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4 记者 吴长锋;神奇低成本技术“点铁成氢”[N];科技日报;2018年
5 吴长锋;神奇“点铁成氢”技术降低掺杂成本[N];山东科技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彭德倩;“聪明窗户”的第三次招亲[N];解放日报;2016年
7 记者 陈丹 实习生 王若素;智能玻璃透光又隔热[N];科技日报;2004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李娴;金平实:推开节能“梦之窗”[N];证券时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盛利;她一招驯服敏感材料里的“势利眼”[N];科技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王之康 通讯员 杨丽可 陈伟;林媛:抢占科技新高地的“巾帼奇兵”[N];中国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太星;点缺陷对二氧化钒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鹏;二氧化钒薄膜电子跃迁机制及红外开关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许绍海;纳米二氧化钒和氧化石墨烯的水环境过程对其免疫毒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谭潇刚;掺杂二氧化钒相变机敏材料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王成迁;二氧化钒纳米线的制备和导电特性与相变调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6 吴燕飞;二氧化钒薄膜和掺杂粉体的结构及其相变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程本源;二氧化钒准一维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高压结构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张华芳;二氧化钒微纳材料的合成及其高压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胡翔;太赫兹波主动调控和时域光谱氧化物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张璇如;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微纳光子器件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蕊;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制备及相变特性调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樊一辛;基于相变二氧化钒的太赫兹振幅与空间调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小强;钨、铕掺杂及退火对温致变色二氧化钒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4 屈哲;表面-界面修饰用于提高二氧化钒热致变色智能窗光学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5 钟诚;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在室温硫化硅橡胶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6 许馨予;掺杂二氧化钒纳米分散体的制备及在节能涂料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7 巩劭翔;基于二氧化钒的红外可调谐吸波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朱奎龙;贵金属修饰的二氧化钒纳米线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钟昌理;二氧化钒B-R、M-R相变的热-动力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10 高常康;二氧化钒晶体的制备及温阻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0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2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