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一种三脉管肝芯片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08:02
   当前,肝芯片迅速发展,其已成为药物筛选、药物安全测试、肝脏疾病研究等的重要工具。目前的肝芯片主要包括索状肝芯片、血管网络状肝芯片、腺泡状肝芯片、六边形状肝芯片等,这些肝芯片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没有构建门静脉-肝动脉-中央静脉系统(简称三脉管系统),没有实现肝动脉与门静脉血管之间在血液流动、营养物供给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无法模拟肝小叶区血液微循环。据此,本文基于肝小叶生理结构,设计了一款高度仿生的肝芯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基于门静脉血和肝动脉血在肝窦汇流进入中央静脉这一特征,设计了三脉管肝芯片,其主要包括门静脉、肝动脉、中央静脉微通道和细胞培养区域。针对该芯片,本文基于亚硫酸钠与氧反应的原理,还设计了氧芯片,定量控制肝芯片肝动脉、门静脉进口的溶解氧浓度,从而模拟了生理水平的肝动脉、门静脉血液氧浓度的差异性。其次,实验确认了氧芯片和肝芯片的性能。根据氧芯片输出的氧浓度,验证了供氧的稳定性,并建立了亚硫酸钠浓度与培养基氧浓度的对应关系。肝细胞在芯片中培养五天后,通过荧光染色,确认了肝细胞的高存活率;通过测量培养基尿素和白蛋白浓度,确认了肝细胞的代谢和蛋白合成功能。然后,理论分析了肝芯片氧输运性能。通过氧输运理论建模,本文展现了肝芯片中的血流和氧分布。更进一步地,本文基于肝小叶的生理结构和参数,建立了组织与血管耦合的肝小叶模型,模拟了生理状态下血流和氧分布,分析了病理状态下(癌细胞堵塞时)血流和氧分布的变化以及缺氧导致的组织损伤程度。本文构建的高度仿生的三脉管肝芯片不但有助于精准的药物筛选和测试,也有利于建立精准的肝脏疾病模型,更为肝芯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402;R318.0
【部分图文】:

血流图,肝小叶,肝脏,血液循环


文的研究意义;最后介绍本文的组织框架。逡逑1.1肝芯片研究背景逡逑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宫之?(图1.1),位于腹部的右上方,呈不规则逡逑的楔形,由两个功能独立的肝叶组成(肝右叶和肝左叶)。肝脏承担着解毒、逡逑去氧化、存储肝糖、合成蛋白等500多种生理功能(Popper,邋Steigmann邋et邋al.邋1949)。逡逑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元,大致呈六边形状。肝小叶具有精细的生理微结逡逑构。在细胞组成上(Du,邋Li邋etal.邋2017),肝小叶主要由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组逡逑成。实质细胞主要是肝细胞,非实质细胞主要包括内皮细胞、星形细胞和枯否逡逑细胞。在组织结构上,肝小叶内部枯否细胞、内皮细胞、星形细胞和肝脏细胞逡逑有序排列,血管网络纵横交错(图1.1a)。逡逑肝脏不但具有精细的生理结构

示意图,芯片,器官,图注


邋Yi邋et邋al.邋2018);邋(e)血管芯片不意图(Zhang,邋Montgomery邋et邋al.邋2016):邋(f)逡逑心脏芯片示意图(Grosberg.邋Alford邋et邋al.邋2011邋>逡逑器官芯片是一种微流体细胞培养装置(图1.2),其基本原理是将?种或多种逡逑细胞植入芯片中,通过微流控技术提供模拟人体生理的理化微环境(压力、剪逡逑切力、浓度及其梯度等)(Bhatiaandlngber2014)。器官芯片可广泛应用于药物逡逑毒理研究、药物安全性测试、药物筛选、疾病研究等。当前,科学家发展了各逡逑种器官芯片(Huh.邋Matthews邋et邋al.邋2010,邋Grosberg.邋Alford邋et邋al.邋2011,邋Jang,邋Mehret逡逑al.邋2013,邋Ramadan,邋Jafarpoorchekab邋et邋al.邋2013,邋Zhang,邋Montgomery邋et邋al.邋2016,邋Mi,逡逑Yietal.邋2018),主要包括肾芯片(图1.2a)、肺芯片(图1.2b)、肠芯片(图逡逑1.2c)、肝芯片(图丨.2d)、血管芯片(图1.2e)、心脏芯片(图1.2f)等等。逡逑在这些器官芯片中.肝芯片一直是研究难点和重点,究其主要原因是,肝脏具逡逑有复杂的生理微结构和理化微环境,在芯片上构建高度仿生的微结构和微环境逡逑较为困难(No

芯片,索状,血管网,芯片类


分层邋2D邋培养(Ho,邋Lin邋et邋al.邋2006,邋Ho,邋Lin邋et邋al.邋2013)逡逑当前,基于肝小叶生理结构的肝芯片主要包括索状肝芯片、血管网络状肝逡逑芯片、腺泡状肝芯片和六边形状肝芯片(图1.3)。Lee等人设计的索状肝芯片逡逑(图1.3a)主要由微流体通道、内皮状阻隔和肝脏细胞培养区域组成,可模拟逡逑生理肝窦与组织之间的物质输运(Le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姚伟;;参加国际“脉管异常——概念和争议”学习班体会[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年01期

2 和利莹;;红鸟(组诗)[J];滇池;2017年08期

3 韦苇;;我的童年从我的《弓》说起[J];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Z1期

4 黄菲菲;;浅谈人脉管理——以在校大学生为视角[J];智富时代;2015年02期

5 植晓琴;邱利民;甘智华;俞益波;曹强;;基于二维非绝热模型的脉管损失机理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6 卢静;谭清华;;论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人脉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9期

7 何德权;;人脉管理与制度管理[J];企业管理;2007年08期

8 路建平,冼美生;贲门腺癌侵犯脉管意义的研究[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87年03期

9 张刚;山旯旮的儿子[J];散文诗;2001年10期

10 黄耀晖;;关于诗[J];诗刊;197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少敏;龙德时;;中西医结合在脉管病学科的优势及其评价[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磊;赵凯;奚九一;;从络病理论探讨脉管病的发病机制[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3 王世军;杨旭;江山;;郑则敏运用虫类药治疗脉管病痛证的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4 奚九一;;“因邪致瘀、去瘀为先”诊治脉管病的新途径[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5 陈传俊;叶茂昌;李志来;李容新;王来平;朱祖武;黄婕;;脉管病相关性消耗性凝血病:文献复习及病例报告[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郑家伟;;国际脉管病研究学会及其分类简介[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寿柏泉;杨震;寿卫东;;脉管疾病新分类与非手术治疗进展[A];2007'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新明;方政;尚君兰;;我院脉管疾病名称现状——有待进一步规范[A];2007'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第15届国际脉管病学术会议述评[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丽萍;周红蔚;龚文静;闵雅莲;;浅谈脉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玉;要清楚何时用中医何时用西医[N];经济参考报;2017年

2 楼观 杨国城;斩断脉管疾病的魔爪[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3 上海青岛路读者 李铁;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病[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4 汪剑钊;诗歌的血液在散文的脉管里流淌[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夏天平;瑶医治脉管炎方[N];民族医药报;2006年

6 ;治脉管炎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7 黄仲林;生物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白慧;一脉管道情 数代管道缘[N];石油管道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何佳颐;老人腿疼莫小视[N];健康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常丽君;“有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到基础”[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广宇;直线脉管集成耦合杜瓦封装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王龙一;脉管制冷声—力—电匹配及其逼近卡诺效率的方法[D];浙江大学;2016年

3 金滔;热声驱动器及其驱动的脉管制冷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4 周成军;HIF-1α基因沉默对口腔癌CEACAM1和VEGF-C表达及脉管生成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森;一种三脉管肝芯片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徐小萌;三阴性乳腺癌合并脉管癌栓的超声特征性表现分析[D];青岛大学;2018年

3 杨洪广;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沈漪;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高禹舜;脉管瘤栓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孔博;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提云霞;胃癌患者脉管内癌栓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7年

8 刘飞;氦-3热力学性质和氦-3/氦-4混合工质脉管制冷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刘超;生物钟基因在雌性生殖和脉管生长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刘华钊;G-M型单级脉管制冷及氦氢混合工质制冷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2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