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数字全息术的近场测量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7:55
   对界面附近近场区域介质样品折射率、形貌及厚度等参量的高精度、高灵敏度动态测量,无论对于生物组织的高衬比度成像,还是微纳米尺度材料物性及其微弱变化过程的定量测量,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数字全息术(Digital holography,DH)可实现对物场复振幅分布的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及动态测量,基于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SPR)的分析方法可实现对界面附近近场区域介质待测参量的非侵入和高灵敏度测量,本文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基于TIR、SPR-DH的近场测量方法。在TIR和SPR过程中,处于棱镜、金属膜表面近场区域介质样品的相关参量及其变化,对处于远场的反射光波复振幅(包括振幅和相位)分布产生高灵敏度调制,利用DH动态测量反射光波的复振幅分布及其变化,以实现近场区域介质样品待测参量的定量测量。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结果有:(1)提出了利用数字全息干涉术(Digital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DHI)测量TIR过程中处于远场的反射光波波前的相位差分布,以实现对棱镜表面近场区域电介质样品二维折射率分布的动态测量;搭建了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的TIR-DHI实验系统,对静态样品和样品动态过程进行了实验测量;设计了一种紧凑型物参光共路干涉结构,以此构建了基于TIR-DHI的原理性实验样机和数据处理软件,并对测量方法和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搭建了基于TIR的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系统,对棱镜表面近场区域的生物组织进行了相位成像。(2)提出了一种可实现电介质样品折射率和几何厚度分布同时动态测量的透射/全反射集成式数字全息显微术(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DHM),其中,利用TIR-DHM动态测量样品的二维折射率分布,利用透射式DHM同步获取光波穿过样品的相位差分布,进而计算得到样品的几何厚度分布;借助角度/偏振复用技术设计了集成式数字全息显微系统,并对静态样品和样品动态过程进行了实验测量;针对TIR过程中,物平面与照明光波光轴不垂直导致重建像产生的畸变,讨论了利用数值方法予以校正。(3)提出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全息显微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holographic microscopy,SPRHM)的近场测量方法,利用DHM测量SPR过程中处于远场的反射光波波前的复振幅分布,以实现金属膜表面近场区域电介质样品折射率微小变化的高灵敏度动态测量;设计了一种利用单个分光棱镜实现物参光共路全息图记录的棱镜耦合SPRHM实验系统,对标准样品折射率的微小变化进行了实验测量;提出了采用激发波长复用技术拓宽系统的折射率测量范围,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并对标准样品进行了实验验证;利用设计的单、双波长实验系统,分别实现了金属膜表面近场区域生物组织的SPR强度和相位同时成像。(4)分析了基于棱镜耦合的SPRHM系统的固有缺陷,提出将基于高数值孔径油浸物镜耦合的SPR激发装置引入到DHM中,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利用沃拉斯顿棱镜实现物参光共路全息图记录的实验系统,并分析了系统的优点、测量了系统的稳定性;建立了四层SPR结构模型,分析了基于该模型测量金属膜表面近场区域介质薄膜厚度的可行性,并对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薄膜样品进行了实验测量;建立了五层SPR结构模型,分析了基于该模型测量被覆盖介质薄膜厚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26;O43
【部分图文】:

光子晶体波导,跟踪实验,体波,顶视图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场光学显微镜已被应用于纳米尺度的光学成像测[10],以及生物组织的原位观测[11]等。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学显微镜仅能获得物场的超分辨振幅信息,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被开发[12]。利用该显微技局域相位及群速度(测量系统如图 1.1 所示)点及拓扑缺陷[15],以及亚波长的磁场与电场分

电场分布,银膜,透镜,倏逝波


中的局域相位及群速度(测量系统如图 1.1 所示)[13]振奇点及拓扑缺陷[15],以及亚波长的磁场与电场分布1 (a)光子晶体波导中脉冲跟踪实验;(b)被测光子晶体波导顶视工材料的“超透镜”成像技术endry 等提出基于负折射率材料的“完美透镜”可以近场区域的倏逝波)聚焦成像[17]。Zhang 等设计了银)[18]、弯曲的周期性结构(如图 1.2(b)所示)[19]、亚倏逝波不衰减反而增强,从而实现了光学超分辨成像

倏逝波,光纤,近场区域,近场测量


(a)微纳光纤产生的倏逝波[23]、(b)TIR 棱镜表面的倏逝波[24]和(c)金属等离激元[25]照明以实现光学超分辨成像的几种近场测量方法,均是将位于近场区域包含物场超分的结构或途径耦合到远场,再结合远场的光学显微成像手段特定的应用场景具有特殊的测量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高分辨测量界面附近近场区域物场光学性质的方法。反射的近场测量方法近近场区域物场光学性质的动态监控,在分析化学、生物分为重要。1981 年,Axelrod 等提出的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rescence microscopy, TIRFM),利用 TIR 产生的倏逝波照明样内的生物荧光团受激发产生荧光(如图 1.4 所示),再结合微成像[26]。此后,该显微技术在生物样品监测等领域得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佳;尹晓冬;;伽柏与全息术的发明[J];物理教师;2016年11期

2 刁述妍;;伽柏与全息术[J];物理通报;1999年12期

3 杨桂娟;梅妍;白亚乡;;全息术及其应用[J];应用光学;2006年02期

4 王春程;;现代全息术及其应用[J];榆林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孙萍,谢敬辉;3-D成像新技术——光学外差扫描全息术(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5期

6 吕且妮,葛宝臻,罗文国,赵慧影,贺家李,张以谟;数字全息术及其在粒子场测试中的研究进展[J];光电子·激光;2002年10期

7 刘守,张向苏;光全息术最新研究动向及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8 耿文学;全息术[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04期

9 陈建文,寇雷刚;电子全息术及其进展[J];电子显微学报;1994年06期

10 寇雷刚,陈建文;新型电子全息术及其进展[J];物理;199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娟;王金城;刘惠萍;于佳;;波导照明全息术的记录和显示特性分析[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2 焦向阳;赵建林;王倩;甘雪涛;闫晓博;;基于数字全息术物场重建的面形检测[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3 赵建林;;数字全息术及其应用研究[A];2009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鹏;赵建林;周俭波;徐宏来;杨德兴;范琦;;数字全息术在光写入波导折射率分布测量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建会20周年纪念会[C];2005年

5 张以谟;吕且妮;葛宝臻;赵慧影;景超;;数字全息术及其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化凤;高鸿奕;谢红兰;陈建文;徐至展;;飞秒脉冲全息术进展[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卞学滨;;阿秒时间分辨的光电子全息术[A];第五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摘要及墙贴[C];2014年

8 赵建林;张延曹;;切趾数字全息术及其应用[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王超;李亮;杨学耕;陈慎豪;;数字全息术研究氯离子诱导下的铁在硫酸溶液中引起的点蚀[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10 杨学耕;陈慎豪;王超;李亮;;数字全息术研究硫酸溶液中磁场对铁阳极溶解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曹大伟;全息术将为生活带来视觉变化[N];深圳特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继巍;基于数字全息术的近场测量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2 吕晓旭;光学相移位相测量系统的设计研制与实验[D];天津大学;2004年

3 赖天树;微粒场全息术理论、应用及微粒全息图的自动分析[D];西安交通大学;1990年

4 杨学耕;数字全息术研究铁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过程[D];山东大学;2006年

5 马忠洪;基于脉冲数字全息术的实时探测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6 朱竹青;数字全息在实时动态测量和信息隐藏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竹;基于数字全息术的光学元件表面疵病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年

2 魏永静;基于双波长数字全息术的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3 甄艳坤;单次相移数字全息术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世扬;数字全息术在微结构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贾恒磊;数字全息术研究碳钢的缝隙腐蚀和铁的阳极电化学振荡[D];山东大学;2009年

6 王亮;数字全息术检测合金材料的划痕腐蚀与应力腐蚀开裂的探索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艳;基于数字全息术的温度场及粗糙度测量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8 韩正英;基于数字全息术的水下气泡场探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志;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菲涅尔非相干相关数字全息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赵雅晶;全数字全息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3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23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