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Pentacene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7:06
   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OTFT)因其低成本、均一性好、可大面积制备以及能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些年来,OTFT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平板显示、传感器和探测器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OTFT目前仍然有迁移率不高、稳定性不够、驱动电压高等问题存在。本文选用高介电常数的氧化物作为绝缘层材料,来降低薄膜晶体管的驱动电压,详细的研究了绝缘层对器件性能带来的影响;并且对有源层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提升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的目的。本论文具体工作如下:1.选用高介电常数的氧化锆作为绝缘层材料,Pentacene作为有源层材料,并且利用PMMA对绝缘层进行修饰,改善界面形貌,降低陷阱密度,极大的提升了Pentacene晶粒的尺寸和降低了晶界的数量,从而提升载流子的传输效率,改善器件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绝缘层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绝缘层厚度除了影响薄膜的介电特性和形貌以外,更重要的是,影响着绝缘层电容的大小。通过前驱体溶液的浓度来控制绝缘层的厚度,在保证绝缘层良好的介电特性的前提下,提高绝缘层的电容,增加导电沟道的电荷聚积能力,获得最优的器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PMMA修饰的氧化锆绝缘层厚度为55nm时,薄膜晶体管器件展现出了最优的性能,器件的迁移率为0.335cm~2/Vs,开关比为1.14×10~4,阈值电压为-0.99V,亚阈值斜率为0.5V/dec。2.针对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有源层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Pentacene中间插入一层1nm的F_(16)CuPc,设计成Pentacene/F_(16)CuPc/Pentacene叠层结构,研究叠层结构对于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entacene/F_(16)CuPc/Pentacene叠层结构中的F_(16)CuPc/Pentacene异质结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自由载流子的数量,填补载流子陷阱;另一方面,该种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沟道电阻,增加导电沟道的导电性,提升了载流子的传输效率,从而提升薄膜晶体管器件的性能。最终基于Pentacene/F_(16)CuPc/Pentacene叠层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器件的迁移率为0.4cm~2/Vs,开关比为1.25×10~5,阈值电压为-10V。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321.5
【部分图文】:

场效应器件,发明专利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蒸镀、喷墨打印等等。正是由于以上的诸多优势,近年来,有机小分子FET 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薄膜晶体管的发展简史对于薄膜晶体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4 年。如图 1-1(a)所示nfeld[11]的专利中提到的器件结构和底栅错排型的结构很相似,都是向最极施加电压,以此来控制器件的电流大小,电流则在最上层的两个电极。然而,Lilienfeld 对于该器件工作原理的描述却并不完全准确,他没有必须由半导体材料作为有源层这一关键技术点。随后,Heil[12]在 1935 年一个发明专利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器件构想如图 1-1(b)所示。在该Heil 明确的提出了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必须使用半导体材料的概念。然时的制作工艺来说,还达不到制作这种器件的技术水平要求,所以上述留在原理构思阶段。

示意图,有源层,示意图,栅绝缘层


图 1-2 Hofstein 等人提出的 MOSFET 结构示意图一时间,薄膜晶体管 TFT 也被发明制造出来。WeimerStaggered)的器件结构,如图 1-3 所示。与 MOSFET非常类似,都包含源漏电极、有源层、栅绝缘层和栅处位置也大致一样。但是两者之间也是有一些区别的上、基底材料的选择、有源层材料的选择以及有源层也存在区别。因此,虽然 MOSFET 与 TFT 在器件功能学特性要远高于后者,当然,在制作成本上,TFT 具有

示意图,基本结构,有源层,示意图


图 1-2 Hofstein 等人提出的 MOSFET 结构示意图在同一时间,薄膜晶体管 TFT 也被发明制造出来。Weimer 等型(Staggered)的器件结构,如图 1-3 所示。与 MOSFET 相结构非常类似,都包含源漏电极、有源层、栅绝缘层和栅电件所处位置也大致一样。但是两者之间也是有一些区别的,方法上、基底材料的选择、有源层材料的选择以及有源层与置等也存在区别。因此,虽然 MOSFET 与 TFT 在器件功能上的电学特性要远高于后者,当然,在制作成本上,TFT 具有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树斌;杨建文;韩炎兵;张群;;铋掺杂氧化铟锌薄膜晶体管的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2 ;日本向三星转让新一代薄膜晶体管技术[J];网印工业;2011年09期

3 何晓阳;薄膜晶体管制作工艺的发展概况[J];半导体技术;1997年02期

4 中厅;;最优化多晶硅薄膜制成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J];发光快报;1987年Z1期

5 禹芳;;薄膜晶体管[J];光电子学技术;1988年03期

6 陈祖平;1988年国际显示研究讨论会简介[J];光电子学技术;1989年02期

7 吴茂林;;采用多晶硅的高压薄膜晶体管[J];电子技术;1989年11期

8 曹明子;;夏普公司开发出14英寸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屏[J];发光快报;1989年03期

9 周华;;用于大面积LCD的高迁移率多晶硅TFT的低温制备[J];发光快报;1989年06期

10 叶如华;国外薄膜晶体管研究工作进展[J];发光与显示;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威;陶治;王昕;;场发射薄膜晶体管的研究[A];2016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6年

2 狄重安;张凤娇;臧亚萍;黄大真;朱道本;;有机超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3 朱乐永;李喜峰;张建华;;溶胶凝胶法制备铪铝氧化薄膜及其在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A];中国真空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董桂芳;邱勇;;并五苯薄膜晶体管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张群;;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研究进展[A];2013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群;;氧化物半导体沟道层及其薄膜晶体管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7 王喜章;染谷隆夫;胡征;陈懿;;n-和p-型有机半导体涂层对五并苯薄膜晶体管性能促进效应[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廖蕾;许磊;;氧化锌薄膜缺陷态调控及其高性能晶体管研制[A];中国真空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蔡俊;陈伟;;基于PIC24FJ128DA210的TFT-LCD控制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李荣金;李洪祥;胡文平;朱道本;;一种并五苯类似物的微米晶及各向异性电荷传输[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通;通海高科将公开发行新股[N];中国工商报;2000年

2 记者 李志豪;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落户绵阳[N];绵阳日报;2018年

3 记者 任毅;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落户绵阳[N];四川经济日报;2018年

4 记者 施璇;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在滁隆重开工[N];滁州日报;2017年

5 ;扶持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N];中国财经报;2005年

6 祖铁楠;薄膜晶体管 液晶显示器 技术及市场前景[N];中国电子报;2000年

7 记者 祖铁楠;吉林“通海高科”A股股票即将上市[N];中国电子报;2000年

8 记者 刘霞;基于新型碳纳米管的薄膜晶体管问世[N];科技日报;2011年

9 郑金武;国内最大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建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文晶;首条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六代线将建[N];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强;薄膜晶体管驱动OLED技术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罗浩;一氧化锡薄膜晶体管与类CMOS电子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

3 张进;基于质子导体膜栅介质的薄膜晶体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4 黄晓明;非晶铟镓锌氧基薄膜晶体管的输运及界面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罗东向;新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性能研究及工艺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窦威;低电压氧化物基纸张双电层薄膜晶体管[D];湖南大学;2013年

7 王海龙;ZnSnO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8 李娴;有机薄膜晶体管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兰林锋;薄膜晶体管及其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丽杰;新型TFT结构设计与电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鹏;基于Pentacene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何永阳;金属—氮氧锌薄膜接触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周斌;梯度掺杂a-IGZO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韬;MgInSnO薄膜晶体管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李龙;海藻酸钠为栅介质低电压双电层薄膜晶体管及其阈值电压调控[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浩;有机色素酞菁铅薄膜晶体管制备与光敏特性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金礼;氧化锌基薄膜晶体管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韩志远;具有温度相关性的薄膜晶体管电流模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9 刘冲;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吴杰;非晶铟镓锌氧薄膜晶体管保护层材料与工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8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28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