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酶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1:42
   酶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作为最早发展起来的检测生物活性分子的可靠方式,具有成熟的电极修饰与制备方法、电化学测试方法等。同时酶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和对特异性分子的选择作用,使其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ECT)作为新兴的传感器以其高的信号放大能力与酶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相结合,从而实现传感器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成为可能替代传统电化学传感器并实现多功能应用的一类新型传感器。然而,将此基于OECT的酶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含有多种生物分子的待测液时,存在对特异性分子识别能力下降、选择性降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基于OECT的酶型传感器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并且将其应用于检测鼠脑透析液中生物分子的研究,需要在酶的修饰和半导体膜的修饰两方面着手。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改进电极的修饰方法、选取最合适电位,得到可以长时间检测,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传感器,我们将其应用于鼠脑透析液中葡萄糖和谷氨酸的特异性检测,具体研究结果概括为:(1)首先研究了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和谷氨酸氧化酶,并以二茂铁为介体分子制作的二代生物传感器作为OECT栅电极,使用PEDOT:PSS作为场效应晶体管的沟道半导体材料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型传感器。研究了此种传感器对底物(葡萄糖或谷氨酸)的催化反应活性以及在复杂体系中的选择性。发现了在栅电极选择性不变的情况下,将栅电压降为0 V时电极对待测物仍有明显催化,此时决定整个有机电化学晶体管选择性的是源极和漏极之间覆盖的半导体膜,对应用于活体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解决思路。(2)为了实现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复杂样品(如鼠脑透析液)中的待测物(如葡萄糖)同时避免具有电活性的分子的影响,选用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的高分子聚合物自组装在电极和半导体膜表面,找到最适配比和浓度,保证电极高灵敏的同时,实现了在复杂样品中的高效选择性。在烧杯中实验条件充分可重复的情况下,将制备的电极用来检测正常大鼠脑透析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得到葡萄浓度范围在450~500μM,与文献提供区间相符。证明所制备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复杂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3)基于改造后的高选择性酶型电化学传感器体系,结合一种最近报道的谷氨酸合成酶(Fd-GltS)修饰OECT栅电极,我们首先研究了谷氨酸合成酶用于以二茂铁为介体分子的生物传感器催化氧化谷氨酸的可行性。而且该谷氨酸传感器具有氧气不依赖、检测期间酶催化活性高等谷氨酸氧化酶型传感器不具备的优点,将其修饰在有机电化学传感器的栅电极上,实现了对谷氨酸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并且有望应用于活体在线检测。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212;TN386;O657.1
【部分图文】:

中能,固体,半导体,本征半导体


新型功能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半导体材料的更新与发展,同样半导体材料在不同领域以及交叉领域的应用更是为生物电子、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半导体材料对晶体管的研究至关重要,尤其是有机场效应晶体 管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 OFET) 和 有 机 电 化 学 晶 体 管 (organic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 OECT),半导体的更新和性能优化直接推进有机电子(organic electronics)[1]领域的发展,引导着有机电子器件的研究[2]。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酶型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传感器,通过器件优化、膜的修饰提高传感器性能。所以我们需要从认识半导体开始,对不同半导体特征和应用加以区分,以充分认识我们所使用的半导体在整个半导体以及晶体管领域所具有的特别之处,进而深度开发、重新设计反应界面。1.1.1 本征半导体与非本征半导体根据晶体的纯净程度,半导体可以分为本征半导体 (intrinsic semiconductor)和非本征半导体 (extrinsic semiconductor)。在固体中 (图 1.1 A),原子轨道汇集成分子轨道,非常接近的分子轨道会形成能带 (energy band),价带 (valance band)(A) (B)

主要元素,有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材料


1.1.2 无机半导体与有机半导体根据半导体材料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无机半导体 (inorganic semiconductor) 和有机半导体 (organic semiconductor)。无机半导体主要为由单一元素构成晶格的元素半导体以及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半导体 (图 1.2 A)。有机半导体一般为具有 p-π 共轭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随着有机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有机半导体逐渐延伸它的应用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晶体管器件上的应用正在促进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以晶体管为基础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和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正在引领着生物电子领域的发展。按照载流子传输方式来分类,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分为主要传输空穴的 p型半导体和主要传输电子的 n 型半导体。其中 p 型有机半导体一般为具有共轭结构的有机分子 (图 1.2 B),n 型有机半导体材料一般为具有吸电子基团的有机小分子[7](图 1.2 B)。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有机半导体材料更易获得、成本低,成膜技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利用它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柔韧性可以制备更适用于生物活体层次的场效应器件;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为 p 型有机半导体材料,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它们在不同电解质中的稳定性和成膜性更好,导电率更高更有利于在大的电压跨度下调节晶体管性能,然而现阶段获得的材料还不能满足所有领域的应用,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导电材料,人们正不断对有机分子进行化学改进和掺杂,如 p(gNDI-T2)[8]、P-90[9]等新型 n 型半导体材料[10]。1.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简介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OFET) 与场效应晶体管不同之处在于 OFET用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导电沟道材料。自上世纪 30 年代[11]晶体管的提出开始 (图 1.3),这种具有放大信号作用的器件一直活跃在研究信息传输的前沿领域,19世纪 70年代有机半导体材料与晶体管的结合,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场效应晶体管不再局限于固体物理器件的范畴[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安心;韦统师;;有机电化学发展概况[J];甘肃化工;1994年01期

2 张新胜;曾程初;;《第十五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电化学工业学术会议》专辑序言[J];电化学;2017年03期

3 本刊通讯员;;全国有机电化学讲习班先后在青岛、北京举办[J];浙江化工;1990年01期

4 王志忠;;有机电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应用[J];山西化工;1991年01期

5 ;全国第三届有机电化学学术讨论会征文通知[J];贵州化工;1992年03期

6 陈敏元;;苯胺的电解合成[J];浙江化工;1987年03期

7 江流;;值得注意的有机电化学[J];陕西化工;1988年02期

8 陈敏元;有机电化学的进展[J];化工进展;1989年03期

9 吴枫,黄振谦,石义安;多功能有机电化学合成及测试电解槽的研制[J];化学世界;1989年12期

10 张廉;黄新生;唐恢同;;有机电化学实验用电极电位测量装置[J];化学试剂;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廖建军;林仕伟;刘楷;张力;彭德华;李艳芳;;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中有机物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有机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暨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全国第182次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C];2014年

2 刘雅文;曹倩倩;佘芳;唐浩;;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生物传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高明磊;许登清;刘明国;代忠旭;;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进展[A];科技引领产业、支撑跨越发展——第六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萃[C];2011年

4 王晓鸿;张利君;邱龙臻;;高选择性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生物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5 屠晓华;褚有群;马淳安;陈赵扬;;质子惰性介质中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铂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白黎明;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酶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卿星;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上的应用[D];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

3 郭翔;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肿瘤细胞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彭静;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miRNA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静静;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癌胚抗原、鸟嘌f$及酚类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郑琼;基于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miRNA24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吴迪;有机电化学晶体管抗坏血酸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8 李凤叶;基于碳纳米管的miRNA电化学/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胡进;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在酶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3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33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