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超表面及波导结构的多阶OAM生成

发布时间:2020-10-09 23:05
   本文研究在同一个结构上同时产生多个阶数轨道角动量(OAM)的方法。论文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使用超表面上二维阵列单元的特殊排布方式和使用特殊的波导结构的方式。根据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成果,在领结型单元已有一个周期相位变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可以在两个正交方向上分别产生一个周期和两个周期相位变化的双领结单元,利用新提出的单元,电磁波轨道角动量复用的可行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该单元组成的阵列可以在两个正交极化入射的情况下,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产生不同阶数轨道角动量的相位模式,同时保持幅度的相对均匀。通过理论分析、单元仿真、超表面阵列模型仿真、样品加工和实验测量,得到的仿真和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从而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相对于之前使用一个超表面产生特定阶数轨道角动量的工作成果,本文进一步实现了在一个阵列上同时产生两个阶数轨道角动量的模式。结合在一个模型上同时产生两个阶数轨道角动量的设想,本文还探索了若干特殊的波导结构。一类是具有高聚集特性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SPP)结构,使用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激励环形分布的贴片可以在特定频点产生特定阶轨道角动量,而轨道角动量的阶数取决于该频率的电磁波在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上传播的波数。文中设计并仿真了单圈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轨道角动量产生并说明了双圈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可行性;另一类是在封闭型波导的表面开缝从而实现漏波,本文探索了矩形波导和基片集成波导(SIW)两种结构,分别采用连续和离散两种开槽方式,仿真结果也证明不同阶数的轨道角动量可以由环形波导的半径控制,且两圈波导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综上,本文成功设计、仿真并实验验证了双领结单元超表面能产生两个独立阶数的轨道角动量,设计并仿真验证了利用基片集成波导与矩形波导产生互不干扰的两阶轨道角动量的功能。这些设计可以为今后通信系统中的轨道角动量复用提供技术支撑。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25
【部分图文】:

示意图,轨道角动量,幅度分布,波阵面


其能量流密度围绕光轴旋转,因此也被称为涡旋电磁波。逡逑A%逡逑图1.1自旋角动量(左)和轨道角动量(右)示意图逡逑1=1逦^邋^邋^逡逑_逦mm逡逑…1秦■邋Q逡逑图1.2不同阶数轨道角动量波阵面、相位和幅度分布逡逑1逡逑

示意图,螺旋,相位板,轨道角动量


其能量流密度围绕光轴旋转,因此也被称为涡旋电磁波。逡逑A%逡逑图1.1自旋角动量(左)和轨道角动量(右)示意图逡逑1=1逦^邋^邋^逡逑_逦mm逡逑…1秦■邋Q逡逑图1.2不同阶数轨道角动量波阵面、相位和幅度分布逡逑1逡逑

场强分布,反射阵,远场,方位


逦第1章绪论逡逑频段下的一阶0AM[8],其产生不同区域相位梯度的原理是在不同区域对相位板刻蚀不同逡逑的深度,如图1.3所示。设计的不同相邻区域的步进高度」h邋=邋163.4邋nm,当599邋nm的源逡逑透射过螺旋相位板后,观察到相位在观察平面沿着顺时针方向变化了一个周期。逡逑使用特殊设计的超表面也可用来将入射波的相位分布改造为螺旋相位分布的OAM波逡逑束。虞南方等人在2011年提出V型天线阵构成的超表面P],其推广了斯涅尔定律,并排逡逑布不同V型单元在超表面的八个方位,从而产生覆盖一个周期的相位分布,如图1.4所示。逡逑通过与高斯波束干涉,实验验证产生了涡旋波束,其场强分布也证实产生的波束确实携带逡逑了邋OAM19]。逡逑M—逡逑图1.4设计的超表面实物以及局部放大M逡逑Shixing邋Yu等人在2016年利用特定的超表面单元排布在空间两个方向产生两个逡逑OAMlM,为OAM多阶复用提供给了新的思路。如图1.5所示,通过设计超表面的单元相逡逑位排布,实现了在两个方向产生两个波束且均携带有OAM。逡逑Ay逡逑OAM邋beam邋#1逦S0邋丨逦9逡逑1逦E,em="1逦J逦^ky__逦逦逡逑图1.5产生两个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文艳;付栋之;王云龙;张沛;;轨道角动量模式识别方法综述[J];物理实验;2019年02期

2 梁彬;程建春;;声波的“漩涡”——声学轨道角动量的产生、操控与应用[J];物理;2017年10期

3 施帅;丁冬生;周志远;李岩;张伟;史保森;;轨道角动量光的区分[J];光学学报;2015年06期

4 ;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应用与发展——记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蔡鑫伦课题组及其研究学科[J];科学中国人;2016年34期

5 魏克军;;轨道角动量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J];电信网技术;2013年09期

6 柯熙政;吕宏;武京治;;基于光轨道角动量的光通信数据编码研究进展[J];量子电子学报;2008年04期

7 ;为什么轨道角动量不能是銈/2?[J];物理学报;1997年05期

8 王明泉;;求解轨道角动量本征值的一种简单方法[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89年S1期

9 ;连续超表面:产生任意涡旋光[J];光电工程;2017年01期

10 周斌;骆青君;;全光纤光子轨道角动量模式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俊亮;付栋之;张沛;;利用稳定干涉系统区分光子轨道角动量[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2 章献民;;射频轨道角动量及其应用[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3 陆亮亮;徐平;钟马林;柏艳飞;祝世宁;;非线性光子晶体中的轨道角动量纠缠[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4 张钦伟;李文东;顾永建;张沁心;;单光子轨道角动量在海洋湍流中传输特性[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5 陈弋凌;郑史烈;池p];金晓峰;章献民;;基于平面轨道角动量天线的计算成像方法[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7年

6 刘梅林;李文峰;徐实学;王佳雯;侍行剑;;光子轨道角动量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前景展望[A];2017年光学技术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C];2017年

7 周志远;丁冬生;李岩;史保森;郭光灿;;准相位匹配晶体中轨道角动量光的倍频与干涉[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8 侯岳峰;李越;张志军;冯正和;;双层超材料透镜在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中的应用[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8年

9 薛皓;李龙;;轨道角动量产生技术及其在雷达成像领域研究进展[A];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7年

10 蔡春晓;郭俊;刘奎;郜江瑞;;连续变量轨道角动量纠缠态的产生与测量[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刘霞;首个轨道角动量波导光子芯片问世[N];科技日报;2018年

2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杨保国;我首次实现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量子存储[N];科技日报;2015年

3 记者 桂运安 通讯员 杨保国;中科大量子存储实现新突破[N];安徽日报;2015年

4 记者 房琳琳;科学家首次观测到有角度的加速光[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佳媛;新型人工电磁表面电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2 靳金金;基于几何位相的光学轨道角动量产生与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3 成立;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邹丽;轨道角动量复用系统大气湍流干扰抑制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5 杨哲;赝热光源关联成像及轨道角动量二阶关联性质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6 江雪;基于声超构材料的声轨道角动量研究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8年

7 蔡春晓;连续变量空间多模纠缠[D];山西大学;2018年

8 马荣;利用原子系综实现轨道角动量连续变量纠缠态[D];山西大学;2018年

9 方良;光场物理维度特性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10 衡小波;高纯度全光纤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及激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维杰;基于超表面及波导结构的多阶OAM生成[D];浙江大学;2019年

2 马青;基于微带阵列的PSOAM的产生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3 罗彦;全光纤轨道角动量模式复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华琳;基于梯度超表面的多模PSOAM的产生和合成[D];浙江大学;2019年

5 陈鸣瑜;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模的海洋湍流效应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6 张钰;双光子轨道角动量态对比的实验[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7 蔡欣伦;基于人工电磁表面的左手力矩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王禹翔;基于频率选择表面的轨道角动量激发器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王榕炜;轨道角动量天线的研究及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李硕;基于分数阶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图像边缘增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4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34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