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383.1;TB34
【部分图文】:
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的出现,显示屏幕出现了重大变革[1]。如图 1-1 所EDs 显示技术与传统的 LCD 显示方式不同,可通过电流驱动有机薄膜使薄膜本不需要背光源,属于自发光。相比于现有的显示技术,OLEDs 具有超薄、抗、可视角度大、响应时间短、低温性好、发光效率高、可弯曲及出色的对比度点。OLEDs 显示技术不仅在显示屏幕的表现方面效果优异,而且在柔性领域大的潜力,可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应用于艺术照明等领域,拓展幕的应用范围,刷新了人们对显示屏幕的传统认知。因此 OLEDs 作为新一代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其区别于传统显示方式的巨大潜力,将极大的改生活方式[2]。
分别位于发光材料的 S1能级和 T1能级,如图 1-2 所示[6]。三种发光材,荧光和磷光材料都是激子从激子辐射跃迁回到基态的过程,只不过荧光材料只能线态激子从 S1激子辐射跃迁到 S0能级,只能利用 25%的单线态激子,激子利用率光材料是通过将铱(Iridium,Ir)、铂(Platinum,Pt)、铼(Rhenium,Re)、锇(Osmis)等重金属和有机材料相结合所研究出的金属配合物,在重金属原子的作用下,单激子可通过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ISC)转化为三线态激子,而三线态激可实现从 T1能级到 S0能级的辐射跃迁。因此,在电激发下,磷光材料可以实现 1内量子效率。在光输出耦合效率一般为 20%的情况下,荧光材料理论上只能实现最 5%的外量子效率(EQE),磷光材料可实现最大为 20%的 EQE。
TADF 材料的发现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图 1-3),1961 年,Parker 和 Hatchard 在曙红染料中首次发现了属于纯有机材料的 TADF 材料,并命名为 E-type 延迟荧光材料[9]。1980 年,Blasse 和他的同事在 Cu(I)的金属配合物中发现了具有延迟荧光效应的第一例含金属的 TADF 材料[10]。1990 年的时候,Berberan-Santos 和他的同事进一步在富勒烯中证明了高效率延迟荧光的出现[11]。这些延迟荧光材料的证明以及发现都为后来 TADF材料更深入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J];中国照明电器;2018年11期
2 姜宝琪;;有机发光二极管[J];电世界;2012年02期
3 刘艳;;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研究[J];科学家;2017年14期
4 ;高亮度金字塔形的有机发光二极管[J];中国光学;2014年04期
5 王金山;田原;徐新军;李立东;;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材料及其产业化前景[J];新材料产业;2014年09期
6 ;全球最薄可弯曲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4期
7 ;全球最薄可弯曲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3年04期
8 ;全球最薄可弯曲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3年04期
9 ;全球最薄可弯曲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J];真空电子技术;2013年04期
10 ;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获新突破[J];光机电信息;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掺杂有机光电器件的物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2 马冬昕;高性能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胡英元;基于二苯硫醚及其氧化物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宋晨;全溶液加工有机发光二极管[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张松涛;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陈学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及其他层状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质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严利民;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的驱动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8 江志雄;溶液加工型高性能电致荧光白光器件的研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朱键卓;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10 上官荣刚;碱金属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注入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子琪;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在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毛慧婷;高效非掺杂/高浓度掺杂型磷光铱材料的设计合光电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黄晨超;基于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物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刘伟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5 梁珂;用于热激活延迟荧光机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染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模拟[D];苏州大学;2017年
6 张义波;准周期纳米光调控的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D];苏州大学;2017年
7 刘竹森;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和单重态—单重态湮灭[D];浙江大学;2018年
8 吴圣钒;高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与性能优化[D];苏州大学;2017年
9 孙奇;基于磷光和热延迟荧光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10 林杨鸣;喷墨打印有机发光二极管加工过程中的薄膜形貌调控[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7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3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