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Ag纳米颗粒透明电极近紫外LED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312.8
【部分图文】:
poo-poymerzaon图1.1.1各种不同的紫外LED的应用:(a)为净水单元中深紫外LED模块??:(b)为荧光发光系统深紫外LED的示意图[9];?(c)为波长范围超过250nm的??D光谱仪[9];?[Copyright???2010,?IEEE]?(d)紫外固化示意图;(e)为深紫外LED在???打印中的应用示意图[10];?[Reprinted?with?permission?from?AAAS]?(f)为基于??
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陈伟:基于石墨烯-Ag纳米复合体欧姆接触的近紫外LED器件研宄??短波紫外光(UVC),它们分别对应的波*S:UVA(320-400nm)、UVB(280-??20nm)、UVC?(200-280nm)?[12],如图?1.1.2?所示。而?III?族氮化物(InN,GaN,??IN)具有宽的直接带隙,高电子饱和速率以及高击穿电场,其带隙宽度从InN??的0.7eV,到GaN的3.4eV,A1N的6.2eV[13,?14],可以通过调节组分覆盖紫外??00-400nm波长范围,因此成为制备紫外LED的理想半导体材料[15-20]。在调??组分形成不同带隙宽度的三元材料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到晶格常数不匹配造??成的错位。三元材料的能带结构[21-23]可以用简单的二次形式表示:??=?(1?—?—?x(l?-?x)C。弯曲系数?C?代表了曲线与两??参数A、B之间的连线的弯曲程度。对于这些材料,弯曲系数恒为正数,反映??了合金材料能带的降低。??频率(HZ)?波长(m)??
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透明导电层能够通过改善对光的吸收、减小电流拥挤效??应来提高UV-LED的光输出功率和效率。??常用的ITO作为透明电极存在潜在易脆、不耐酸碱、工艺温度高等问题,而??且丨TO在紫外波段的吸收率较高,极大的降低了紫外波段的出光率。而石墨烯作??为新型的透明导电材料,在紫外波段有较少的光吸收,能够很好的代替ITO。如??图1.1.3(a)所示,ITO在紫外波段有较高的吸收,而石墨烯的吸收较少[24]。但是??石墨烯本身和p-GaN难以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因此需要寻找其他金属作为中??间层[25-29],形成复合结构克服由石墨烯和p-GaN之间功函数差异大带来的接??触势垒过高问题。不同的金属,如Au,Ag,Ni等都有报道作为GaN和石墨烯??接触的中间层P〇],但是由于Ag在紫外波段有较小的吸收,如图].4(b)所示,因??此主要采用Ag作为GaN和石墨烯接触的中间层。同时,由于层状的金属会对光??线产生反射或吸收,极大的降低透射,利用退火让金属层形成纳米点也是主要采??用的提高出光率的方法[31]。??a-…-??-,???????—?(b)?120?*?1???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洋;顾宝珊;郑艳银;梁东明;杨培燕;张启富;;氧化石墨烯可见光催化能力的影响因素[J];材料科学与工艺;年期
2 陈晶晶;林强;李保震;王成鑫;;压深导致的多层石墨烯超滑失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摩擦学学报;年期
3 张文涛;唐安琪;张玉婷;占平平;;类石墨烯的光场调控特性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年期
4 李哲;曹留烜;李宁;;改性氧化石墨烯/蒙脱土/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期
5 孟玲;;氮掺杂双层石墨烯吸附钠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年05期
6 张姗姗;赵建国;张进;邢宝岩;钱瑞;曹宇;杨晓峰;王宝俊;;褶皱石墨烯球对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年期
7 张光宇;王欣;徐芮;刘琳婧;李闯;吕胤霖;陈玉娟;朱大福;杨昕瑞;;气液界面自组装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8 张鑫;王永波;王林昕;刘恩周;胡晓云;樊君;;氧化石墨烯载药体系负载甲硝唑及体外释放的研究[J];现代化工;年期
9 杨俊杰;张扬;陈国印;陈少华;麻伍军;翁巍;朱美芳;;石墨烯纤维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材料进展;2018年05期
10 ;神奇的石墨烯[J];泰州科技;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芳;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土霉素及8-氧代鸟嘌呤糖基化酶光学生物传感检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2 曾强;含磁性粒子石墨烯空心微球的设计、制备及其吸波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3 陈莹;石墨烯及过渡金属二维硫化物为基础的复合物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安浩然;氟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5 徐小兵;MoS_2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6 元丽华;金属修饰多孔石墨烯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7 黄忠;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的人工微结构光学新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8 王淼;基于二维材料的忆阻器器件物理与应用基础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9 叶胜威;石墨烯电光调制特性及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康文斌;人类健康相关的若干蛋白质系统的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晨龙;飞行器相变复合材料的石墨烯改性及传热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2 陈俊杰;NiSnO_3/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3 陆佳杰;氧化石墨烯(GO)膜结构调控、稳定性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心怡;石墨烯/TiO_2-Bi_2O_3/PMMA同轴微管的构建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5 郭帅;石墨烯/漆酚高分子复合材料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6 李素云;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抗侵彻机理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7 胡之厅;石墨烯与砷化镓异质结光电器件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晨;石墨烯复合薄膜光纤微腔声波传感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张华;基于石墨烯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叶学亮;石墨烯基柔性复合薄膜制备及其力敏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2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4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