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步工作方式的数模混合神经网络芯片关键模块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1:43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网络算法被广泛运用于模式识别,语音分析,感觉处理等方面,但是这些算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硬件资源。为了使神经网络范式应用于更加有效的神经网络系统中,实现专用人工智能芯片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piking NeuralNetwork(SNN)的可配置异步神经网络芯片的架构。该系统含有256x4个神经元,256x4个突触以及实现不同芯片之间神经元连接的路由器电路。考虑到不同神经元模型的生物相似性以及电路实施可行性,此神经网络采用了基于integrate-and-fire模型的神经元电路,该神经元电路可以通过不同的偏置调整其产生脉冲时的阈值电压以及产生脉冲后的生物绝对不应期时间,并且该神经元具有脉冲频率自适应功能,该功能能够自主调整神经元脉冲产生的频率。由于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STDP)仅仅根据突触前后神经元产生的脉冲时间差来更新突触权值,而对那些没有时序关系的脉冲则无法进行权值更新,本文采用了基于突触后去极化程度以及钙离子浓度等参数的突触学习机制,并且加入了相应的stop-learning功能使突触能够学习存储更多的输入模式。为了实现不同神经网络芯片之间的互联,本文设计了用于不同芯片之间通信的Address Event Representation(AER)协议,并且采用了 一种二级路由方式,该路由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存储神经元连接信息的内存容量。本文采用了 SMIC180nm工艺来实现上述神经网络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对不同的模块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分析并且验证了关键模块工作的正确性。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402
【部分图文】:
为神经递质的分子作为媒介,实现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以及调节。在这里,主??要讨论化学突触。在突触前神经元和后神经元细胞膜之间有一段非常狭小的间隙,??称之为突触间隙(见图2.1)。当有动作电位到迖突触时,Ca2+离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沟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从而产生由Ca2+离子触发的囊泡,通过将??囊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前后神经元之间就形成了连接,使得信息得??以传递。在在靠近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间隙位置处存在大量的或递质门离子通道,??当有神经递质分子需要接收时,这些沟道就会导通使神经递质被突触后神经元接??收。根据不同离子的不同导通情况,突触后神经元会产生相应的兴奋或抑制状态。??5??
f?f?’?output??图3.1地址事件描述电路编码??12?14?3?〉爹?|?^?\??^?§??I? ̄v?V?\?\—??Address-event?〇??|????????input?\?\?\?\??图3.2地址事件描述电路译码??3.2系统架构??如图3.3所示,该神经芯片系统由4个核心块、第一级路由器、第二级路由??器以及第三级路由器组成。这三级路由器主要完成在一个神经系统网络中不同神??经芯片之间的通信工作。每个核心块的详细架构如图3.4所示,该核心块由内容??可寻址寄存器(CAM)单元阵列126]、编码器、神经元阵列、突触阵列、仲裁器组??成。除神经元电路以及突触电路外,整个系统均采用异步电路设计思想进行设计。??每个核心模块含有256x64内容可寻址寄存器单元、256个神经元以及256个??突触,其中每个内容可寻址寄存器单元由8位寄存器组成。地址可寻址寄存器单??元阵列用于存储与突触后神经元相连接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地址信息,考虑到该寄??存器阵列的面积消耗与突触后神经元连接的突触前神经元的数量成正比,在该系??统设计中,一个突触后神经元最多与64个突触前神经元相连。本系统采用具有??8??
??图4.1异步电路协议通信方式??4.2数据编码方式??在异步电路设计中,数据编码方式[3<)]由以下几种:单轨编码、双轨编码、1/N??编码和k/N编码,本节主要介绍单轨编码以及双轨编码方式。单轨编码又被称为??捆绑数据编码,在这种编码方式中,一根数据线表示一比特信息,发送发和接收??方直接的时序同步通过额外的请求和应答信号来完成。单轨编码如图4.2所示,??这种编码方式必须保证在请求信号来临前,数据信号已经准备就绪,否则就会产??生数据传输错误。根据单轨编码方式,握手协议可以分为四相捆绑数据协议以及??Req、????????Ack??Sender?^?Receiver??门??(a)捆绑数据通道??Req?i;??Req????触? ̄y\?y?h?城????〇a,a? ̄if?i?〇a,a? ̄ ̄t?\??(b)?4相捆绑协议?(c)?2相捆綁协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2559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402
【部分图文】:
为神经递质的分子作为媒介,实现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以及调节。在这里,主??要讨论化学突触。在突触前神经元和后神经元细胞膜之间有一段非常狭小的间隙,??称之为突触间隙(见图2.1)。当有动作电位到迖突触时,Ca2+离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沟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从而产生由Ca2+离子触发的囊泡,通过将??囊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前后神经元之间就形成了连接,使得信息得??以传递。在在靠近突触后神经元的突触间隙位置处存在大量的或递质门离子通道,??当有神经递质分子需要接收时,这些沟道就会导通使神经递质被突触后神经元接??收。根据不同离子的不同导通情况,突触后神经元会产生相应的兴奋或抑制状态。??5??
f?f?’?output??图3.1地址事件描述电路编码??12?14?3?〉爹?|?^?\??^?§??I? ̄v?V?\?\—??Address-event?〇??|????????input?\?\?\?\??图3.2地址事件描述电路译码??3.2系统架构??如图3.3所示,该神经芯片系统由4个核心块、第一级路由器、第二级路由??器以及第三级路由器组成。这三级路由器主要完成在一个神经系统网络中不同神??经芯片之间的通信工作。每个核心块的详细架构如图3.4所示,该核心块由内容??可寻址寄存器(CAM)单元阵列126]、编码器、神经元阵列、突触阵列、仲裁器组??成。除神经元电路以及突触电路外,整个系统均采用异步电路设计思想进行设计。??每个核心模块含有256x64内容可寻址寄存器单元、256个神经元以及256个??突触,其中每个内容可寻址寄存器单元由8位寄存器组成。地址可寻址寄存器单??元阵列用于存储与突触后神经元相连接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地址信息,考虑到该寄??存器阵列的面积消耗与突触后神经元连接的突触前神经元的数量成正比,在该系??统设计中,一个突触后神经元最多与64个突触前神经元相连。本系统采用具有??8??
??图4.1异步电路协议通信方式??4.2数据编码方式??在异步电路设计中,数据编码方式[3<)]由以下几种:单轨编码、双轨编码、1/N??编码和k/N编码,本节主要介绍单轨编码以及双轨编码方式。单轨编码又被称为??捆绑数据编码,在这种编码方式中,一根数据线表示一比特信息,发送发和接收??方直接的时序同步通过额外的请求和应答信号来完成。单轨编码如图4.2所示,??这种编码方式必须保证在请求信号来临前,数据信号已经准备就绪,否则就会产??生数据传输错误。根据单轨编码方式,握手协议可以分为四相捆绑数据协议以及??Req、????????Ack??Sender?^?Receiver??门??(a)捆绑数据通道??Req?i;??Req????触? ̄y\?y?h?城????〇a,a? ̄if?i?〇a,a? ̄ ̄t?\??(b)?4相捆绑协议?(c)?2相捆綁协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玉珍;张建文;杨桂通;;神经脉冲波传播形态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8年05期
2 陈燕;;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06期
3 李迎九,汪鲁才;数字同步电路的FPGA集成设计[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朱大奇;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刘勇攀,罗嵘,史峥,杨华中,汪蕙,严晓浪;异步电路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微电子学;2002年06期
6 唐黛;冯·诺依曼和冯·诺依曼机器[J];上海微型计算机;1999年46期
7 田胜,常敏慧;计算机思维与人脑思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吴成东,陈莉;神经网络芯片研究进展[J];电气传动;1998年06期
9 吴馥梅,杨丽娅,萧信生;突触体研究简介[J];神经科学;1995年02期
10 郭爱克;生物神经网络[J];生物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玮霞;突触权重修正及抑制性神经元数量对脑放电活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2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4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