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三阶相关法的超快脉冲波形重构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0:41
   由于超快激光脉冲自身具有很多优秀的特性,使其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对超快激光本身有更加准确的认知,也为了其自身更好的的发展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更加深入的应用,对于超快激光自身波形的精确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判断一种激光脉冲测量技术是否准确并具有价值,就是看其能否完整而精确地检测出光脉冲本身所提供的全部信息。而以往对于超快脉冲自身波形的测量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短板,基本无法精确重构出脉冲波形,且过程繁琐,计算复杂,致使其不能很好的达到目前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提出一种更加高效,方便,快捷的超快脉冲波形测量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超快测量的研究意义以及超快脉冲测量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其次对一种新型的基于双延迟三阶相关法脉冲波形测量技术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就在该模型下的脉冲波形测量光路中,入射光夹角,晶体的偏转姿态以及晶体的厚度等不同的因素对波形测量结果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的分析;最后,对于脉冲波形的重构过程与方法,和重构过程中的主要误差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进而得到符合要求的精确脉冲波形。针对超快脉冲测量光路,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参数影响因素分析,对单发次的脉冲测量光路的精确调节有指导意义。对于脉冲波形重构,在双延迟三阶相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精确重构脉冲波形的算法,这种方法能够唯一恢复脉冲波形,相较于其他波形测量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学位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24
【部分图文】:

光路排布,自相关仪,二阶


1966年,Weber建议采用共线的二阶相关法测量脉冲长度[131由于这种方法产生的??基频、倍频光沿相同方向传输,背景光太强,对此Maiei?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无背景的??非共线的相关技术[14],其典型光路排布见图1.1。其原理是将被测脉冲分为两束,改变??二者的光程差,从而改变了时间延迟,再使这两束光汇聚于倍频晶体中产生二次谐波,??得到一个点的数值,连续改变光路中分光镜的位置,可以形成一个脉冲对另一个脉冲的??序列扫描,得到一个自相关信号。由于在几种确定的波形下,At与At之间的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可以根据实验所得的自相关曲线的半高全宽推测出设定波形的脉宽值,最后??将计算所得和实验所得的自相关曲线对比,通过不断修正推测出光脉冲波形,这种扫描??测量方式适用于重复频率10Hz以上稳定输出的激光系统。??Pulse?to?be??measured?The?Intensity?Autocorrelation:??r-f?sBP!i?£??A?<2?K^t-r)?SHG??<V?J_?八十?A?crystal???Detector??Variable?^?邱)??delay,?t??图1.1典型的扫描式二阶自相关仪光路排布图??几乎同时,Giordmaine等又提出了双光子荧光的测量方法[151这些详细方法详见早??期文献[1Q]以及较新的文献[7]

产生原理,相关信号,二阶


V;?I?A?A.?.?.?j?__^??\fIuorescent?dye?in?solution??图1.2双光子荧光法原理图??上述方法由于是采用扫描式的测量方法,需要逐点记录,实验繁杂,数据量大,要??求脉冲序列稳定,当脉冲放大到焦耳量级,脉冲强度达到PW量级时,打靶周期长,环??境温度变化大,每发次的脉冲参数起伏较大,这时必须进行单次测量。1970年首次提出??了单脉冲强度自相关测试技术[17],其二阶相关信号产生原理见图2,利用非线性晶体的??非共线相位匹配倍频效应,将激光脉冲的时间分布转换为空间分布,用CCD探测器对??光强的空间分布进行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换算得出激光脉冲的时间特性[18 ̄21]。??Cmdn〇?bflunt???b?targe?predjQBB?b?nn〇B?of?供?acroB??d?tisnoiirMBKipHcBlmduii?vidm^iedtalqraitotanMnB?poaftion.??、、、\??、>?SH??)?、’、、、?A?A?\?wm?Horn,juwnend??v??\???’?B\*nt2?P?-B?HBre

原理图,双光子荧光法,原理图,二阶相关函数


??图1.3典型的单发次二阶相关信号产生原理图??从理论上看,二阶相关函数G(2)(r)?=?_[/(〇/(/+?r>*=G(2)(-r)是对称的,对它进行傅里??叶变换有:??G(2)(v)=J?G(2\r)eamrdT?=?|/(v)f?(2-3)??因此从二阶相关函数G(2)(r)只能获得脉冲的傅里叶谱的幅值信息,完全给不出相位??信息[22],自然连最简单的脉冲前后沿也无法区分。??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荣庆;王新扬;;脉冲波形的自动分析[J];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2 William L.Gans;郭允晟;;NBS的皮秒脉冲波形测试系统的校准和误差分析[J];国外计量;1987年01期

3 李东臣;一种新型脉冲区分电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8年01期

4 李乃英;李乃锦;;脉冲波形的微分变换[J];电讯技术;1989年05期

5 李志清;王树荣;;《环境试验》思考题解答(下)[J];电子技术;1989年11期

6 李继承;刘聪展;张翼飞;赵建领;阎博;;基于FPGA的8通道脉冲波形分析器的研制[J];核技术;2017年09期

7 赵君喜;陈桂琴;;超宽带无线通信正交脉冲波形的正交化设计[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余小东;陆从德;杜兴忠;武莹;;发射脉冲波形对探地雷达响应的影响[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4年01期

9 李伟斌;乔卫民;敬岚;林飞宇;焦喜香;;用于核反应测量的脉冲波形数字甄别系统设计方案[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11期

10 何伟明,杨珺,吕月兰,吕志伟;种子场对单池受激布里渊散射脉冲波形保真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付在明;高速脉冲波形合成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满在朋;超高压液压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庄陵;超宽带无线通信信号PSD研究及脉冲波形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4 胡君萍;直接序列超宽带系统的脉冲波形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艳芬;矿井超宽带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高景明;陡化前沿Marx发生器及其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淼;基于三阶相关法的超快脉冲波形重构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2 杨建刚;UWB系统脉冲波形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金涛;基于脉冲波形分析的带电粒子鉴别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王永周;基于FPGA的脉冲治疗仪的研制[D];河北大学;2014年

5 朱璐瑛;超宽带正交脉冲波形设计研究[D];烟台大学;2009年

6 赵祎;皮秒级脉冲波形参数国家基准不确定度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高昕;高速脉冲发生器脉冲波形模块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屈毅;基于高斯函数的UWB脉冲波形设计[D];兰州大学;2007年

9 邹恢燃;基于SHB装置的波形整形及应力平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10 谭秀文;脉冲波形对电弧形态及熔滴过渡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2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52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