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高效率的线性功率放大器设计

发布时间:2020-10-23 03:30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采用更加复杂的调制方式提高它的频谱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发射信号的峰均功率之比,这将引起功率放大器的低效率。为了提高效率,学术界提出了包络跟踪和包络的消除与恢复等技术。因此设计应用于手持设备中高效率的线性功率放大器具有重大意义。论文改进了一种混合型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结构,其中混合型包络调制器包括线性放大级、电流感应、偏置控制、可编程迟滞比较器、包络整形和开关放大级,该结构中对包络信号进行整形后作为整个包络调制器的输入信号,同时偏置控制电路将线性放大级的输出信号反馈给包络整形电路,从而提高了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效率,并且论文对包络调制器的噪声和环路特性均进行了模型简化和理论推导。然后论文设计了一种差分输入的线性功率放大器电路,采用cascode结构以实现高输出功率,输入输出的匹配网络采用片外分立元件进行设计。综上,论文结合混合型包络放大器和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在提高输出效率的同时输出功率也满足了应用需求。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完成了高效率的线性功率放大器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和版图设计,并进行了后仿真验证以及与前仿真指标的对比。后仿真结果表明:高效率的线性功率放大器在1.80GHz中心频率的输入信号下,其平均输出功率为21.05dBm,功率附加效率为26.2%,功率增益为22.1dB,均满足设计要求。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722.75
【部分图文】:

1dB压缩点,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工艺


第三章 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设计出效率和线性度,其中 MN7、R5、R7 和 MN8、R6、R8 构成二极管线性化电路,两级 Cascode 的共栅极晶体管均采用自偏置方式使得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最佳区域。功率级的输入晶体管尺寸选择为输出晶体管的 1/3,由于电感扼流圈面积过大,在 CMOS 工艺下不能承受如此大的电流,因此选择片外电感及匹配网络。另外,二极管线性化电路连接在功率输出级的晶体管栅极,同时具有提供输入晶体管栅极偏置电压的作用。根据指标要求平均输出功率大于 20dBm,对于固定电源电压的功率放大器而言,输出 1dB 压缩点最好在 22dBm 以上,输出饱和功率达到 25dBm。在 180nm CMOS 工艺下,共源极的晶体管采用标准晶体管,其栅长取最小 180nm,共栅极的晶体管采用厚栅管,其栅长取 350nm。对功率放大器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了仿真验证,如图 3-8 至图 3-10 所示,表 3-1 总结了功率放大器在不同温度下各个指标的具体数值。

功率放大器,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工艺


晶体管栅极偏置电压的作用。根据指标要求平均输出功率大于 20dBm,对于固定电源电压的功率放大器而言,输出 1dB 压缩点最好在 22dBm 以上,输出饱和功率达到 25dBm。在 180nm CMOS 工艺下,共源极的晶体管采用标准晶体管,其栅长取最小 180nm,共栅极的晶体管采用厚栅管,其栅长取 350nm。对功率放大器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了仿真验证,如图 3-8 至图 3-10 所示,表 3-1 总结了功率放大器在不同温度下各个指标的具体数值。图 3-8 TT 工艺角与 27℃下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AE 和 1dB 压缩点

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压缩点,1dB压缩点


图 3-8 TT 工艺角与 27℃下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AE 和 1dB 压缩点图 3-9 TT 工艺角与 80℃下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PAE 和 1dB 压缩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海波;费腾;;一种通用线性功率放大器[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8年03期

2 李彬;陈霁月;;30MHz-90MHz线性功率放大器的研制[J];硅谷;2010年18期

3 孙再吉;;RFMD的高效线性功率放大器[J];半导体信息;2009年04期

4 陈星;王召巴;;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的研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32期

5 高修立;;微波前馈线性功率放大器技术[J];舰船电子对抗;2005年06期

6 ;200V/40A线性功率放大器PA52[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3年08期

7 庄建东;陶煜;武文娟;高怀;;802.11n高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讯技术;2012年02期

8 秦国宾;王宁章;;2.4GHz CMOS线性功率放大器设计[J];通信技术;2010年09期

9 湛赤子;曹卫平;;射频2W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刘建更,张巧威;用于CDMA通信系统的高线性功率放大器[J];计算机与网络;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强;射频线性功率放大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何松柏;宽带无线通信收发信机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袁晓辉;记忆非线性功率放大器行为建模及其数字预失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丹;高效率的线性功率放大器设计[D];东南大学;2018年

2 王瑞;快速反射镜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年

3 何世栋;2.4GHz硅基高效率线性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与设计[D];东南大学;2017年

4 吴加荣;基于预失真方法的线性功率放大器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宋利艳;2GHz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付瑞改;软件无线电中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赵小翔;225MHz-512MHz80W线性功率放大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道元;微波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9 周景迁;一种基于线性功率放大器的交流恒流源设计[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程维维;应用于TD-SCDMA的微型智能线性功率放大器的研究与实现[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2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52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