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K波段6位MMIC数字移相器与衰减器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0-10-23 06:42
   移相器与衰减器作为一种幅相控制器件,在微波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相控阵雷达与移动通信系统的收发组件中,它们通常同时出现用于实现信号的空间扫描。随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生产重复性高的微波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本文基于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技术设计了一款同时集成移相功能与衰减功能的芯片,该芯片包含6位数字移相器与6位数字衰减器。芯片的设计指标为插入损耗小于17dB,输入输出驻波比小于2,64态相移均方根误差小于5°,64态衰减均方根误差小于0.6 dB。本文针对K波段六位数字移相器与衰减器进行了研究,基于0.25μm GaAs pHEMT工艺,采用ADS软件完成了电路设计。介绍了移相器与衰减器的工作原理与常见的电路拓扑结构,以及不同结构各自的优缺点。对电路中的有源器件pHEMT进行了开关特性分析,分析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并对电路中用到的各种无源器件模型进行了分析。完成了6位移相器与6位衰减器单元电路的设计,5.625°移相单元采用并联电感型结构,11.25°、22.5°、45°移相单元采用全通型结构,90°、180°移相单元采用高通低通型结构,6位衰减单元均采用T型衰减网络级联设计,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不断优化电路元件参数,直至单级电路性能满足设计指标。将各个单级电路级联,在不同的级联顺序下对完整电路进行S参数分析,完成了级联顺序设计,并解决级间匹配的问题,在移相器与衰减器的各个性能指标之间取得平衡,使芯片整体性能最佳。在ADS中完成了移相器与衰减器的版图设计,并对版图进行电磁场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完成版图优化。最终设计出的芯片版图面积为6.5mm×1.1mm,版图电磁场仿真结果表明,在28-32GHz频带范围内,当衰减置零时,64种移相状态的插入损耗均小于16.3dB,64种移相状态与64种衰减状态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均小于1.87,64态移相均方根误差为3.25°,64态衰减均方根误差为0.27dB。移相64态插入损耗波动在±1.52dB之间,衰减64态附加相移在±24.2°之间。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715;TN623
【部分图文】:

电抗网络,反射型移相器,短路传输线,结构示意图


传输线终端的负载网络一般有两种类型,如图 2.3 所示,图 2.3(a)结构为在传输线终端加一个由电容与电感构成的反射网络,通过并联的开关来改变这个电抗网络对主传输线引入的负载电抗;图2.3(b)中的结构是利用终端短路的传输线作为反射网络,当反射网络前的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信号在开关处直接反射,当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信号经过传输线到达短路点反射,这种结构的相移量为反射网络中传输线电长度的 2 倍。图2.3 反射型移相器结构示意图(a)电抗网络型(b)短路传输线型移相器为二端口器件,为了将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开,通常在电路中加入环形器或者定向耦合器[24],定向耦合器可采用 3dB 电桥、兰格耦合器等不同的形式。由于信号在反射支路中传播了两次,因此要实现同样的相移量所需要的传输线长度差仅为采用开关线型结构传输线长度差的一半。目前常见的反射型移相器有环形器式和 3dB 电桥式两种形式。环形器式移相器结构如图 2.4 所示,入射波从 1 端口输入

开关型,结构示意图,衰减器


并且在大衰减量情况下,通过调整两条支路的电长度,可以将两种状态下的附加相移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图2.7 开关型衰减结构示意图2.2.2 T 型衰减器T 型衰减器是最常见的一种衰减结构,由三个电阻元件与两个开关元件构成,电路结构如图 2.8 所示,通常采用 FET 作为开关。当 M1 处于导通状态、M2 处于截止状态时,信号直接通过 M1 到达输出端口,衰减器处于参考状态。当 M1 处于截止状态、M2 处于导通状态时,信号通过 R1、R2、R3 构成的 T 型衰减网络到达输出端口,衰减器处于衰减状态。若 T 型衰减结构的衰减量为 L,?

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可采用 0.25μm 工艺。器中的开关是一种微波控制器件,开关在电路中的重要性衰减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本设计中采电子迁移率晶体管)。T 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演变而来的,传统 H料为非掺杂的 GaAs 层,pHEMT 将沟道材夹在未掺杂的 GaAs 层与掺杂的 AlGaAs 层中子迁移率,低噪声、低功耗、高电流增益频的有源电子元件[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镇;朱健;郁元卫;姜理利;;毫米波MEMS移相器模块用驱动电路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9年01期

2 马华;娄菁;王军;董博文;冯明德;李智强;屈绍波;;微波移相器主体类型分析与铁电移相器电路设计研究进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2期

3 张晓桐;董自强;张松;胡天宇;苗峻;李旭;朱林;唐立赫;王大宇;;一种新型螺旋形分布式RF MEMS移相器的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9年08期

4 刘宇婕;张文梅;;基于变容二极管的紧凑型反射移相器[J];测试技术学报;2019年06期

5 卫鹏;周前;朱鑫要;嵇托;张宁宇;;可控移相器对特高压交直流接入受端电网影响研究[J];中国电力;2018年07期

6 陈智;闫璞;;基于FPGA的高性能程控数字移相器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7年02期

7 梁庆山;匡珩;向虎;;一种高功率高精度四位数字移相器的设计[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24期

8 杨永前;崔勇;杨增辉;刘俊;;双芯对称离散型可控移相器的数学建模[J];陕西电力;2014年11期

9 叶宝江;桑飞;杜运;;论述移相器发展历程及工作原理[J];通讯世界;2015年15期

10 杨誉;王修龙;朱志斌;吴青峰;;一种高功率移相器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灿;用于相控阵天线的可重构缺陷微带移相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吕云鹏;基于多模谐振理论的宽带移相器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3 Al Soad Odai Hassan Raheem(拉和);基于向列液晶的电调IMSL移相器和天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解飞;毫米波旋磁生瓷料带及LTCF移相器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钱慧珍;硅基高性能数字极化相控阵发射机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江源;微波系统中的可重构关键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权星;面向射频移相架构相控阵系统的硅基移相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应战;SnO_2纳米结构与BaZr_xTi_(1-x)O_3铁电移相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9 王梦;钛酸锶钡系铁电薄膜材料特性及其移相器结构性能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成;分布式RF MEMS移相器热致封装效应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恬;硅基铁电薄膜W波段移相器设计制备及其阵列化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

2 吴泓江;基于压控结构的低功耗有源移相器研究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徐蕾;K波段6位MMIC数字移相器与衰减器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周赡成;Ku波段MMIC数控移相器和数控衰减器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5 刘震;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电扫描天线的分析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伍文涛;基于COMS工艺的宽带放大器与移相器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陈亚彬;应用于多频电调天线的移相器和滤波器一体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8 李铮;太赫兹移相器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9 廖中靖;基于SiGe BiCMOS工艺的微波多功能芯片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0 史金鑫;基于微结构的太赫兹移相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2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52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