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协议串行通信板卡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部分图文】:
SLX45完成,FPGA通过PCI9030与上位机控制程序完成通信。PCI9030将复杂的PCI总线转换为简单的Localbus总线[2],FPGA通过对Localbus的读写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由于FPGA芯片的管脚电平一般为标准的TTL电平,与RS-232、RS-422和RS-485串行协议的输入电压的电平不符,故还需要相应的电压转换芯片进行电平转换。同时,为了使8路串行通道能够兼容多种串行接口标准,每路通道需要有一款通道转换芯片完成RS-232/RS-422/RS-485协议的电路转换工作,FPGA通过对通道转换芯片进行控制从而配置每路通道所支持的通信协议[3]。图1是多协议串行通信卡的硬件结构图。图1多协议串行通信卡硬件结构图收稿日期:2016-11-05作者简介:王剑博(1988—),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载计算机技术及嵌入式系统。E-mail:jslt@dnzs.net.cnhttp://www.dnzs.net.cnTel:+86-551-6569096365690964ISSN1009-3044电脑知识Vol.12,No.35,December201652DOI:10.14004/j.cnki.ckt.2016.4918
网络通讯及安全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第12卷第35期(2016年12月)图2双层屏蔽原理3.3.4结构设计根据以上分析,多协议串行通信卡的屏蔽腔采用双层复合金属材料,由双层金属腔壁和双层金属盖构成,见图3。屏蔽腔底部与印制板铜箔通过螺钉连接,为了补偿接缝在压紧时所出现的不均匀性,接触面间安装导电衬垫。屏蔽腔的外层金属为铜,内层为冷轧钢材料。双层金属采用结构胶粘接。相应地,在印制板上依据屏蔽腔的区域划分,敷设导电接地层,见图4,网纹填充区域即为接地层。在设计过程中屏蔽舱的盖板要距离板上电路5~10h以上,腔体壁要距离板上电路的边缘3h以上,这样是为了避免屏蔽腔体的导电壁对板上电路电场的扰动。当电路工作频率接近屏蔽腔的谐振频率时,有部分能量被吸收,可能发生衰减尖峰,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设计屏蔽腔尺寸时,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让屏蔽腔体的谐振频率避开电路的工作频率,使它们不一致。屏蔽腔体的谐振频率与其尺寸参数的关系为公式(5)和公式(6):lcM=λ021-è÷Nλ02ac2(5)c=11-hbè1-1ε(6)式中:λ0—谐振波长;M、N—谐振模次数;l—谐振腔体长;a—谐振腔体宽;b—谐振腔高度;h—介质厚度(印制板厚度);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一般情况下M和N最大取2和3,因为更大的谐振模式已很微弱。ε=4.2~4.7。图3屏蔽腔结构图图4印制板接地层多协议串行通信卡印制板厚度h=1.6mm,屏蔽腔高度b=8mm,屏蔽腔长l=200mm,两个屏蔽腔的宽度分别为a1=40mm,a2=60mm。4结论本文在最后对经过电磁兼容设计的多协议串行通信板卡进行了RE102试验,该板卡如图5所示,实验对该多协议串行通信卡分别在低频2
网络通讯及安全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第12卷第35期(2016年12月)图2双层屏蔽原理3.3.4结构设计根据以上分析,多协议串行通信卡的屏蔽腔采用双层复合金属材料,由双层金属腔壁和双层金属盖构成,见图3。屏蔽腔底部与印制板铜箔通过螺钉连接,为了补偿接缝在压紧时所出现的不均匀性,接触面间安装导电衬垫。屏蔽腔的外层金属为铜,内层为冷轧钢材料。双层金属采用结构胶粘接。相应地,在印制板上依据屏蔽腔的区域划分,敷设导电接地层,见图4,网纹填充区域即为接地层。在设计过程中屏蔽舱的盖板要距离板上电路5~10h以上,腔体壁要距离板上电路的边缘3h以上,这样是为了避免屏蔽腔体的导电壁对板上电路电场的扰动。当电路工作频率接近屏蔽腔的谐振频率时,有部分能量被吸收,可能发生衰减尖峰,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设计屏蔽腔尺寸时,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让屏蔽腔体的谐振频率避开电路的工作频率,使它们不一致。屏蔽腔体的谐振频率与其尺寸参数的关系为公式(5)和公式(6):lcM=λ021-è÷Nλ02ac2(5)c=11-hbè1-1ε(6)式中:λ0—谐振波长;M、N—谐振模次数;l—谐振腔体长;a—谐振腔体宽;b—谐振腔高度;h—介质厚度(印制板厚度);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一般情况下M和N最大取2和3,因为更大的谐振模式已很微弱。ε=4.2~4.7。图3屏蔽腔结构图图4印制板接地层多协议串行通信卡印制板厚度h=1.6mm,屏蔽腔高度b=8mm,屏蔽腔长l=200mm,两个屏蔽腔的宽度分别为a1=40mm,a2=60mm。4结论本文在最后对经过电磁兼容设计的多协议串行通信板卡进行了RE102试验,该板卡如图5所示,实验对该多协议串行通信卡分别在低频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侃,王志华,任继舜;STD工业控制机DMA通信板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1996年06期
2 方伟;欧中红;代征;昌玉芳;;一种智能通信板的可测试性设计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年04期
3 金传升;;通信板[J];通信技术;1986年04期
4 徐惠钢,薄煜明;PC/104标准嵌入式扩展通信板设计[J];半导体技术;2003年08期
5 徐惠钢,薄煜明;PC/104标准四串口通信板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3年01期
6 王雪;申萍;宋娟;严翔;;一种新型MVB通信板的探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2年03期
7 ;多总线Ⅱ的通信板[J];航空计算技术;1994年04期
8 徐军涛;许化龙;;基于CAN核的四冗余通信板设计与仿真[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年01期
9 罗孝荣,卢力;四通道DMA通信板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J];测控技术;1990年02期
10 王侃,王志华,任继舜;STD工业控制机DMA通信板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199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潇濛;BTM测试工装软件硬件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邹玲;基于故障树的车载ATP安全通信板检测系统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威;列车信息无线传输系统中基于ARM的通信板设计[D];郑州大学;2013年
4 陈彦;基于VME总线的MVB通信板的设计与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吴明星;基于组态软件的工业电力调整器Modbus通信界面及通信板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5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5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