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银盐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防污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9:44
   海洋生物污损涉及了4000多种海洋生物,对海上工程设施造成了极大危害。海洋生物污损的防护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商业防污涂料,该方法使用简便,效果良好,成本低,但由于该类涂料中含有杀生物剂,会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的防污涂料或者开发新型防污技术是刻不容缓的。本论文选择新型的光催化杀菌防污技术,以AgVO_3和ZnO为基础材料,分别与Ag_2MoO_4和助催化剂AgBr复合,构建出具有不同的异质结结构的复合光催化剂,增强光捕获能力并延长光吸收区域,抑制电子和空穴对的重组,进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获得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的抗菌防污材料。根据降解、抗菌实验数据以及自由基捕获实验,评价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抗菌防污活性,并提出相应的光催化反应机理,为开发稳定、高效、绿色环保的抗菌防污半导体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水热法合成具有一维棒状结构的AgVO_3纳米材料,然后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上负载颗粒状AgBr,成功制备出由AgVO_3的(501)晶面和AgBr的(200)晶面紧密结合的AgBr/AgVO_3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0.5AgBr/AgVO_3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下150 min后对RhB的降解率可达到92.3%。由光催化抗菌防污实验得出,在30 min内,使用0.5AgBr/AgVO_3异质结光催化剂,超过99.9970%的E.coli,P.aeruginosa和S.aureus被杀死,说明0.5 AgBr/AgVO_3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杀菌性能。经过6次杀菌循环实验后,0.5 AgBr/AgVO_3复合材料对P.aeruginosa的抗菌率没有明显降低,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根据自由基捕获实验以及上述数据,提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理。(2)利用水热法和原位生长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摩尔比的AgBr/Ag_2MoO_4@AgVO_3光催化剂,研究AgBr和Ag_2MoO_4的不同负载量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 AgBr/Ag_2MoO_4@AgVO_3光催化剂对RhB溶液具有最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达到了94.9%。在光催化抗菌防污实验中,1.0 AgBr/Ag_2MoO_4@AgVO_3光催化剂对三种模式菌的杀菌率均超过了99.99%,在经过5个循环后,该催化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率依然达到98.5942%,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以及稳定性。(3)利用水热法和原位生长法合成具有Z型结构的AgBr/Ag_2MoO_4@ZnO复合材料,通过XRD,SEM,XPS和HRTEM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等进行表征。选择环丙沙星(CIP)和罗丹明B(RhB)作为目标物进行光降解实验,以揭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0.5 AgBr/Ag_2MoO_4@ZnO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环丙沙星的降解率为80.5%,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在光照60 min后,超过99.999%的E.coli,P.aeruginosa和S.aureus被杀灭。此外在5次循环杀菌实验后,该催化剂依旧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说明0.5 AgBr/Ag_2MoO_4@ZnO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提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304;O643.36;O644.1
【部分图文】:

流程图,流程图,射线衍射,粉末分析


图 3.1AgBr/AgVO3材料的制备流程图Fig. 3.1 The preparation flow diagram ofAgBr/AgVO3Br/AgVO3复合材料表征X射线衍射仪(Rigaku D/max-3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ap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cnai G2F20,America)能谱仪(XPS,ESCALAB 250XI,America)等一系列测VO3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和形貌等进行表征。与讨论合材料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X 射线衍射粉末分析图谱(XRD)来表征光催化剂的晶相和

扫描电镜图,样品,复合材料,棒状


图 3.3 样品的扫描电镜图:(a)纯 AgVO3,(b)纯 AgBr,(c)0.1 AgBr/AgVO3,(d)0.3AgBr/AgVO3,(e)0.5AgBr/AgVO3,(f)0.7AgBr/AgVO3Fig. 3.3 SEM images of as-synthesized samples: (a) pureAgVO3, (b) pureAgBr,(c) 0.1AgBr/AgVO3, (d) 0.3AgBr/AgVO3, (e) 0.5AgBr/AgVO3, (f) 0.7 AgBr/AgVO33.3.3AgBr/AgVO3复合材料 TEM 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 AgBr/AgVO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 TEM 以及HRTEM 分析。从图 3.4(a, b)可以更清晰地看出,0.5 AgBr/AgVO3复合材料是负载了不规则颗粒的棒状结构。此外,图 3.4(c)的 TEM 图像清楚地显示了该复合材料的棒状结构的直径约为 500 nm,而其上负载的不规则颗粒平均尺寸约为 50 nm,证实该复合材料是纳米级结构。图 3.4(d)显示了 0.5 AgBr/AgVO3的 HRTEM 图像,图中可清晰地看到两组不同的晶格条纹,其间距分别为 0.2985

谱图,谱图,样品,复合材料


图 3.4 0.5 AgVO3/AgBr 样品的 TEM(a, b), HRTEM(c)和 SAED(d)谱图Fig. 3.4 (a,b) TEM, (c)HRTEM and (d)SAED of as-synthesized 0.5 AgVO3/AgBr compositions3.3.4AgBr/AgVO3复合材料 XPS 以及 UV-DRS 分析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用于研究 0.5 AgBr/AgVO3光催化剂的元素组成和每个元素的原子价态。如图 3.5(a)所示,从样品的 XPS 谱图中可以看出该复合材料是由 Ag,V,O 和 Br 这四种元素组成。图 3.5(b)显示了元素 Ag 3d的高分辨率 XPS 图谱,在该谱图中具有两个峰,分别为 367.96 eV 和 373.97 eV,说明该复合材料中元素 Ag 的价态为+1(Zhang et al., 2018)。在图 3.5(c)中,V 2p 的谱图显示在 524.11 eV 和 516.75 eV 处有两个峰,扥别对应于 V 2p1/2 和 V2p3/2,说明材料中 AgVO3的元素 V 为+5(Lin et al., 2017; Xiang et al., 2017; Guoe al., 2016)。在 Br 3d 的高分辨率图谱中,在 68.65 eV 和 69.64 eV 的两个强峰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简述半导体材料发展的现状及前景[J];南方农机;2019年15期

2 伍楚雄;;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01期

3 闵俊杰;;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分析及其应用[J];科技传播;2019年04期

4 于颖;;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现状[J];科技风;2017年25期

5 王磊;;中国半导体材料业的状况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年14期

6 江洪;刘义鹤;张晓丹;;国外第3代半导体材料项目国家支持行动初探[J];新材料产业;2017年08期

7 王兴艳;;加快发展我国第3代半导体材料 力争实现产业赶超[J];新材料产业;2017年08期

8 付婧;;浅谈电子科学技术中的半导体材料发展趋势[J];数码世界;2017年03期

9 王元元;李靖;黎阳;李文琴;吴子华;祝向荣;马董云;;基于CDIO理念的《半导体材料》全英文课程教学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16期

10 王军喜;刘喆;魏同波;王国宏;;第3代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发展和应用[J];新材料产业;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增华;新型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梦姣;二维层状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器件性能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易宁波;基于微纳加工技术改性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器件制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吴涛;若干半导体材料电子结构及电荷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郭泽清;两种新型TiO_2(B)-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吸附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吕威;低维半导体材料(InGaN量子阱、InAs量子点)显微结构与光学性能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梁建;新型结构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陈金伙;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与试制[D];兰州大学;2006年

9 苏炜;有机功能半导体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其聚集体的纳米结构[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赫;半导体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及其形貌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会会;银盐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防污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2 廖润钱;脱合金法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3 赵自豪;C_(60)衍生物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4 程新;FeVO_4与g-C_3N_4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洒洒;有机—无机杂化发光半导体材料[D];福州大学;2017年

6 余江海;掺杂Bi系半导体材料的光诱导功能特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

7 赖文龙;N半导体材料公司质量管理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沈宇皓;半导体单缺陷的量子操控及应用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李娴雅;XAFS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研究及分析方法创新[D];广西大学;2017年

10 朱小露;新型改性银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6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56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