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ZnO忆阻突触器件的阻变性能及神经功能模拟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60
【部分图文】:
图 1-1 (a)数字型和(b)模拟型忆阻器的 I-V 曲线Fig. 1-1 (a) Digital-type; (b) analog-type resistive switching.目前已有许多的物理机制或模型解释电阻转变行为,包括导电通道(或导电模型[21]、金属阳离子迁移模型[22]、势垒变化模型[23-24]等。这些模型之间并不的,有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型会对同一个现象进行解释。导电细丝模型:如图 1-2 所示,此模型认为在由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时,器形成了具有类金属特性的可以导电的细丝。而从低阻向高阻的转变是由于导的断裂。导电细丝模型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解释电阻转变开关效应的模型 等人使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了导电细丝[21]。
图 1-1 (a)数字型和(b)模拟型忆阻器的 I-V 曲线Fig. 1-1 (a) Digital-type; (b) analog-type resistive switching.目前已有许多的物理机制或模型解释电阻转变行为,包括导电通道(或导电)模型[21]、金属阳离子迁移模型[22]、势垒变化模型[23-24]等。这些模型之间并不立的,有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型会对同一个现象进行解释。导电细丝模型:如图 1-2 所示,此模型认为在由高阻态转变为低阻态时,器部形成了具有类金属特性的可以导电的细丝。而从低阻向高阻的转变是由于导丝的断裂。导电细丝模型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解释电阻转变开关效应的模型n 等人使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了导电细丝[21]。
图 1-3 导电细丝的 C-AFM 图:(a)高阻状态;(b)低阻状态Fig. 1-3 C-AFM image of conductive filaments: (a) HRS; (b) LRS.金属阳离子迁移模型:此模型常用于以活泼金属作为电极的忆阻器件[22]。如 所示,在活泼金属电极上施加正偏压时,在电场作用下,活泼金属发生氧化为金属阳离子,并在电解质层中迁移至惰性电极。在惰性电极处,金属阳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并在此积聚。随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金属原子不断堆贯穿整个薄膜内部形成金属导电细丝。当施加反向电压时,相同的氧化还原会导致金属丝断裂。因此,基于金属阳离子迁移模型的忆阻器通常表现双极转变行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坤;程坤;崔米豆;于欢;杨希川;李玲;;ZnO基复合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7年01期
2 赵占山;王冰冰;张盼;张广田;;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ZnO掺杂的研究进展[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7年01期
3 王传坤;刘辉;;基于ZnO缓冲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数值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4 王传坤;毛与婷;龚秀;马恒;;ZnO基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6年02期
5 刘哲;李庆;林华;覃礼钊;李元;聂明;解国猛;;ZnO纳米片的室温绿色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6年S1期
6 廖峻;;ZnO基透明导电薄膜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6年11期
7 王先龙;;ZnO压敏陶瓷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佛山陶瓷;2016年07期
8 孙墨杰;王世杰;;基于ZnO/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有机磷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9 杨磊;王柱生;李占奎;刘凤琼;王秀华;陈翠红;李海霞;李荣华;戎欣娟;祖凯玲;李春燕;卢子伟;;ZnO紫外探测器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5年01期
10 王然龙;阮海波;;柔性ZnO基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璐;纳米结构TiO_2、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倜;原子层沉积方法制备非极性面ZnO异质结及其物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王欢;还原氧化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ZnO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凤娟;ZnO基薄膜的生长及其紫外光敏电阻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吕建国;ZnO半导体光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袁艳红;碳纳米管与ZnO低维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晓晖;微米级电气石表面包覆ZnO及其电磁屏蔽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彭成晓;正电子对ZnO和GaN宽带隙半导体中缺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段理;ZnO薄膜的光电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冯夏;ZnO基半导体—金属异质纳米结构[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丹纯;光控ZnO忆阻突触器件的阻变性能及神经功能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贾晓芳;Mo/Ce掺杂对ZnO物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3 孙丹;单层ZnO的光学和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梦珠;暴露{001}晶面ZnO泡沫和[001]取向ZnO薄膜的气体传感与光伏性能及其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建芝;改性ZnO的制备及低温脱除NO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年
6 蔡俊豪;三维分级结构ZnO纳晶薄膜的制备及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8年
7 刘燕杰;电纺ZnO微纳米纤维及传感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8 阮仁雨;磁性ZnO对水中磺胺二甲嘧啶的光催化降解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9 季秋忆;可见光下镧系氧化物/ZnO复合纳米光催化剂降解海洋柴油污染[D];大连海洋大学;2018年
10 郭皓文;一维ZnO复合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4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6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