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远距离激光振动检测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9:39
   激光振动检测技术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而且可以远距离无接触的测量等优点,近年来在军事侦听、工业预警、以及航空测振,医疗检查和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激光测振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干涉法测振技术和光反射调制法测振技术。本课题“远距离激光振动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将激光测振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检测音频范围振动信号,结合目前该项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相关产品的现状,力求研制一套更具实用价值的装置。在本次研究中系统使用光反射调制测量技术,这是由于利用干涉法的测振系统光路要求严格,系统成本较高,使用环境也有所限制,不利于系统的产品化,而光反射调制测振技术则系统简单易实现,可在室外,野外环境下操作,且能实现远距离的测量。该套系统采用发射接收分立设计,且设计上充分考虑易用性,便携性,远距离测量等因素,使得最终系统小型、轻便、易操作,极大的增加了系统的实用性。并寻找出复杂反射光斑的最佳探测区域,最后对检测到的带噪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使得最终获取的信号可懂性良好。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完成了远距离激光振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制,整套装置体积小、携带性强,并将音频信号作为振动源,实现远距离检测振动源与检测装置有遮挡时的信号检测,有效距离长达200 m;(2)开展了对系统的测试与实验,包括:(a)激光器性能的测试,如光斑大小、发散角及散热器性能;(b)系统参数的测试,如检测距离,灵敏度及频率响应范围;(c)音频信号的检测和反演;(3)通过对反射光斑的分析,探测出寻找最佳探测区域的方法,为系统的自动化奠定基础;(4)完成了检测到的带噪信号的语音降噪处理,对处理前后语音信号的识别度做进一步的评价;通过本文的工作,实现了远距离激光测振系统的研制,并为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24
【部分图文】:

系统框图,系统框图


这种装置即可实现隐蔽性高,距离远的侦听。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市面上目前并没有一款成熟的能用于音频置,很多研究也处于实验室阶段,因此本文通过对之前文献的的积累,致力于研制一套具有实用性的可实现远距离语音信号置。总体架构与难点分析到系统的实用性,系统采用接收与发射分体的结构,便于实际中发射端负责激光的发射、瞄准,接收端负责激光的接收、播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 1-1 所示。由于激光测振技术也可用于侦技术保密性较高,国内目前虽然也有很多研究激光测量音频范都处于实验阶段,检测距离有限,截至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一套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套能够实际应用的产品,而设计的系统要想同时满足测振效果化、便捷性、加工简单以及外观精致等各方面性能要求,具有一

调制原理,光反射


射调制技术用于音频范围振动检测大致工作原理如下:纵波,纵波的定义是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因此造成对周围空气的挤压,形成疏密不同的部分,称这种传播会逐渐衰减,其振动幅度也会减小,若传输过程中表面就会形成声压,遮挡物就会发生振动,声压越大,型的遮挡物,其振动效果会比较明显,例如玻璃,反光物为房间上安装的窗户玻璃,激光打到玻璃上,玻璃将测器上,保证激光发射、接收的位置和角度不变。若此时会引起玻璃表面振动,导致反射光发生偏转,偏离原来的到的光强度会随之改变,光强度的改变与玻璃的振动是成光强度的处理反演出振动信号,再将振动信号变为语音信术在音频信号领域的应用[30]。1 所示,AO 为入射光线,OE 是发生振动前的反射光线,光线,i 为发生振动前的入射角,i 为发生振动后的反射面的距离。

原理图,等厚干涉,原理图,薄膜


稳定干涉的条件之一。波是由波列组成,对于同一波列中的两个部分光波在空中始终无法相遇,因为第二部分的分光已经越过此点,也就无法形成干涉图样到稳定明显的干涉条纹,必须满足以上条件,类型涉膜干涉中的一种,其中薄膜满足折射率恒定到薄膜内,光线在薄膜的上表面反射后的光纹,我们称这类干涉条纹为等厚干涉。在厚条纹,在这里假设薄膜中的折射率为n,上。点光源A 发出两条光线到达薄膜,一束光线 C 点,此处厚度为 L。其中,i 是光线在薄膜理图如图 2-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葛霞;邓菲;王敬蕊;;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语音信号应用的教学案例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王丁一;徐先峰;李诗然;;混合语音信号盲分离算法研究与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6年06期

3 石从红;;混响环境下语音信号优化识别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7年02期

4 杨臻;;语音信号准确性识别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7年02期

5 闫应天;;基于移频函数的语音信号加密[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年28期

6 信明贵;陈亮;;堆取料机连锁信号和语音信号无线传输技术研究[J];中国冶金;2010年07期

7 石海燕;;基于短时能量的语音信号端点检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18期

8 姚屏,申群太,王俊年;语音信号的谱熵检测在车辆通信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陈洪财;语音信号的前反馈自适应量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徐静波,于洪涛,冉崇森;重叠语音信号的高阶矩分离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胜;语言学习系统学生终端机的数字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谭丽丽;语音信号盲分离算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3 陈为国;实时语音信号处理系统理论和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4 闫润强;语音信号动力学特性递归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金学成;基于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薛丽芳;语音信号动态特征分析及其可视化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7 韩志艳;语音信号鲁棒特征提取及可视化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赵正敏;语音非线性特性分析及其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9 王海艳;基于统计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覃爱娜;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汉语语音编码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妙;湍流信道中语音信号自适应小波快速去噪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汪啸;远距离激光振动检测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王纯子;基于集成算法的语音降噪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4 赵玲;基于盲源分离的语音信号增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宏乐;语音信号稀疏表示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翠;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信号压缩[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陈臻圆;语音信号的压缩感知研究及其在语音编码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1年

8 郑远硕;语音信号的数字化混沌遮掩通信及盲提取技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9 杨晨欢;基于混沌时间预测模型的语音信号编码方法[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高静;压埋人员呼救语音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1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71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