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钨氧基低压双电层薄膜晶体管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321.5
【部分图文】:
都是依靠场效应原理调控沟道层,但是氧化物TFTs是通过电子累积形成沟道层,??而n型FET是通过p型衬底上形成的n型沟道达到反型层。??图1-1为n型TFTs的工作原理图,此图中源极接地,漏极和栅极均加正偏??压。如图l-l(a),当栅极电压特别小时(VGS?VTH),栅介质/半导体层界面没有??电子积累,因此源、漏极之间没有电流,器件处于未开启状态。??逐渐增大栅极电压,当其增至阈值电压时(V〇s=VTH),我们可以将TFTs看成??以栅介质为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电子积累层在??栅介质/半导体层界面产生。源漏极之间的横向电场使注入电子积累层的源极电??3??
为了评估TFTs器件的电学性能,场效应迀移率((iFE)、电流开关比(I0N/0FF)、??阈值电压(VTH)、亚阈值摆幅(SS)等是常用的特征参数。这些参数均能由TFT的转??移特性曲线及输出特性曲线计算得出,图1-2是典型的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1]。??场效应迁移率〇iFE)??目前,最常用来确定载流子迁移率的方法是霍尔效应,得到的是霍尔迁移率。??一般来说,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受到材料本身散射机制的影响。但是TFT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不同于其在半导体中的固有迁移率,因为它受散射机制的影响远小于??栅压的调控作用。按照Schroder的观点,TFTs中的载流子迁移率计算方式可以分??为有效迁移率、饱和迁移率、场效应迁移率,每种计算方式都有优缺点。最常用??的是场效应迁移率(也称为线性迁移率)。在单位电场下,载流子的平均漂移速??度定义为场效应迁移率。一般通过公式1-1计算确定场效应迁移率:??MfE?=?/^lin?=?—?1-1??W-C0X-VDS?dVGS??公式1-1中,L和W分别表示沟道的长度和宽度,VDS为源漏电压。VCS为??栅极电压
TFTs主要由栅极层,栅介质层,半导体层,源、漏电极在衬底上堆叠组成,??衬底一般分为玻璃和柔性衬底。对于氧化物TFTs而言,其半导体层一般为氧化??物。图1-3为TFTs的典型结构示意图[231,其中图(a)和图(b)为底栅(Bottom?Gate,??BG)器件的结构图,其余为顶栅(Top?Gate,?TG)器件的结构图。每一种结构都有优??缺点,顶栅器件一般用于需要外延生长半导体层,难以制备底电极的情况。同时??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党会;雒设计;许天旱;姚婷珍;宋海洋;王磊;肖美霞;;浅谈双电层模型演变在材料腐蚀学科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04期
2 童汝亭;金世勋;蒋殿禄;马子川;;金属、半导体、绝缘体与溶液的界面双电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3 蒋新,薛家骅,林华华;粘土胶体表面双电层重叠时ψ_δ及ψ_d的计算[J];物理化学学报;1989年04期
4 沈仰同;;通过极化促进水泥浆硬化[J];水泥;1989年01期
5 王洪,胡汉芳,丁天惠,顾峻岭,傅若农;毛细管电色谱中双电层叠加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8年11期
6 侯涛;徐仁扣;;胶体颗粒表面双电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土壤;2008年03期
7 张英杰;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模型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8 郭鹤桐;;第四讲 电极与溶液界面间的双电层[J];天津电镀;1981年03期
9 向宇;曹高萍;;双电层电容器储能机理研究概述[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6年06期
10 钱勇先;油藏条件下平面双电层的特性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乐;低维半导体双电层晶体管器件及其电子输运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徐葵;二维纳米层状材料电极界面结构与双电层储能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杨毅;基于氧化物双电层TFTs的神经形态器件[D];南京大学;2018年
4 赵古田;固液界面双电层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4年
5 万相;基于双电层晶体管的神经形态器件与系统[D];南京大学;2017年
6 万昌锦;双电层耦合氧化物神经形态晶体管研究[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
7 郭丽祥;双电层影响下的微通道分层流动及其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谭启檐;离子相关性与固液界面双电层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刘全生;微管道中非牛顿流体的电渗流动[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孔维杰;基于离子液体的微流体振动式能量收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雅;铟钨氧基低压双电层薄膜晶体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付翠茜;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防腐涂料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陈斌杰;Sr_2IrO_4双电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神经突触仿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曾凡月;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吸附脱盐性能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李婷婷;双电层水性无机富锌涂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6 温娟;新型材料体系双电层突触晶体管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7 杜康;CBN珩轮电沉积过程中双电层效应及电场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8 徐佳宁;考虑双电层效应薄膜润滑的数值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莎莎;双电层水性无机富锌涂料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刘传;无机超分子双电层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2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7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