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融合的红外目标识别研究
【学位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391.41;TN219
【部分图文】:
在不同实验条件和背景环境的目标识别效果。??1.4本文主要结构设计??本文内容主要划分成五大章节,其中整体架构设计,如图1.1示:??基于特征融合的红外目标识别研宄???11?I?J???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心—^^1:法基础?目标特f?|基于特征&合的序?|基丁-特征融合的瓦??原理与方法?融合算法?列:蒙特卡罗算法?化SOFM网络识别??I? ̄ ̄?I? ̄?'?I?'? ̄?I?■?I??...I.?.1??1?!ill?JTTLIL?1?1?I?1?I??:&种22S?序列蒙粒子群优靈神经5?w??w?红@冃R?|???特卡罗化算法的网络识忑盅??Im?s?111?¥立的应用建立臟去;^??及外内霹?f工g?特述息?…...r-i-V化法??研研容G?3?3?2征和的?二丨砝丨?序_结??究宄和S?S?lil?S库提融|??列2合序?粒?S列网果??义状排?g?¥?¥立方处斗|漂i??器i群*叶J?J?¥分??理索价?法理斯丨13转I?2结优g斯I?S实析??一 ̄? ̄ ̄ ̄? ̄? ̄ ̄? ̄ ̄? ̄ ̄?一 ̄? ̄? ̄ ̄? ̄ ̄?¥?术技?g?梭识?f?|?流?^?术技??g?iw术S?s别¥含程鬲的术??用弓丨的g的W析芯?用引的??用实¥应法???用实??现』用?_____j?I__?_II_ll_a??图1.1主要架构体系??Fig.?1.1?Main?architecture?system??第i章绪论。主要分析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红外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图2.2红外图像灰度处理方法??Fig.2.2?Infrared?image?grayscale?processing?method??由图2.2表明,因三种灰度处理方法选取不同灰度数值,导致灰度处理结果截??然不同,图(b)最大值法舍弃图像中的其他两个较小颜色分量,取R、G、B中最大??值为灰度数值进行输出,亮度有了显著提高;使用平均值灰度法获取图(c),通过??分量均值计算灰度数值。但整张灰度图像暗淡模糊,几乎无法辨别目标体,显然??灰度效果较差。故由加权平均法灰度处理的图像效果最佳,如图(d)示。??2.?1.2高斯滤波算法去除燥声??在采集红外图像时,因为数据信息的传输、转换或存储过程时刻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不可避免将会产生许多不规则高斯随机噪声。另外,红外仪器??机身元件中列阵探测元的信号响应迟钝等导致响应特性出现偏差,像元间出现非??均匀性
图2.4图像直方图均衡化??Fig.2.4?Image?histogram?equalization??从图2.4能够看出,本章借助以上两组红外图像来验证,总结出图(ai)原灰度??图像利用直方图均衡化得图(a2),而㈦)图也采用了均衡化方法后最终得图(b2)。不??难看出,图像对比质量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且目标轮廓更加清楚。同时,在其灰??度范围内使该图像的灰度均值及灰度级较为稳定,该增强算法取得了视觉效果较??佳的灰度图像,为目标图像的特征分析与提取做好了前序工作。??2.2目标识别的影响因素??(1)复杂地表环境因素??红外目标图像的采集拍摄地表以及环境的复杂多变都将给红外成像带来严重??的影响。其中,红外图像拍摄的地表主要可为三种:潮湿裸地,干燥裸地(例如??土地或石灰地等)以及低植被覆盖地面(例如草地等)。因潮湿裸地极易受到太??阳光照,而产生大量蒸发热能;无风干燥裸地为地表大气的热交换的核心地表;??而植被气孔的阻力等有关因素阻碍着低植被覆盖地面热能的交换。故不同的地表??环境直接造成不同的红外成摄温度,导致红外图像目标的特征量提取及识别处理??具有一定的困难。根据红外图像目标的相关信息统计出不同时刻对应各种地表辐??射温度数值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玉杰;李敏;张金利;姚俊萍;;基于多特征相关滤波的红外目标跟踪[J];光电子·激光;2015年08期
2 许强;马登武;;一种快速的近岸红外目标检测[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3年05期
3 魏坤;赵永强;潘泉;张洪才;;基于均值漂移和粒子滤波的红外目标跟踪[J];光电子.激光;2008年02期
4 程建;周越;蔡念;杨杰;;基于粒子滤波的红外目标跟踪[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2期
5 骆清铭,曾绍群,陈汝钧,刘贤德,龚辉;红外目标隐身的计算机仿真[J];电子学报;1997年05期
6 甘强,曾繁友;用于红外目标位置识别的微机小系统[J];信息与控制;1988年01期
7 何滨,杨宜禾;识别红外目标的实用算法[J];红外研究(A辑);1988年02期
8 路学荣;刘惠民;;B66160红外目标背景干扰模拟器[J];航空兵器;1989年04期
9 马天义;张会香;宋敏敏;钮赛赛;;引入显著特征空间的抗遮挡红外目标跟踪[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3期
10 李军;王佳轶;孙彦锋;徐世录;;红外目标探测与应用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江荣;基于深度学习的空中红外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张恒;红外目标检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韩庆;数字微镜器件在红外目标场景仿真器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凌建国;红外目标稳健跟踪和识别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瑞明;复杂环境下红外目标检测及跟踪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郭伟;复杂背景下红外目标检测与跟踪[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赵菲;复杂背景下末制导红外目标检测、跟踪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陈炳文;特定视场中红外成像目标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王鑫;复杂背景下红外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封子军;像素级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彩莲;基于特征融合的红外目标识别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成功;火星轮廓红外目标模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3 潘长城;多特征核相关滤波的红外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4 李晶;基于孪生网络的红外目标追踪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庞广宁;基于DMD的红外目标模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6 白跃;复杂背景下的红外目标检测与识别[D];东北大学;2015年
7 吴健;水面红外目标检测方法研究及多核DSP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8 程文;基于DSP的红外目标跟踪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9 姚瑶;基于时空显著性的红外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陈星;红外目标实时检测系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9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7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