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信息融合的运动平台光电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08:48
   光电跟踪系统广泛应用在天文观测、靶场测量、监控搜索、量子通信等领域,并且随着应用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安装在诸如卫星、飞机、舰船、汽车等运动平台上。与地基固定平台相比,载体运动引起的视轴晃动会严重影响跟踪精度,要求系统具备很强的惯性稳定能力;随着装备和工程技术的发展,目标的速度和机动性也越高,对跟踪能力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运动平台的空间相对狭窄,还限制了很多性能优异但体积较大的传感器的使用。因此,考虑到传感器性能和控制方法是系统精度提升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信息融合技术与控制方法相结合,通过从不同信息源提取更准确信息的同时,改进控制结构,最大限度的提升系统性能。光电跟踪系统的跟踪精度由惯性稳定能力与目标跟踪能力共同决定,由于影响二者的因素有所区别,本文将分别对稳定和跟踪进行研究。对于运动平台的惯性稳定,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法:(1)基于CCD与MEMS加速度计时域融合的惯性稳定方法针对光纤陀螺的体积质量相对较大不适合小型化应用,提出用微型廉价的MEMS加速度计用于稳定。由于MEMS加速度计低频易受干扰,基于加速度计和CCD构成的双闭环系统的低频扰动抑制能力通常不足。为了提升系统低频性能,本文提出先采用加速度扰动观测器改造系统中频性能,再通过构造虚拟速度环使中频的扰动抑制能力置换成低频性能的方法。其中,平台速度是通过CCD对加速度计数据积分后修漂得到(本质为时域融合)。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在低频的最大提升达到了-20dB,使MEMS加速度计具备了替换光纤陀螺的能力。(2)改进的互补滤波频域融合惯性稳定方法由于直接基于MEMS加速度计构建的扰动观测器提取的扰动在低频不准,并且时域融合得到的速度在高频相位延迟严重,因此系统的稳定能力仍有提升空间。为了使系统稳定能力最大化,需要进一步获取更准确的平台信息。结合CCD擅长低频测量和MEMS加速度计擅长高频测量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改进的互补滤波频域融合方法,根据需要提取传感器特定频段信息进行融合,不要求滤波器完全互补。通过频域融合得到的更准确的加速度和速度信息,分别用于构建扰动观测器和虚拟速度环,与时域融合相比,平台的扰动抑制能力在30Hz以下继续提升-10dB左右。对于运动平台的目标跟踪,本文同样提出了两种方法:(1)基于脱靶量与模型输出融合的复合前馈方法在运动平台上,传统的前馈结构使用的是脱靶量与陀螺积分数据融合得到的目标惯性位置,只能提升跟踪能力并且对陀螺的精度要求很高。本文提出的脱靶量与平台模型输出融合得到的是目标和视轴的相对运动,同时包含了惯性空间中的目标和扰动信息,由它构成的是一种包含跟踪前馈和扰动前馈的复合结构,理论上对跟踪和抗扰都有效果。由于融合模型采用的是平台闭环模型,鲁棒性好,并且低频时传递函数为1,因此不需要额外辨识,易于操作。实验证实,提议的方法和传统的基于脱靶量与陀螺积分融合的前馈方法相比,跟踪能力相近,但是扰动抑制能力在低频有额外的提升效果。(2)基于脱靶量与模型输出融合的改进Smith预估器方法针对第五章复合前馈方法不能提升跟踪带宽并且性能提升只在极低频率效果明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脱靶量与模型输出融合的改进Smith预估器方法。分析了用来提升系统带宽和精度的Smith预估器本质上是一种误差量与模型输出融合提取目标和扰动信息的结构,与第五章提出的复合前馈结构相比,区别是Smith预估器方法是把融合结构由前馈支路变为了主干通路。为了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并且进一步提升带宽和精度,本文提出采用闭环模型作为模型参考,并且继续在主干通路上添加前馈支路以改造传递特性。实验证实,与传统的Smith预估器相比,改进的Smith预估器方法使跟踪误差抑制带宽由3Hz上升到5Hz,跟踪能力和扰动抑制能力在低频整体增强-5dB左右。最后,尝试将改进的Smith预估器与复合前馈方法相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性能。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273;TN29
【部分图文】:

框图,伺服,惯性


(a)视轴稳定实例 图 1.6 伺Figure 1.6 The serv在光电跟踪技术出现之前,惯性稳定上,因为风浪造成船体颠簸严重,像雷工作,早期的稳定方法是在设备底部安不摇摆的环境,但通常只适合于一些小平台视轴的惯性稳定而言,这样的稳定伺服稳定方案,基本控制框图如图 1.6 所器敏感光轴在惯性空间中的运动,构成反基于伺服控制的惯性稳定技术初衷是

实验装置,预测算法,光电跟踪控制技术


基于信息融合的运动平台光电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k | k k k | k1P I K H k P ...(5.28)基于上面的预测和更新方程,可以根据需要对目标进行平滑、滤波或者预测,而本论文主要是借助它的预测功能来减小延时的影响。但是,不管选择哪一种预测算法,本身的处理过程也需要时间,并且并不能直接在全频段都起到预测作用,一般而言,预测算法更像是一种在低频有效的超前校正环节,只具备很低的带宽,后面的实验结果将会体现出来。5.4 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义流!(222241),陈荣;多功能运动平台的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01年04期

2 杨百会;;点点运动:云狐的大数据运动平台[J];企业观察家;2015年09期

3 邓瑞君;秦现生;张顺琦;尤向荣;;运动平台应用研究新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4 代小林;丛大成;韩俊伟;李洪人;;基于凯恩方程的并联运动平台多刚体动力学建模[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8年04期

5 李华丰;朱振宇;兰一兵;李强;王霁;;可调姿态一维运动平台[J];计测技术;2015年03期

6 陈增贤;成荣;姜伟;;基于灵敏度分析与优化的精密运动平台模型修正[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年06期

7 罗欣;马波琪;刘珊珊;;精密气浮运动平台动态误差建模与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徐聪;段吉安;唐皓;李帅;;亚微米级运动平台结构优化及实现[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9 斯迎军;高峰;;打孔机精密运动平台动力学建模与优化[J];山西电子技术;2018年03期

10 李雪丽;张璐凡;张素香;曹宪周;;基于大功率LED倒装机运动平台的多工况动力学特性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勇;基于信息融合的运动平台光电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年

2 邓超;运动平台预测跟踪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年

3 孙文利;六自由度电动运动平台精度分析补偿及控制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秦侠格;基于运动平台的声光电复合调制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张揽宇;高速大行程宏微复合运动平台的振动抑制与精密定位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6 郑岩;运动平台上跟踪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董泽光;精密气浮运动平台的建模、分析与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张刚;直驱精密平面并联运动平台的动力学建模与轮廓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吴博;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秦海辰;压电陶瓷驱动的运动平台建模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锐;三足全向运动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2 许萌;基于运动平台的稀布阵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邓超凡;基于运动平台的磁梯度张量目标定位技术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8年

4 赵德林;并联四自由度运动平台位姿跟踪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5 张柯尔;基于振动电机离心力效应驱动的微型运动平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6 胡永珊;晶圆级倒装装备运动平台的鲁棒控制与模糊细调[D];广东工业大学;2018年

7 张亚伟;少自由度飞行模拟运动平台结构设计与误差分析[D];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

8 杨勇;一种少自由度飞行模拟运动平台的尺度综合方法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

9 张世豪;精密运动平台控制策略设计与仿真软件模块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祝自豪;基于滑模控制的高速大惯性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85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85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