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超结MOSFET的单粒子辐射效应与加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00:02
   超结MOSFET(SJ-MOS)因其低导通损耗在许多领域已逐渐取代传统的MOSFET,但在航空航天等辐射环境中的进一步应用将受到单粒子辐射效应(SEE)的限制。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超结MOSFET单粒子辐射效应及加固研究缺乏的现状,对超结MOSFET的元胞和终端单粒子效应进行了仿真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抗辐射加固措施。主要工作如下:本文基于超结MOSFET器件及辐射效应的基本理论,分别对元胞和终端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单粒子辐射效应进行了仿真和深入分析。具体包括超结MOSFET元胞的SEB效应、SEGR效应以及终端的SEB效应,从物理机理分析、辐射条件(包括入射位置和入射深度)和偏置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元胞单粒子辐射效应仿真及分析表明,其SEB失效机理与内部寄生BJT开启并进入放大状态有关,其SEGR失效机理与空穴大量堆积于栅氧下表面造成电场增大有关。粒子从JFET区左右两侧入射发生SEB的可能性更高,从JFET区中心入射发生SEGR的可能性更高,且两种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均随着粒子入射深度或漏极偏压的增加而增大。元胞抗SEB加固可通过抑制寄生BJT的开启并减小其电流增益来实现,抗SEGR加固可通过优化栅介质层、控制空穴在栅氧下的聚集程度来实现。本文提供了JFET区上方覆盖厚氧、深P+结构、P型埋层、N-buffer层、降低N+源区掺杂、空穴旁路结构、P/N柱非均匀掺杂等加固方案并验证。终端单粒子辐射效应仿真分析表明,其SEB失效是因为辐射产生的空穴密集流过等位环上方接触孔,使接触孔边缘电流集中而产生热点局部烧毁。粒子从等位环接触孔附近入射发生烧毁的可能性更大,且发生SEB的可能性随着粒子入射深度和漏源电压的增大。终端的抗SEB加固可通过控制流过接触孔的空穴密集程度来实现,本文提供了镇流电阻、N-buffer层、P型埋层三种加固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本课题对于超结MOSFET元胞和终端的单粒子效应失效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抗辐射加固方案并验证。对于抗辐射超结MOS器件的设计与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N386
【部分图文】:

超结MOSFET的单粒子辐射效应与加固研究


工而neon产品的更迭

超结MOSFET的单粒子辐射效应与加固研究


Infineon超结产品与其他产品对比

超结MOSFET的单粒子辐射效应与加固研究


ST公司超结MOS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常,李淑媛,姜华,刘建成,唐民,赵洪峰,曹洲;单粒子效应实验的新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0年00期

2 宋钦岐;单粒子效应[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12期

3 王琳;宋李梅;王立新;罗家俊;韩郑生;;一种提升抗单粒子能力的新型超结结构[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9年09期

4 张鑫;;器件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概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年30期

5 孟庆茹,赵大鹏,鲍百容;空间粒子环境对单粒子效应影响的比较[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4年02期

6 陈启明;郭刚;祁琳;张付强;;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现状简介[J];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27期

7 刘建成;滕瑞;史淑廷;杜守刚;王鼎;;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SRAM单粒子效应测试技术新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8 王丽君;空间电子学的单粒子效应[J];空间电子技术;1998年04期

9 李国政,王普,梁春湖,王燕平,叶锡生,张正选,姜景和;单粒子效应模拟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7年03期

10 高山山;苏弘;孔洁;千奕;童腾;张战刚;刘杰;侯明东;孙友梅;;SRAM单粒子效应监测平台的设计[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伟;星载SRAM型FPGA电路单粒子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郝敏如;应变Si MOS器件辐照特性及加固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叶兵;质子引起纳米SRAM器件单粒子翻转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4 于成浩;功率MOSFET单粒子效应及辐射加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5 王晓辉;大规模数字逻辑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余永涛;脉冲激光模拟SRAM单粒子效应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7 刘必慰;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建模与加固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耿超;微纳级SRAM器件单粒子效应理论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9 习凯;微电子器件质子单粒子效应敏感性预估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10 熊磊;面向程序级的软错误容错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文静;超结MOSFET的单粒子辐射效应与加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雷一博;功率集成电路中抗辐照技术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任宇波;基于中芯国际0.13um CMOS工艺抗辐照加固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焦强;温度对NMOSFET单粒子瞬态电荷收集影响规律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李建波;SRAM的单粒子瞬态效应仿真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张阳;X射线/电子导致SRAM器件单粒子软错误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7 张昊;基于Perl和Verilog-A的随机故障注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郭金龙;基于兰州重离子微束装置的单粒子效应分析系统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9 文琦琪;单粒子效应分析与电路级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雷栋梁;基于GEANT4的单粒子效应预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90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890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