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OLED器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14:05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可视角度大、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可实现透明柔性显示、高发光效率、节能等特性,随着技术革新、产品多元化以及良品率上的不断发展,OLED显示成为目前显示领域中占重要地位的显示技术。此外由于节能、无紫外、无眩光等特性,以及OLED固有的柔性、超薄和透明的特性,使其在照明领域内更具创造性的应用潜能,能实现目前市场上荧光灯与白炽灯无法实现的照明方案。但是OLED作为一种新技术尚有不足之处,整体上有待提升,如亮度、效率和寿命等,优化OLED器件结构,提高OLED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本文通过旋涂得到纳米银团簇薄膜、采用MoO3/Ag/MoO3透明叠层电极替代Ag电极、纳米银团簇薄膜与MoO3/Ag/MoO3透明叠层电极相结合等方式来提高OLED器件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多步旋涂的方法旋涂纳米银溶液,从而探究纳米银团簇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旋涂得到了分布均匀的纳米银团簇薄膜,荧光材料Al...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OLED器件Fig.1.1OLEDdevice
器件寿命 □ ○ ○ □ △ △器件重量 X □ □ △ ○ △器件厚度 X □ □ △ ○ △应答速度 □ △ □ □ ○ ○生产性能 ○ ○ ○ ○ △ △OLED 能够满足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显示效果的不断追求,图 1.2 展示OLED 的多样化用途。除了显示领域,OLED 固有的柔性、超薄和透明的特性使在照明领域内更具创造性的应用潜能,实现目前市场上荧光灯与白炽灯无法实的照明方案[14-17];以 OLED 为基础制作的光电耦合器件在光通信应用中可以作集成电路中各组芯片间的单片光源[18];在柔性基板上制作的可扰曲的 OLED 器可应用于穿戴类电子产品等[19-21]。OLED 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空间,对其进行究与改善,以此满足 OLED 的使用需求,降低 OLED 的能耗,提高 OLED 器件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勃发展的同时,作为显示屏来说 OLED 在很长一段时寸的限制,使其发展极其受限,不能被应用生产为大在 2002 年研发出尺寸大小为 17.1 寸的 OLED 显示屏发展有了重大突破,随后 OLED 器件在尺寸方面的创星公司在 2005 年推出了尺寸大小达到了 40 英寸的 O尺寸显示领域。D 器件的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商业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更新的速率不断加快,越来越多而在 2013 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三星公线显示屏的手机,如图 1.3 所示。柔性 OLED 器件开始LED 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柔性 OLED 器件引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投入到柔性屏幕的竞展热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norganic and Organic Solution-Processed Thin Film Devices[J]. Morteza Eslamian. Nano-Micro Letters. 2017(01)
[2]All-solution-processed PIN architecture for ultra-sensitive and ultra-flexible organic thin film photodetectors[J]. Zhiwen Jin,Qing Zhou,Peng Mao,Hui Li,Jizheng Wang. 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6(10)
[3]Evolution of emission manner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From emission of singlet exciton to emission of doublet exciton[J]. Ablikim Obolda,Ming Zhang,Feng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6(08)
[4]OLED照明技术及应用进展[J]. 刘飞,李晓,封小华. 照明工程学报. 2014(03)
[5]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在照明中的应用[J]. 黄清雨,赵谡玲,徐征,樊星,王健,杨倩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1)
[6]应用表面等离激元提高有机发光器件效率的研究进展[J]. 钟耀贤,杨洪生,邢星,张明骁,曲波,陈志坚,肖立新,龚旗煌. 中国科学:化学. 2013(04)
[7]有机发光器件(OLED)中的界面研究[J]. 许并社,高志翔,王华,郝玉英. 中国材料进展. 2013(01)
[8]柔性OLED器件薄膜封装研究[J]. 张浩,顾文,桑仁政,张建华. 电子与封装. 2012(02)
[9]有机发光器件(OLED)封装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J]. 王振国,高健,赵伟明,谭国良. 现代显示. 2011(Z1)
[10]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技术的研究进展[J]. 黄大勇,牛萍娟,李晓云. 微电子学. 2010(06)
硕士论文
[1]影响有机发光器件载流子注入与复合因素研究[D]. 程君.陕西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咔唑的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 贾云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新型封装方法的研究[D]. 李建祥.电子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3387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OLED器件Fig.1.1OLEDdevice
器件寿命 □ ○ ○ □ △ △器件重量 X □ □ △ ○ △器件厚度 X □ □ △ ○ △应答速度 □ △ □ □ ○ ○生产性能 ○ ○ ○ ○ △ △OLED 能够满足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显示效果的不断追求,图 1.2 展示OLED 的多样化用途。除了显示领域,OLED 固有的柔性、超薄和透明的特性使在照明领域内更具创造性的应用潜能,实现目前市场上荧光灯与白炽灯无法实的照明方案[14-17];以 OLED 为基础制作的光电耦合器件在光通信应用中可以作集成电路中各组芯片间的单片光源[18];在柔性基板上制作的可扰曲的 OLED 器可应用于穿戴类电子产品等[19-21]。OLED 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空间,对其进行究与改善,以此满足 OLED 的使用需求,降低 OLED 的能耗,提高 OLED 器件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勃发展的同时,作为显示屏来说 OLED 在很长一段时寸的限制,使其发展极其受限,不能被应用生产为大在 2002 年研发出尺寸大小为 17.1 寸的 OLED 显示屏发展有了重大突破,随后 OLED 器件在尺寸方面的创星公司在 2005 年推出了尺寸大小达到了 40 英寸的 O尺寸显示领域。D 器件的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商业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更新的速率不断加快,越来越多而在 2013 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三星公线显示屏的手机,如图 1.3 所示。柔性 OLED 器件开始LED 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柔性 OLED 器件引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投入到柔性屏幕的竞展热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norganic and Organic Solution-Processed Thin Film Devices[J]. Morteza Eslamian. Nano-Micro Letters. 2017(01)
[2]All-solution-processed PIN architecture for ultra-sensitive and ultra-flexible organic thin film photodetectors[J]. Zhiwen Jin,Qing Zhou,Peng Mao,Hui Li,Jizheng Wang. Science China(Chemistry). 2016(10)
[3]Evolution of emission manners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From emission of singlet exciton to emission of doublet exciton[J]. Ablikim Obolda,Ming Zhang,Feng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6(08)
[4]OLED照明技术及应用进展[J]. 刘飞,李晓,封小华. 照明工程学报. 2014(03)
[5]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在照明中的应用[J]. 黄清雨,赵谡玲,徐征,樊星,王健,杨倩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1)
[6]应用表面等离激元提高有机发光器件效率的研究进展[J]. 钟耀贤,杨洪生,邢星,张明骁,曲波,陈志坚,肖立新,龚旗煌. 中国科学:化学. 2013(04)
[7]有机发光器件(OLED)中的界面研究[J]. 许并社,高志翔,王华,郝玉英. 中国材料进展. 2013(01)
[8]柔性OLED器件薄膜封装研究[J]. 张浩,顾文,桑仁政,张建华. 电子与封装. 2012(02)
[9]有机发光器件(OLED)封装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J]. 王振国,高健,赵伟明,谭国良. 现代显示. 2011(Z1)
[10]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封装技术的研究进展[J]. 黄大勇,牛萍娟,李晓云. 微电子学. 2010(06)
硕士论文
[1]影响有机发光器件载流子注入与复合因素研究[D]. 程君.陕西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咔唑的新型有机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 贾云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新型封装方法的研究[D]. 李建祥.电子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3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90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