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银纳米立方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布时间:2020-12-23 13:50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亮度高、响应快、功耗低、色彩柔和,重量轻,柔性等优点,因而,其在平板显示以及固态照明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是21世纪光电信息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为了实现全彩色化显示或者白光照明,高效的红、绿、蓝三基色发光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蓝光OLED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始终低于红光和绿光器件。因此,提升蓝光OLED器件的性能是OLED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提升OLED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研究银纳米立方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对蓝光OLED性能的影响,并制备基于银纳米立方的高效蓝光OLED器件。首先,使用多元醇法快速制备了银纳米立方(Ag NC),并包裹二氧化硅形成核壳结构(Ag@SiO2 NC)。透射电镜的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方的尺寸为40 nm左右,二氧化硅包裹层的厚度约8 nm。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表征,发现Ag@SiO2 NC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位于430nm左右。将Ag@SiO2 NC旋涂在空穴传输层PEDOT:PSS... 

【文章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银纳米立方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在平板显示领域中的应用(LG公司电视和电子报纸)

领域,电致发光器件,年代


图 1.2 OLED 在日常照明领域中的应用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世纪 50 年代,法国学者 A. Bernanose 一干人等,利用蒽晶片实现了有上 400 V 的高压交流电,就出现了发光现象,这是人们首次观察到有机,由此开辟了往后电致发光器件研究探索之路。世纪 60 年代,美国纽约大学的 Martin Pope[12]等人,他们制备出了第一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同样是使用高压电驱动,并且当时器件的性能很差基态和激发态电子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电致发光的原理研究,并由此引发了 OLED 的研究热潮。纪 60 到 80 年代中期,由于蒽化合物的成膜性问题,OLED 研究工作始发光效率限制着发展瓶颈。

电视,智能手机


各大公司OLED电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OLED显示与照明——从基础研究到未来的应用[J]. 马东阁.  液晶与显示. 2016(03)
[2]解密三星柔性屏手机[J]. 技术宅.  电脑爱好者. 2013(22)
[3]Ag@SiO2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光谱性能研究[J]. 王蕊,唐建国,王瑶,刘继宪,黄林军,黄震.  材料导报. 2010(12)
[4]全球OLED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张军杰,杨铸.  现代显示. 2010(06)
[5]OLED照明的发展现状及技术研究[J]. 吴玉琦,刘畅,李诺,徐红光.  中国照明电器. 2009(11)
[6]OLED应用技术的进展[J]. 常天海,彭双庆.  真空与低温. 2008(02)
[7]新一代OLED显示技术[J]. 白木,子荫.  现代显示. 2002(03)

博士论文
[1]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光电器件效率研究[D]. 金玉.吉林大学 2013
[2]金属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半导体近紫外发光的研究[D]. 林颖.武汉大学 2013
[3]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研究[D]. 张春林.兰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荧光的研究[D]. 宋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利用金属纳米颗粒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研究[D]. 徐凯.吉林大学 2013
[3]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 史晓波.苏州大学 2013
[4]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绿光LED的发光[D]. 郝聪霞.北京工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3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933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