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OLED的干法制备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16:38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领域研究发展迅速,但是器件仍存在效率滚降和工作电压过高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采用干法工艺制备出了一系列的绿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对发光材料掺杂浓度和各功能层厚度的优化,研究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性能。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选择Ir(mppy)3为发光材料,以mCP为主体材料制备出Ir(mppy)3:mCP体系单发光层OLED,研究了发光材料掺杂浓度和mCP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终在1000cd/m2的亮度下,掺杂浓度为8 wt%的器件电流效率衰减约为5%。2.选择TNT1为发光材料,以26DczPPy为主体材料,制备了TNT1:26DczPPy体系单发光层OLED;以Tc Ta和26DCzPPy为主体材料制备出TNT1:TcTa/TNT1:26DczPPy的双发光层OLED,研究了TNT1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单/双发光层器件对比,双发光层器件获得了更好的性能。最终,基于TNT1掺杂浓...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发光过程
3图1.2多层器件结构示意图1.双层结构器件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Tang等人[5]首次设计了具有双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创新点是在单层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空穴传输层(HTL),因为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具有高空穴传输能力,因此被选择作为器件的HTL。他们选择氧化铟锡(ITO)为阳极,Mg/Ag合金作阴极,同时使用了荧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来制备发光层(EML),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双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111112.三层结构器件Adachi等人[26]于1988年第一次提出了具有三层结构的新型发光器件,即阴极与阳极之间存在HTL、EML以及ETL三种功能层,其优点是三层有机层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且互不干涉,只要对应材料的有着优异相关特性,这种结构有利于各功能材料的选择。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3.多层结构器件为了进一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者们又设计了如空穴阻挡层(HBL)、电子阻挡层(EBL)等具有不同作用的功能层[27-30],研究发现,HBL和EBL可以在不产生激子的情况下减少直接流过器件的电流,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目前,对于基础单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研究各研究团队依然采用多层结构,因此基于多层器件的研究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4.叠层结构器件众所周知,红色、绿色和蓝色是三基色[31],它们是实现全彩显示的主要方式。2003年,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Kido等人[32]首次提出了关于叠层器件的概念,
Ir(mppy)3:mCP体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和能级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ighly efficient gre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based on terbium complex by employing hole block material as host[J]. ZHAO XueSen,ZHAO ZiFeng,ZHOU Liang,ZHU Qi,LIU ZhiWei,BIAN ZuQiang,HUANG ChunHui,ZHANG HongJi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8(09)
[2]Enhancement of electron injection in inverted bottom-emit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using Al/LiF compound thin film[J]. 聂屈洋,张方辉.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8(03)
[3]国内外OLED市场及研发初探[J]. 万勇. 新材料产业. 2018(01)
[4]高效率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 祖洁,陈平,盛任,王勤美. 发光学报. 2017(04)
[5]新型钙镁铝合金阴极对红光OLED性能的影响研究[J]. 杜帅,张方辉,程君,李怀坤.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6(05)
[6]功能层界面制备方法对OLED性能的影响[J]. 牟强,牟曦媛,张方辉. 光电子.激光. 2013(03)
[7]应用材料进军封装及OLED市场重整“大半导体”行业格局[J]. 章从福. 半导体信息. 2010(01)
[8]导电高分子革命[J]. 王建营,熊林,胡文祥. 国防科技. 2001(07)
硕士论文
[1]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研究[D]. 薛楷.南京邮电大学 2019
[2]几种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马晓风.南京大学 2019
[3]基于咪唑结构的新型磷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杨富至.兰州交通大学 2018
[4]柔性AMOLED显示器件薄膜封装的研究[D]. 黄莹.北京交通大学 2018
[5]新型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 崔英杰.长春理工大学 2018
[6]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设计与优化[D]. 赵学森.长春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27959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发光过程
3图1.2多层器件结构示意图1.双层结构器件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Tang等人[5]首次设计了具有双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创新点是在单层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空穴传输层(HTL),因为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具有高空穴传输能力,因此被选择作为器件的HTL。他们选择氧化铟锡(ITO)为阳极,Mg/Ag合金作阴极,同时使用了荧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来制备发光层(EML),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双层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1111112.三层结构器件Adachi等人[26]于1988年第一次提出了具有三层结构的新型发光器件,即阴极与阳极之间存在HTL、EML以及ETL三种功能层,其优点是三层有机层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且互不干涉,只要对应材料的有着优异相关特性,这种结构有利于各功能材料的选择。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3.多层结构器件为了进一步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者们又设计了如空穴阻挡层(HBL)、电子阻挡层(EBL)等具有不同作用的功能层[27-30],研究发现,HBL和EBL可以在不产生激子的情况下减少直接流过器件的电流,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目前,对于基础单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研究各研究团队依然采用多层结构,因此基于多层器件的研究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4.叠层结构器件众所周知,红色、绿色和蓝色是三基色[31],它们是实现全彩显示的主要方式。2003年,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Kido等人[32]首次提出了关于叠层器件的概念,
Ir(mppy)3:mCP体系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和能级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ighly efficient gre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based on terbium complex by employing hole block material as host[J]. ZHAO XueSen,ZHAO ZiFeng,ZHOU Liang,ZHU Qi,LIU ZhiWei,BIAN ZuQiang,HUANG ChunHui,ZHANG HongJi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8(09)
[2]Enhancement of electron injection in inverted bottom-emit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using Al/LiF compound thin film[J]. 聂屈洋,张方辉.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18(03)
[3]国内外OLED市场及研发初探[J]. 万勇. 新材料产业. 2018(01)
[4]高效率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 祖洁,陈平,盛任,王勤美. 发光学报. 2017(04)
[5]新型钙镁铝合金阴极对红光OLED性能的影响研究[J]. 杜帅,张方辉,程君,李怀坤.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6(05)
[6]功能层界面制备方法对OLED性能的影响[J]. 牟强,牟曦媛,张方辉. 光电子.激光. 2013(03)
[7]应用材料进军封装及OLED市场重整“大半导体”行业格局[J]. 章从福. 半导体信息. 2010(01)
[8]导电高分子革命[J]. 王建营,熊林,胡文祥. 国防科技. 2001(07)
硕士论文
[1]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研究[D]. 薛楷.南京邮电大学 2019
[2]几种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马晓风.南京大学 2019
[3]基于咪唑结构的新型磷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杨富至.兰州交通大学 2018
[4]柔性AMOLED显示器件薄膜封装的研究[D]. 黄莹.北京交通大学 2018
[5]新型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 崔英杰.长春理工大学 2018
[6]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设计与优化[D]. 赵学森.长春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127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127959.html